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根茎类 > 泽泻 > 正文
编号:10921435
泽泻白斑病及其综合防治.PDF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3日
第1页

    参见附件(79KB,3页)。

    

    泽泻白斑病及其综合防治

    杨文成

    (孝感学院 ,湖北 孝感 432100)

    摘要:2000~2002年对泽泻白斑病进行了系统观测、调查、试验 ,结果表明:7 月始病 ,8 月病情迅速发展 ,9 月上旬至 10 月上旬 ,田间形成发病高峰期 ,10 月以后 ,病害停止发展。之后病菌在病组织上和附着于

    种表越冬 ,成为翌年初侵染源。通过对影响发病因素的分析研究 ,提出选用抗病品种 ,培养良种 ,精育壮

    苗 ,增强抗病性;使用健身栽培法 ,增强植株抗病力;辅以药剂防治的方法效果最佳。

    关键词:泽泻;白斑病;发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39 - 8114(2003) 06 - 0083 - 02

    泽泻[ A is rna orientale (Sam) J uzepcz ]为泽泻

    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药用植物 ,以球茎入药。具有清

    热、渗湿、利尿的功效。主治肾炎水肿、肾盂肾炎、肠

    炎、小便不利 ,尿路感染、痰饮、眩晕等症。由于整体

    观赏效果极佳 ,还可用于沼泽园景布置 ,盛夏花序

    期 ,花序长 1 m ,小花稠密 ,叶片丛生 ,浓绿光滑 ,在

    园林水景中既可观赏花序美 ,又可欣赏叶形美。还

    可盆栽用于庭院摆放及室内装饰。生产上主要受白

    斑病危害严重。近年来 ,作者对危害泽泻严重的白

    斑病进行了初步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供试品种为东方泽泻。

    2)试验方法。2000~2002 年观测气候、种苗、冬前烧与未烧枯黄茎叶与发病关系 ,作密度试验 ,调

    查不同种植年限田的发病率。药效试验 ,病情调查

    均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

    2 结果与分析

    211 症状

    病初,叶片上的病斑较细小 ,圆形 ,红褐色 ,中心

    呈灰白色 ,边缘暗褐色 ,病健部明显。病情发展使叶

    片逐渐发黄枯死 ,但原病斑仍很清楚。叶柄被害后 ,出现黑褐色、棱形病斑 ,中心略下陷 ,病斑拉长 ,相互

    衔接 ,呈灰褐色 ,最后叶柄枯萎 ,植株死亡。

    212 病原

    根据文献记录[1 ]

    及病原菌形态特征[2 ]

    经鉴定

    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黑色菌科 ,柱隔孢

    属的真菌( Ramularia al ismat is Faut r) 。分生孢子

    梗短小 ,不分枝 ,顶端曲膝状。分生孢子双细胞 ,圆

    柱形或长筒形 ,串生。

    收稿日期:2003 - 05 - 06

    作者简介:杨文成(1944~) ,男,湖北孝感人,教授1

    213 侵染循环

    病菌在病残组织上和附着种表越冬。翌年 7 月

    条件适宜时 ,首先引起泽泻苗发病。移栽大田后 ,8

    月病情迅速发展 ,9 月上旬至 10 月上旬田间形成发

    病高峰期 ,10 月以后病情停止发展。之后病菌在病

    组织上和附着于种表越冬 ,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214 发病条件

    1)气候与发病关系。据观察 ,高温多雨的天气

    有利发病。7 月中旬苗田泥温达 25 ℃时始病 ,到 26

    ~28 ℃时形成发病高峰期 ,此时正值 9 月上旬至 10

    月上旬。10 月以后病情停止发展。此期的雨日、雨

    量为影响病势的另一重要因素 ,作者 2000~2002 年

    连续几年的观测、调查 ,结果见表 1。

    表 1 雨日、雨量与发病关系

    调查

    日期

    调查

    地点

    调查面积

    m2

    旬雨日

    d

    旬雨量

    mm

    病情

    指数

    2000 年9 月 朋兴星光村 333 2 6510 16150

    2001 年9 月 陡岗白莲村 667 4 10510 30150

    2002年9月下旬 卧龙金星村 333 7 20110 38180

    注:调查地点为孝感市孝南区。

    结果表明 ,秋雨多的年份 ,温度适宜 ,故病势剧

    增 ,形成发病高峰。

    2)连作与发病关系。2001 年 9 月 20 日作者在

    孝感市郊的金星村、罗坡村和九真村调查不同栽植

    年限的田块 ,发现连作田发病率高达 100 % ,而一年

    后轮作的发病率在 515 %以下。

    3)种苗与发病关系。2000 年作者在孝南区朋

    兴星光村杨文保的责任田中做病苗、健苗种植对比

    试验。用病芽和健芽分开种植 ,中间作埂 ,其他措施

    相同 ,观察各区病情与产量关系结果表明 ,病苗、健

    苗区都发病 ,但 9 月上旬至 10 月上旬正值发病高峰

    期 ,显然是田间病菌再侵染所致;不过健苗区始终病

    38 湖北农业科学 HUBEI AGRICUL TURAL SCIENCES No16 ,2003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情轻 ,发病迟 ,产量高(表 2) 。

    表 2 种苗与发病情况及产量关系

    处理 病叶始见期

    月- 日

    病情指数

    8 月10 日

    调查

    9 月10 日

    调查

    10 月10 日

    调查

    产量

    kg· hm- 2

    病苗 07 - 20 10125 25150 38180 2 250

    健苗 07 - 30 1101 5150 10155 3 870

    4)密度与发病关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9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