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皮类 > 杜仲 > 正文
编号:10919529
陕西杜仲研究、开发现状及对策.PDF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3日
第1页

    参见附件(224KB,5页)。

    

    X 陕西杜仲研究、开发现状及对策

    何 景 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林业科学院 陕西 杨陵 712100)

    摘 要: 综述了杜仲在陕西的研究进展和开发现状, 并根据研究成果和本省存在的问题,对今后杜仲研究和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陕西; 杜仲; 研究; 现状; 建议

    中图分类号: S794.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27461 (2000) 0120064205

    杜仲(E ucomm ia u lm oid es)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 我国栽培杜仲的历史至少有 2 000 a

    以上[ 1 ]。然而杜仲真正大面积栽植起步于1953~ 1983 年, 从80 年代后进入商品开发时期[ 2 ]。

    陕西杜仲的研究起步于60 年代[ 4 ]

    , 近年来, 随着杜仲研究机构的增多, 已在杜仲无性系的

    选育, 杜仲形态学, 杜仲有效成分的提取, 及杜仲专用肥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3, 5~ 16 ]

    ,但在杜仲胶的形成机理, 杜仲药理学, 及提高杜仲胶含量和杜仲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缓慢。

    总体来说, 我省作为全国杜仲主产区之一, 对杜仲的研究态势正方兴未艾。

    1 研究及开发现状

    1. 1 杜仲栽培

    1. 1. 1 良种选育 杜仲在分类学上是单科单属, 虽从树皮形态上有光皮和粗皮之分[ 17 ]

    , 但由

    于杜仲是雌雄异株, 传统法以种子繁殖[ 18~ 20 ]

    , 所以其个体间分化严重, 为了提高杜仲生长量,选择良种势在必行。为此, 西北林学院从80 年代初, 先后从杜仲主产区选择了100 多株优树,通过筛选初步选择出 41 株优良单株, 并用无性系繁殖方法繁殖苗木, 建立了杜仲无性系测定

    园。西北林学院张康健、苏印泉等人研究发现杜仲根段具有生理极性不显的现象[ 21 ]

    , 总结出杜

    仲留根露头、插根露头、根萌苗、嫩枝扦插、硬枝接根扦插等快速育苗技术[ 22, 23 ]

    , 从而解决了杜

    仲优树快速无性系繁殖的问题。

    1. 1. 2 速生丰产栽培技术 杜仲是速生树种[ 2 ]

    , 西北林学院划分了杜仲立地条件; 总结出“梅

    花丛”工程造林技术[ 24 ]; 张康健等研究杜仲幼树不同短截方式的效应, 认为 1? 3 短截方式具有

    较好的“复壮效应” , 能提高杜仲幼树生长量[ 25 ]; 苏印泉和他的研究生(1998 年)对平茬的低干

    矮冠杜仲林进行了植物生长调节剂试验, 结果表明: 用天然油菜素内酯(NB r)和植物次生代谢

    物两类生长调节剂(P r) , 不仅能促进杜仲叶面积生长和干物质积累, 而且能明显降低杜仲的需

    水程度, 增加叶绿素含量, 提高光合作用及叶中杜仲醇的含量(研究生论文) , 为生产上提高低

    产杜仲林生长量和有效成分含量提供了有效途径。为改变杜仲产区对杜仲不施肥为施肥, 变单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0, 15 (1) : 64 ~ 68

    Journal of No r thw est Fo rest ry U niversity

    X 收稿日期: 1999207215

    基金项目: 国家“九五”推广项目“杜仲丰产专用肥加工及应用技术开发”课题的部分内容

    作者简介: 何景峰(19642) , 男, 陕西武功人, 助理研究员, 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工作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一施肥为经济施肥, 陕西省林科院研究了杜仲氮磷配施效应[ 15, 16 ]

    , 初步结果表明杜仲施肥比

    不施肥新梢、地径生长量和每片叶中胶含量分别增长173. 5%、 158. 5%和 239. 3%。研制出绿

    科牌杜仲专用肥, 已在我省大面积推广, 成为国家林业局重点推广项目。

    为改造杜仲低产林, 何景峰、李建林等研究了杜仲幼林综合抚育技术, 总结出平茬更新、树

    基覆草、增施肥料、合理间作、修枝整形和防治病虫害等低产林改造措施[ 26, 27 ]。

    1. 1. 3 剥皮再生技术 随着中药事业的发展, 杜仲已成为紧缺药材。传统的伐木剥皮, 造成资

    源严重浪费和破坏。70 年代国内就开始了杜仲剥皮再生的研究[ 28 ]

    , 80 年代北京大学崔克明、李正理将这一研究推向了高潮。90 年代初, 陕西省林业技术推广站、略阳、安康等开展了杜仲

    主干分段剥皮试验, 总结出杜仲的最佳剥皮时间和方法[ 29~ 32 ]

    , 还开展了剥面喷施植物生长素

    试验[ 33 ]。为杜仲的综合永续利用和保持生态平衡开辟了新的途径。

    1. 1. 4 生物量研究 杜仲被誉为植物黄金[ 34 ]。陕西省林科院罗伟祥等研究渭北黄土高原杜

    仲生物量, 得出 7 年生杜仲人工林生物量为 1 872. 11~ 4 704. 84 kg? hm 2

    , 其中杜仲枝条生物

    量中细枝占63% , 根系生物量以根桩(63. 3%)和细根(21. 4% )为主; 各部分皮的生物量中, 干

    皮占一半以上, 枝皮占 1? 4, 根皮占的不足1? 4; 引起杜仲生物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条件和

    栽培措施; 杜仲人工林生物量大小排序为树干> 根系> 树皮> 枝条> 叶片[ 35 ]。

    1. 1. 5 病虫害防治 杜仲素以抗虫抗病著称, 然而近年来, 随着大面积栽植纯林, 已在宁强、略阳杜仲产区发现杜仲夜蛾和笠圆盾蚧虫。夜蛾的危害是蚕食杜仲叶子, 笠圆盾蚧危害杜仲剥

    皮后再生新皮, 严重影响杜仲的正常生长, 降低了杜仲叶皮的产量和品质。为此, 略阳森防站、略阳杜仲开发中心从1989 年开始对杜仲夜蛾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的观察和防治试验[ 36, 37 ];

    陕西省森防站施德祥等于1994、 1995 年观察并研究了笠圆盾蚧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活习

    性[ 38 ]

    , 提出了加强植物检疫、人工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综合防治办法。

    1. 2 杜仲形态解剖学的研究

    80 年代以来, 西北大学生物系田兰馨、胡正海对杜仲根、茎、叶、花、果结构特征及其发育

    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 同时对胚胎学特征作了深入观察和分析, 还对含胶细胞在植物内的分布

    规律及显微、超显微结构特征进行研究[ 7 ]; 西北林学院于 1995 年对杜仲叶胶丝网络结构体系

    进行分离, 观察结果表明杜仲全叶的胶丝网络体系, 是一个完整的各部分都相互连接而末端开

    放的整体, 是叶脉网络体系的一部分, 同时观察到杜仲叶缘锯齿的骨架主要由两股胶丝组成,胶丝网络的分枝形式反向汇集, 叶尖附近的叶缘上排列着发育不平衡的锯齿结构[ 39 ]

    , 这些研

    究为杜仲栽培及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基本资料。

    1. 3 杜仲生理生化研究

    杜仲选优以表型为依据, 然而难以排除不同立地条件对其的影响, 为保证选择质量, 西北

    林学院从研究杜仲水分生理出发, 用P2 V 曲线法中的膨压(PVAT ) , 细胞弹性模量(E max )与细胞

    体积比 3 个参数对杜仲优树进行抗旱性排序选优[ 5 ]; 另外还结合杜仲遗传型特点, 将硝酸还原

    酶(NR)作为杜仲优良无性系早期选择的生化指标之一[ 6 ]。马惠玲、张康健等以各色玻璃纸覆

    盖进行根萌苗的光形态建成反应研究, 证明在弱的或低透过率下, 愈伤组织形成早, 蓝光有利

    于根的萌发和伸长生长[ 40 ]。

    伴随着生理生化分析, 西北林学院进行了杜仲皮和叶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比较分析[ 8~ 13 ]

    ,并从杜仲叶中提取出绿原酸纯品[ 14 ]

    , 同时提出作为提取原料的采集时间以 6 月份为佳[ 41 ]

    , 在

    56 第 1 期 何景峰 陕西杜仲研究、开发现状及其对策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此基础上研制了一种电热式浸提、浓缩多用设备[ 42 ]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4KB,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