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苜蓿霜霉病感病性和生产力相关性分析.PDF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3日
第1页 |
参见附件(127KB,5页)。
无异常表现, 未发现病虫害侵染。从出苗到种子成
熟, 生长天数为 130 天左右, 种子出苗快, 植株健
壮死苗少, 能够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水肥管理和
耕作措施。
4 . 2 在种植当年, 金字塔苜蓿的鲜草产量最高
(2 13314 kg? 亩) , 里奥苜蓿的产草量最低 ( 1
33314 kg? 亩) , 但无明显差异。青干比、茎叶比和
植株高度等项指标达到苜蓿品种的正常水平。
4 . 3 大叶苜蓿、金字塔苜蓿、多叶苜蓿的粗蛋白
质含量为 14%~ 15% , 处于正常范围值, 但无明
显优势, 其余品种的粗蛋白质含量略低于国内外
对照品种, 其余营养指标接近。
4 . 4 通过试验研究和综合分析, 建议在我国黄土
高原半干旱地区, 可将大叶苜蓿、多叶苜蓿和金字
塔苜蓿等 3 个品种作为推广种植品种, 北方类似
地区亦可参考使用。
参考文献
〔 1〕苏加楷. 中国苜蓿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C〕 . 首
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 北京: 2001.
〔 2〕朱福贵, 云锦凤. 苜蓿遗传改良的进展及前景
〔 C〕 . 首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 北京:
2001.
栽 培 苜 蓿 霜 霉 病 感 病 性 和 生 产 力 相 关 性 分 析
李锦华, 马振宇, 易克贤
(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甘肃兰州 730050)
摘 要: 连续 4 年对 93 个苜蓿种质分春、秋两季的苜蓿霜霉感病性田间接种发病和自然发
病鉴定, 分析了生产力和感病性之间的相关性, 发现两者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苜蓿生产力与霜霉
感病率和病情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14322 和- 014383, 但相关程度并不高(决定系数分
别为011868 和011927)。如果苜蓿霜霉病感病率达100% , 则估计生产力下降21198%~ 58178%。
由于苜蓿霜霉病抗病性具有一定显性或感病性是显性的, 采用直接鉴定和淘汰方法可有效筛选出
高产、高抗霜霉病的苜蓿品种。
关键词: 苜蓿; 霜霉病; 生产力; 相关性
霜霉病(peo rnoo ra aest ivalis)广泛分布于全
球温带及热带、亚热带的高海拔地区, 我国黑龙
江、甘肃、广东等10 多个省(区)都有发生。苜蓿产
地以冷湿季节或地区发病最为严重, 干旱地区田
间形成结露时也易发病。霜霉病原子囊孢子萌发
的最适温度为18~ 20 ℃, 相对湿度为97%。
刘若教授七十年代在甘肃河西走廊和天祝发
现了苜蓿霜霉病, 八十年代研究认为苜蓿霜霉病
是一种危险的流行病。据马振宇、侯天爵等的研
究, 海拔较高(2 370 m )、气候冷凉(平均气温
1616 ℃)的甘肃榆中北山, 苜蓿生长全期霜霉病
流行; 在海拔较低(1 750 m )、气温较高的榆中县
城附近, 霜霉病流行具有较明显的春、秋两个高
峰。他们认为多湿、低温条件是苜蓿霜霉病流行的
决定性因素。霜霉病严重影响苜蓿产量和质量, 一
般草产量减产 20%~ 45% , 粗蛋白和脂肪含量降
低2182%和0121% [ 1, 2 ]。
据资料, 国外七八十年代有关苜蓿霜霉病的
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原生物学、寄生抗病遗传及药
剂防治等方面。美国明尼苏达州比较了36 个品种
的抗病性差异, 表明不同品种间抗病株率变化显
著。有些研究认为霜霉病抗病性受一个不完全显
性的四倍体遗传基因所制约, 抗病性有一定程度
的显性, 有人认为感病性是显性的[ 3 ]。
我国“七五”期间, 马振宇等开始了“苜蓿抗病
性新品种培育研究” , 通过多元杂交方式已育成抗
霜霉病新品种“中兰 1 号” , 现已进入繁种推广阶
段。本研究主要是通过苜蓿霜霉病感病性和草产
量相关性分析, 系统地明确苜蓿霜霉病对其产量
的影响, 为进一步选育抗病品种时, 制定经济有效
的技术路线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 . 1 材料
苜蓿材料主要搜集选用来自欧洲、美洲、非
· 45 ·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3 年专辑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洲、澳大利亚和亚洲的国外种质 55 份, 原产地来
自国内的种质 31 份, 本所库存、产地不明的种质
7 份。病原菌为榆中当地的自然菌种。
1 . 2 试验条件
试验地设在甘肃省兰州市原种猪场, 海拔
1 700 m 以下, 年均温 7 ℃左右, ≥10 ℃年积温
1 900~ 2 300 ℃, 无霜期 120~ 150 天。年降水量
350 mm 左右, 蒸发量 1 300~ 1 450 mm。土壤为
沙质壤土, 属古河床迹地。苜蓿霜霉病发病主要集
中在春、秋两季, 以春季为主。苜蓿草地每年分冬、春、夏灌溉 3 次, 并施以猪粪尿为主的有机肥, 这
样既创造了利于霜霉病流行的小生境, 同时为发
挥优良品种的生产潜力提供了优越的水肥条件。
1 . 3 方法
1 . 3 . 1 苜蓿材料种植 采用奥格曼设计(A ccg2
m en t)
[ 6 ]
, 以天水、陇东、和田三个品种作为对照,分9 个区组, 每区组 13 个品种。根据对照品种因
土壤差异而引起的变异较正供试品种的产量, 小
区面积 10 m 2
, 行距30 cm。
1 . 3 . 2 病原菌接种 春、秋两季霜霉病开始在田
间流行时采集病叶, 在室内保湿培养 30 m in, 然
后刷取病菌孢子制成悬浮液; 孢子悬浮液浓度在
低倍显微镜下检查, 以每视野内孢子数量在10 个
以上为标准。用喷雾器将悬浮液直接在田间喷洒
接种植株。
1 . 3 . 3 感病性及生产力鉴定 霜霉病原菌接种
一星期后, 在各品种小区中分 15 个样点剪取枝
条, 均匀混合后根据感病枝条数观测发病率。同时
按发病叶片多寡将枝条发病程度分为五级: 0 级:
健枝, I级: 受害叶片数< 25% , ê 级: 病叶数 25%
~ 55% , ? 级: 病叶数为 50%~ 75% , ì 级: 病叶
在75%以上。根据下式计算病情指数:
病情指数=
∑(病级枝条数×该级级数)
枝条总数×最严重级数 ×100
感病性鉴定连续在春、秋季接种进行了两年,以后两年主要在田间不接种情况下直接观测。生
产力鉴定主要测定苜蓿地上产量, 1992 年新种苜
蓿留槎 3 cm 左右刈割测定一次产量, 1993 年 2
次, 1994~ 1995 年各 3 次 ......
熟, 生长天数为 130 天左右, 种子出苗快, 植株健
壮死苗少, 能够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水肥管理和
耕作措施。
4 . 2 在种植当年, 金字塔苜蓿的鲜草产量最高
(2 13314 kg? 亩) , 里奥苜蓿的产草量最低 ( 1
33314 kg? 亩) , 但无明显差异。青干比、茎叶比和
植株高度等项指标达到苜蓿品种的正常水平。
4 . 3 大叶苜蓿、金字塔苜蓿、多叶苜蓿的粗蛋白
质含量为 14%~ 15% , 处于正常范围值, 但无明
显优势, 其余品种的粗蛋白质含量略低于国内外
对照品种, 其余营养指标接近。
4 . 4 通过试验研究和综合分析, 建议在我国黄土
高原半干旱地区, 可将大叶苜蓿、多叶苜蓿和金字
塔苜蓿等 3 个品种作为推广种植品种, 北方类似
地区亦可参考使用。
参考文献
〔 1〕苏加楷. 中国苜蓿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C〕 . 首
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 北京: 2001.
〔 2〕朱福贵, 云锦凤. 苜蓿遗传改良的进展及前景
〔 C〕 . 首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 北京:
2001.
栽 培 苜 蓿 霜 霉 病 感 病 性 和 生 产 力 相 关 性 分 析
李锦华, 马振宇, 易克贤
(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甘肃兰州 730050)
摘 要: 连续 4 年对 93 个苜蓿种质分春、秋两季的苜蓿霜霉感病性田间接种发病和自然发
病鉴定, 分析了生产力和感病性之间的相关性, 发现两者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苜蓿生产力与霜霉
感病率和病情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14322 和- 014383, 但相关程度并不高(决定系数分
别为011868 和011927)。如果苜蓿霜霉病感病率达100% , 则估计生产力下降21198%~ 58178%。
由于苜蓿霜霉病抗病性具有一定显性或感病性是显性的, 采用直接鉴定和淘汰方法可有效筛选出
高产、高抗霜霉病的苜蓿品种。
关键词: 苜蓿; 霜霉病; 生产力; 相关性
霜霉病(peo rnoo ra aest ivalis)广泛分布于全
球温带及热带、亚热带的高海拔地区, 我国黑龙
江、甘肃、广东等10 多个省(区)都有发生。苜蓿产
地以冷湿季节或地区发病最为严重, 干旱地区田
间形成结露时也易发病。霜霉病原子囊孢子萌发
的最适温度为18~ 20 ℃, 相对湿度为97%。
刘若教授七十年代在甘肃河西走廊和天祝发
现了苜蓿霜霉病, 八十年代研究认为苜蓿霜霉病
是一种危险的流行病。据马振宇、侯天爵等的研
究, 海拔较高(2 370 m )、气候冷凉(平均气温
1616 ℃)的甘肃榆中北山, 苜蓿生长全期霜霉病
流行; 在海拔较低(1 750 m )、气温较高的榆中县
城附近, 霜霉病流行具有较明显的春、秋两个高
峰。他们认为多湿、低温条件是苜蓿霜霉病流行的
决定性因素。霜霉病严重影响苜蓿产量和质量, 一
般草产量减产 20%~ 45% , 粗蛋白和脂肪含量降
低2182%和0121% [ 1, 2 ]。
据资料, 国外七八十年代有关苜蓿霜霉病的
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原生物学、寄生抗病遗传及药
剂防治等方面。美国明尼苏达州比较了36 个品种
的抗病性差异, 表明不同品种间抗病株率变化显
著。有些研究认为霜霉病抗病性受一个不完全显
性的四倍体遗传基因所制约, 抗病性有一定程度
的显性, 有人认为感病性是显性的[ 3 ]。
我国“七五”期间, 马振宇等开始了“苜蓿抗病
性新品种培育研究” , 通过多元杂交方式已育成抗
霜霉病新品种“中兰 1 号” , 现已进入繁种推广阶
段。本研究主要是通过苜蓿霜霉病感病性和草产
量相关性分析, 系统地明确苜蓿霜霉病对其产量
的影响, 为进一步选育抗病品种时, 制定经济有效
的技术路线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 . 1 材料
苜蓿材料主要搜集选用来自欧洲、美洲、非
· 45 ·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3 年专辑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洲、澳大利亚和亚洲的国外种质 55 份, 原产地来
自国内的种质 31 份, 本所库存、产地不明的种质
7 份。病原菌为榆中当地的自然菌种。
1 . 2 试验条件
试验地设在甘肃省兰州市原种猪场, 海拔
1 700 m 以下, 年均温 7 ℃左右, ≥10 ℃年积温
1 900~ 2 300 ℃, 无霜期 120~ 150 天。年降水量
350 mm 左右, 蒸发量 1 300~ 1 450 mm。土壤为
沙质壤土, 属古河床迹地。苜蓿霜霉病发病主要集
中在春、秋两季, 以春季为主。苜蓿草地每年分冬、春、夏灌溉 3 次, 并施以猪粪尿为主的有机肥, 这
样既创造了利于霜霉病流行的小生境, 同时为发
挥优良品种的生产潜力提供了优越的水肥条件。
1 . 3 方法
1 . 3 . 1 苜蓿材料种植 采用奥格曼设计(A ccg2
m en t)
[ 6 ]
, 以天水、陇东、和田三个品种作为对照,分9 个区组, 每区组 13 个品种。根据对照品种因
土壤差异而引起的变异较正供试品种的产量, 小
区面积 10 m 2
, 行距30 cm。
1 . 3 . 2 病原菌接种 春、秋两季霜霉病开始在田
间流行时采集病叶, 在室内保湿培养 30 m in, 然
后刷取病菌孢子制成悬浮液; 孢子悬浮液浓度在
低倍显微镜下检查, 以每视野内孢子数量在10 个
以上为标准。用喷雾器将悬浮液直接在田间喷洒
接种植株。
1 . 3 . 3 感病性及生产力鉴定 霜霉病原菌接种
一星期后, 在各品种小区中分 15 个样点剪取枝
条, 均匀混合后根据感病枝条数观测发病率。同时
按发病叶片多寡将枝条发病程度分为五级: 0 级:
健枝, I级: 受害叶片数< 25% , ê 级: 病叶数 25%
~ 55% , ? 级: 病叶数为 50%~ 75% , ì 级: 病叶
在75%以上。根据下式计算病情指数:
病情指数=
∑(病级枝条数×该级级数)
枝条总数×最严重级数 ×100
感病性鉴定连续在春、秋季接种进行了两年,以后两年主要在田间不接种情况下直接观测。生
产力鉴定主要测定苜蓿地上产量, 1992 年新种苜
蓿留槎 3 cm 左右刈割测定一次产量, 1993 年 2
次, 1994~ 1995 年各 3 次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7KB,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