牛蒡子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况研究.PDF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3日
第1页 |
参见附件(78KB,3页)。
·专 论·
基金项目:“十五”国家科技攻关基金资助项目
(2001BA701A55 - 31)
牛蒡子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况研究 辽宁中医学院(110032) 刘彬彬 康廷国
牛蒡子 ,又名大力子、鼠粘子、蝙蝠刺等 ,为菊
科植物牛蒡 Arctium Lappa L. 的干燥成熟果实。
为临床常用中药 ,味辛苦、性凉 ,归肺胃经 ,具有疏
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的功能 ,常用于风热感
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疮
毒、乳痈等症。历代医药文献记载较多 ,并多数见
于历代医籍方药之脚注、本草及炮制专著之中 ,炮
制方法多为净制和炒制。笔者通过整理历代文献 ,将牛蒡子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况研究作一系统阐
述 ,以便全面地搞清其炮制的历史变化轨迹 ,探讨
前人炮制的原始意图和目的。以便对今后牛蒡子
饮片的规范化研究及最佳炮制工艺的优选提出有
益的参考依据。
1 牛蒡子炮制的历史沿革
牛蒡子原名 “恶实” ,始载于《名医别录》,谓“生
鲁山平泽”,对其炮制未见描述。迄今最早关于牛
蒡子炮制方法的记载是“酒拌蒸” ,见于南北朝刘宋
时代的《雷公炮炙论》“凡使 ,采之 ,净拣 ,勿令有杂
子 ,然后用酒拌蒸 ,待上有薄白霜重出 ,却用布拭
上 ,然后焙干 ,别捣如粉用” [1 ]。
唐代:在这一时期 ,牛蒡子的炮制加工开始有
了非常重要的发展 ,对清炒法有所尝试 ,如孟诜在
《食疗本草》中记载“却入其子炒过 ,末之如茶 ,煎三
匕 ,通利小便” [2 ]。这也奠定了牛蒡子现代炮制方
法的基础。
宋代:由于农业发展 ,给药物加工炮制创造了
良好的条件 ,使牛蒡子的炮制有了长足的发展 ,炮
制方法日趋成熟。多使用炒制 ,如《本草衍义》提到
牛蒡子“微炒” ; 《小儿卫生总微正方》用“微炒黑” ;
另外 ,在炒法的基础上又不断丰富了新的炮制方
法 ,如《太平圣惠方》除用“微炒”外 ,还提到用“生姜
汁同酒制” ; 《重修证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用“恶实
炒令热 ,杵为末”以及“童便制” [3 ]; 《圣济总录》用到
了“盐制”和“吴茱萸制”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则对
“酒蒸”有所记述 , “净捡 ,勿令有杂子 ,然后用酒蒸
一伏时 ,取出焙干 ,别捣如粉 ,方入药用” ,同时 ,还
增加了“火监制”的炮制方法; 《博济方》中提到了隔纸
炒的方法 , “炒令熟 ,杵为细末 ,铫子内以文武火 ,隔
纸炒令香为度” ,此外 ,还新增了“麸炒” [4 ]。
金元时期:炒制法作为主要炮制手段被沿用下
来 ,同时对炒制的程度也有了全新的尝试 , “烧炭存
性”便是作为一种新的炮制方法应用于牛蒡子的炮
制加工中。如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提到“烧存
性” [5 ]; 《丹溪心法》亦中有“炒黑色”的记载。
明代:对牛蒡子的炮制发展较快 ,记载的炮制
方法比较多 ,种类记述的也较详尽。《奇效良方》中
延用了“炒” [6 ]
,而《普济方》则在原有的炒法的基础
上增加了“去油”、“焙黄色”、“醋制”和“水煮”的加
工方法[7 ]; 《医学》中用“炮” ; 《证治准绳》中记载“水
煮 ,一两净 ,晒干 ,炒令香” [8 ]; 《外科启玄》中提到了
“酥炙” ; 《景岳全书》中记载了“蒸制” [9 ]; 《医宗必
读》中第一次使用了“酒炒 ,研”的加工方法; 《寿世
保元》中增加了“牙皂煎汁制”。
清代:对牛蒡子的炮制加工基本沿用了炒制和
酒制的方法 ,如汪昂《本草备要》中有“酒拌蒸 ,待有
霜 ,试去用” [10 ]; 《握灵》中记载“痰厥头痛 ,牛蒡子
炒” ,并把“盐炒”改为“盐水炒” ; 《本草述》中提到
“酒浸三日 ,微焙干”。
牛蒡子历代炮制方法较多 ,约 44 部文献有记
载 ,最早的炮制方法是酒拌蒸 ,后来逐渐在此基础
上增加了炒制、辅料制、并有微炒、炒熟、炒香、炒
黑、新瓦上炒、隔纸炒等不同要求 ,但只有炒制法为
主流一直沿用至今。
2 牛蒡子的现代炮制概况
牛蒡子的炮制方法沿至现今多是在前人净制、炮制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和改进而成的。摒弃了辅
料炒法 ,以清炒法为主流。牛蒡子为历版《中国药
典》收载品种 ,在牛蒡子炮制项下要求净制和炒制 ,虽然炮制方法多为清炒 ,但仍存在 着各地的炮制
规范不尽统一的现象。如《天津市中药饮片切制规
范》和《中药饮片炮制述要》都规定炮制牛蒡子到
“微显火色” ; 《江苏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要求炒至
“微有香气 ,颗粒鼓起” ;而《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
· 344 · 山西医药杂志2005 年6 月第34 卷第6 期 Shanxi Med J ,J une 2005 ,Vol 34 ,No. 6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范》则规定炮制到“微焦”的程度。1988 年版的《全
国中药炮制规范》也对炮制牛蒡子的方法做了微焦
的描述: “文火加热 ,炒至鼓起 ,有爆裂声 ,表面微显
焦斑 ,有香气逸出时取出 ,放凉”。《中药炮制经验
集成》则将这两种炮制程度都收载其中: “微炒:取
净牛蒡子 ,用微火炒至鼓起 ,微黄或黄色 ,有香味
时 ,取出(吉林、湖北、天津、保定、山西、重庆) ;炒
焦:取净牛蒡子 ,在约120 ℃热锅内翻炒 ,炒至微焦
(上海、苏州)” ......
基金项目:“十五”国家科技攻关基金资助项目
(2001BA701A55 - 31)
牛蒡子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况研究 辽宁中医学院(110032) 刘彬彬 康廷国
牛蒡子 ,又名大力子、鼠粘子、蝙蝠刺等 ,为菊
科植物牛蒡 Arctium Lappa L. 的干燥成熟果实。
为临床常用中药 ,味辛苦、性凉 ,归肺胃经 ,具有疏
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的功能 ,常用于风热感
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疮
毒、乳痈等症。历代医药文献记载较多 ,并多数见
于历代医籍方药之脚注、本草及炮制专著之中 ,炮
制方法多为净制和炒制。笔者通过整理历代文献 ,将牛蒡子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况研究作一系统阐
述 ,以便全面地搞清其炮制的历史变化轨迹 ,探讨
前人炮制的原始意图和目的。以便对今后牛蒡子
饮片的规范化研究及最佳炮制工艺的优选提出有
益的参考依据。
1 牛蒡子炮制的历史沿革
牛蒡子原名 “恶实” ,始载于《名医别录》,谓“生
鲁山平泽”,对其炮制未见描述。迄今最早关于牛
蒡子炮制方法的记载是“酒拌蒸” ,见于南北朝刘宋
时代的《雷公炮炙论》“凡使 ,采之 ,净拣 ,勿令有杂
子 ,然后用酒拌蒸 ,待上有薄白霜重出 ,却用布拭
上 ,然后焙干 ,别捣如粉用” [1 ]。
唐代:在这一时期 ,牛蒡子的炮制加工开始有
了非常重要的发展 ,对清炒法有所尝试 ,如孟诜在
《食疗本草》中记载“却入其子炒过 ,末之如茶 ,煎三
匕 ,通利小便” [2 ]。这也奠定了牛蒡子现代炮制方
法的基础。
宋代:由于农业发展 ,给药物加工炮制创造了
良好的条件 ,使牛蒡子的炮制有了长足的发展 ,炮
制方法日趋成熟。多使用炒制 ,如《本草衍义》提到
牛蒡子“微炒” ; 《小儿卫生总微正方》用“微炒黑” ;
另外 ,在炒法的基础上又不断丰富了新的炮制方
法 ,如《太平圣惠方》除用“微炒”外 ,还提到用“生姜
汁同酒制” ; 《重修证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用“恶实
炒令热 ,杵为末”以及“童便制” [3 ]; 《圣济总录》用到
了“盐制”和“吴茱萸制”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则对
“酒蒸”有所记述 , “净捡 ,勿令有杂子 ,然后用酒蒸
一伏时 ,取出焙干 ,别捣如粉 ,方入药用” ,同时 ,还
增加了“火监制”的炮制方法; 《博济方》中提到了隔纸
炒的方法 , “炒令熟 ,杵为细末 ,铫子内以文武火 ,隔
纸炒令香为度” ,此外 ,还新增了“麸炒” [4 ]。
金元时期:炒制法作为主要炮制手段被沿用下
来 ,同时对炒制的程度也有了全新的尝试 , “烧炭存
性”便是作为一种新的炮制方法应用于牛蒡子的炮
制加工中。如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提到“烧存
性” [5 ]; 《丹溪心法》亦中有“炒黑色”的记载。
明代:对牛蒡子的炮制发展较快 ,记载的炮制
方法比较多 ,种类记述的也较详尽。《奇效良方》中
延用了“炒” [6 ]
,而《普济方》则在原有的炒法的基础
上增加了“去油”、“焙黄色”、“醋制”和“水煮”的加
工方法[7 ]; 《医学》中用“炮” ; 《证治准绳》中记载“水
煮 ,一两净 ,晒干 ,炒令香” [8 ]; 《外科启玄》中提到了
“酥炙” ; 《景岳全书》中记载了“蒸制” [9 ]; 《医宗必
读》中第一次使用了“酒炒 ,研”的加工方法; 《寿世
保元》中增加了“牙皂煎汁制”。
清代:对牛蒡子的炮制加工基本沿用了炒制和
酒制的方法 ,如汪昂《本草备要》中有“酒拌蒸 ,待有
霜 ,试去用” [10 ]; 《握灵》中记载“痰厥头痛 ,牛蒡子
炒” ,并把“盐炒”改为“盐水炒” ; 《本草述》中提到
“酒浸三日 ,微焙干”。
牛蒡子历代炮制方法较多 ,约 44 部文献有记
载 ,最早的炮制方法是酒拌蒸 ,后来逐渐在此基础
上增加了炒制、辅料制、并有微炒、炒熟、炒香、炒
黑、新瓦上炒、隔纸炒等不同要求 ,但只有炒制法为
主流一直沿用至今。
2 牛蒡子的现代炮制概况
牛蒡子的炮制方法沿至现今多是在前人净制、炮制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和改进而成的。摒弃了辅
料炒法 ,以清炒法为主流。牛蒡子为历版《中国药
典》收载品种 ,在牛蒡子炮制项下要求净制和炒制 ,虽然炮制方法多为清炒 ,但仍存在 着各地的炮制
规范不尽统一的现象。如《天津市中药饮片切制规
范》和《中药饮片炮制述要》都规定炮制牛蒡子到
“微显火色” ; 《江苏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要求炒至
“微有香气 ,颗粒鼓起” ;而《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
· 344 · 山西医药杂志2005 年6 月第34 卷第6 期 Shanxi Med J ,J une 2005 ,Vol 34 ,No. 6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范》则规定炮制到“微焦”的程度。1988 年版的《全
国中药炮制规范》也对炮制牛蒡子的方法做了微焦
的描述: “文火加热 ,炒至鼓起 ,有爆裂声 ,表面微显
焦斑 ,有香气逸出时取出 ,放凉”。《中药炮制经验
集成》则将这两种炮制程度都收载其中: “微炒:取
净牛蒡子 ,用微火炒至鼓起 ,微黄或黄色 ,有香味
时 ,取出(吉林、湖北、天津、保定、山西、重庆) ;炒
焦:取净牛蒡子 ,在约120 ℃热锅内翻炒 ,炒至微焦
(上海、苏州)”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8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