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根类 > 远志 > 正文
编号:10921291
远志炮制沿革考.PDF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3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08KB,4页)。

    

    (20∶ 80) ;柱温:室温;流速 1 ml min;检测波长: 275

    nm。在此色谱条件下 ,红景天苷与样品中其它组分

    分离良好 ,理论塔板数按红景天苷对照品峰计大于

    3000。

    21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 10粒 ,倾出内容

    物 ,研细 ,精密称取 2 g,置 100 ml具塞锥形瓶中 ,精

    密加甲醇 40 ml,称定重量 ,超声处理 10 min,放冷 ,再称重 ,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 ,摇匀 ,微孔滤膜

    (0145μm)滤过 ,精密量取续滤液 20 ml,蒸干 ,残渣

    加适量蒸馏水使溶解 ,通过 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 ,先用水洗脱至无色 ,再用 70%乙醇洗脱 ,收集洗脱

    液 ,蒸干 ,残渣加甲醇溶解并转移至 10 ml量瓶中 ,加甲醇稀释至刻度 ,摇匀 ,微孔滤膜 ( 0145μm)滤

    过 ,作为供试品溶液。

    213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称取红景天苷对照品

    16136 mg,置 100 ml量瓶中 ,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

    刻度 ,得红景天苷对照品溶液;分别精密吸取上述对

    照品溶液各 5μl、 10μl、 15μl、 20μl、 30μl,分别注

    入液相色谱仪 ,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红景天苷峰面

    积 ,以对照品进样量 X (μg)为横坐标 ,峰面积值 Y

    为纵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结果表明红景天苷在

    01818μg~41908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回归方程为: Y = 529362X - 16117, r = 0199998。

    214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 10

    μl,重复进样 5次 ,结果 RSD为 112% ,表明进样精

    密度良好。

    215 稳定性试验 取样品 1份 ,照上述方法制备

    供试品溶液 ,精密吸取同一供试品溶液 10μl,在上

    述条件下 ,每隔一定时间进样测定 ,结果 RSD为

    213%,表明红景天苷在 48 h内基本稳定。

    216 重现性试验 取溶栓胶囊 5份 ,照供试品溶

    液制备方法制备 ,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 10μl进样,测定 ,计算含量 ,求得红景天苷含量平均值为

    11019% , RS D为 213%。结果表明本法测定的重现

    性良好。

    217 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已知含量样品 (红景天

    苷含量: 11019 mg粒 ) 5份 ,精密称取各约 1 g,分别

    精密加入红景天苷对照品溶液 15 ml,照供试品溶液

    制备方法制备 ,按 211色谱条件进样 ,测定 ,计算 ,求

    得平均回收率为 99175% , RSD为 211%。

    218 样品的测定 照前述方法 ,对 3批样品进行

    红景天苷的含量测定。结果红景天苷的含量为

    01923~11236 mg粒。

    参 考 文 献

    1 明海权 ,等 1红景天研究进展 1中草药 , 1988, 19 (5) ∶

    37

    2 钱彦丛 ,等 1红景天研究新进展 1中药材 , 1994, 17

    (8) ∶ 143

    (2004 - 07 - 21收稿 )

    ·考证·

    远志炮制沿革考

    万德光 陈 林 刘友平 裴 瑾 王光志

    (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 610075)

    摘要 本文回顾远志炮制历史沿革 ,以及现代炮制机理研究 ,为远志药材炮制规范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远志;炮制;考证

    远志药用历史悠久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 ,为

    远志 Polygala tenuifoliaW illd1或卵叶远志 Polygala

    sibirica L1的干燥根。本品味苦、 辛、 温 ,归心、 肾、 肺

    经 ,具有宁心安神、 祛痰开窍、 消痈肿等功效 ,临床常

    用于惊悸 ,失眠健忘 ,痰阻心窍 ,癫痫发狂 ,咳嗽痰

    多 ,痈疽疮毒等症的治疗〔 1〕。其炮制方法历代文献

    记载纷繁 ,多散见于医方本草 ,而演变至今主要沿用

    切断、 甘草制、 蜜制、 朱砂制等四种炮制品 ,其中以甘

    草制、 密制应用较为广泛。此外 ,各省市炮制规范还

    收有炒黄、 炒焦、 制炭、 蒸制、 麸制、 复制等多种炮制

    方法。

    本文探讨远志炮制的历史沿革、 特点和古人炮

    制的意图 ,以及现代远志炮制机理的研究。

    1 远志炮制历史沿革

    111 净制 远志的净制始见于公元 234年《华氏

    中藏经 》 :“ 去心 ” ,之后历代沿用 ,如梁代《本草经集

    注 》 曰:“ 皆捶破去心 ” 〔 2〕,唐代《千金翼方 》 曰:“去

    心” 〔 3〕。直至公元十世纪 ,《雷公炮炙论 》 才第一次

    记述了去心的理由:“ 凡使,先须去心 ,若不去心 ,服

    之令人烦 ” 〔 4〕。到了宋代 ,去心有了进一步发展 ,如

    · 332 · 中药材第 28卷第 3期 2005年 3月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陈氏小儿病源方论 》 载“去苗骨 ” ,《太平惠民和剂

    局方 》 载“ 汤浸去心 ” 及“ 甘草煮去芦骨 ” 〔 5〕。金元时

    期 ,基本上沿用宋代的净制方法 ,只在元代《瑞竹堂

    经验 》 中提出“去心 ,春秋三日 ,夏二日 ,冬四日 ,用

    酒浸令透 ,易为剥皮 ” ,不仅发展了酒浸去心 ,还体

    现了炮制应四时变化而宜的观点。明代有了更进一

    步的发展 ,《普济本事方 》 载:“剉洗 ” 〔 3〕。关于去木

    质心的本草记载有“去心 ” 、 “去骨 ” 、 “去梗 ” 、 “去

    木 ” 等称谓,足见古人十分重视“去心 ” 这一净制环

    节。

    112 切制 远志切制始见于《本草经集注 》 载:

    “ 皆捶破 ” ,之后历史文献记述不多 ,直至清代《外科

    大成 》 首次提出“ 去心 ,为末 ” 〔 3〕。

    113 炮制 古人认为生品“戟人咽喉 ” ,用于临床

    须经炮制 ,方法较多 ,计有不加辅料的炒、 焙、 蒸、 炙、制炭和加辅料的甘草制、 密制、 朱砂制、 姜汁制、 酒

    制、 灯心草制、 复制等。以甘草制为远志最早的炮制

    方法 ,《雷公炮炙论 》 载“ 熟甘草汤浸宿 ” ,其优点是

    “ 以甘缓之,使上发也 ” 。

    宋代 ,炮制发展较快。将过去为了减少药物毒

    副作用而炮炙 ,发展成为制成药品和制成饮片的

    “ 炮制 ” ,进入了增加与改变疗效的新阶段,并新创

    了炒、 焙法。 《普济本事方 》 载有“去心剉洗 ,炒黄

    色 ” ,不仅记述了炒法 ,还提出了炒黄的具体要求;

    焙法则见于《鸡峰普济方 》 “ 去心焙干 ” 〔 6〕。宋代还

    进一步发展 ,提出“ 远志去心 ,甘草煮三、 四沸 ” 〔 5〕,以三、 四沸作为煮的程度。 《陈氏小儿病源方论 》 更

    将甘草制和炒焙法结合 ,提出“ 甘草水煮 ,焙 ” ,还新

    创了姜制法:“ 生姜汁炒 ” 〔 3〕,《三因极 — 病证方论 》

    也有“ 姜汁淹 ” 〔 7〕 及“ 酒浸 ” 〔 11〕。

    到了明代 ,经济繁荣 ,政治安定 ,医药学的发展

    超过已往任何一个时代 ,远志炮制技术有较大进步 ,炮制理论也有显著的建树。陈嘉谟在《本草蒙筌 》

    中对炮制理论作了较为系统的归纳 ,提出:凡药制

    造 ,贵在适中 ,不及则功效难求 ,太过则性味反失 ,酒

    制升提 ,姜制辛散 ,米泔制去燥性和中 ,蜜制甘缓难

    以增益元阳 ,麦麸皮制抑制酷性勿伤上膈 ,乌豆汤、甘草汤浸渍曝解毒致令平和 ,还有抽去心除烦〔 12〕 等

    辅料制理论 ,并总结了炮制方法:水制 (渍、 泡、 洗 )、火制 (煅、 炮、 炙、 炒 )、 水火共制 (煮、 蒸 )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8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