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溃疡病病原菌再鉴定.pdf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3日
第1页 |
参见附件(171KB,3页)。
湖南韩业科技 2 0 0 5 年第3 2 卷第1 期
樟树溃疡病病原菌再鉴定
邓先琼,郭立中
(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阡 I 4 2 1 0 0 5 )
动一擅馕| I l
摘 要:樟树溃疡病是湖南新植樟树上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 导致植株大量死亡。经分离、 接种、 再分离试验确定致
病茵。根据病原茵的形态特征、 培养性状和致病性, 该病茵鉴定为葡萄座腔茵( 鼢 啤 d o t h d e a C e s e t d e N o t . ) ,无性态为七叶树壳梭孢( F u s ~ c o c a u n a e s c u i C o r d a) ,关键词:樟树;溃疡病;病原鉴定
中图分类号:S 7 9 2 . 2 3 . 0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3 — 5 7 1 0 ( 2 0 0 5 ) 0 1 — 0 0 3 9 — 0 2
P a t h o g e n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o f c a n k e r o f C i n n a mo mu m c a p h o r n( L. ) P r e s l
DENG Xi a n — q i o n g,GUO L i — z h o n g
( H u n a n E n v i r o n m e n t - B i o l o g i c a l P o l y t e c h n i c , H e n g y a n g 4 2 1 0 0 5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 t h e c a m p h o r o ~ n k e r w a s a n e w d i s e a s e o c c u r r i n g o n t i m t r a n s p l a n t i n g s e e d l i n g o f C n n a m o r r m m ∞ ( L i n n )
P r e s l i n Hu n a n p mv i n e e. T h e p a t h o g e n wa s i d e n t i f i e d t o b e n d o t h d e a C e s e t d e No t .a n d t h e a s e x u a l t o b e Fu s c o c c u m a e s c u f i
C o r d a a c c o r d i n g t o i t s mo r p h o l o g y,p a t h o g e n i c i t y a n d c u l t u r a l c h a r a c t e r s.
K e y Wo r d s :C i n n a m o m u m c a ~ o r l l ;c a n k e r ;p a t h o g e n i n d e n t i t l c a t i o n
樟树溃疡病是湖南樟树上发现的一种新病害‘ I J , 该病主
要发生于未长出粗皮的幼龄樟树 , 危害主杆和枝条。产生溃
疡、 黑杆、 枝桔和花斑。发病率一般为 1 5 %~5 0 %, 病情指数
l 0 ~4 0, 发病严重的地段, 病株率达 1 0 0 %, 死亡率达 8 8 %, 严
重地影响樟树的造林成活率和樟树的长势长相 。作者曾
对该病的发生分布、 危害、 症状、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病害
的发生发展规律, 病原菌的侵入途径和病害的综合防治等作
了较 系统的研 究 和报 道 。病原 菌 方面 当时仅 鉴定 到
属…, 本文对该病原菌种类进行了系统的再鉴定, 现将结果
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 1 试验材料
1 . 1 . 1 供试植株 本院苗圃3 a生樟树幼苗。
1 . 1 . 2 供试茵株 从湖南衡阳、 长沙、 株洲等地新植樟树苗
病部采集标本, 进行分离培养, 得到纯培养 J 。
1 . 1 . 3 供试培养基 分离采用 P S A+I %o 酵母膏培养基。
1 . 2 试验方法
1 . 2 . 1 病原茵分离培养 将采集标本用孢子弹射分离法,将子囊孢子弹射到洋菜培养基上. 然后将单孢移植至 P S A+
l ‰酵母培养基上, 置2 5 培养, 菌丝长满培养皿后. 刮掉表
收稿 日期:2 0 O 4 一l l 一2 2
修订日期 :2 1 3 O 4 —1 2 — 2 1
湖南省林业厅科学技术委员会立项课题( 9 6 - 2 6)
面菌丝, 用紫外线光照射2 0m i n后继续培养, 将培养菌每隔3
d用灭菌水浸泡 2 4 h . 直至子实体形成成熟止。
1 . 2 . 2 致病性测定 将单孢分离的菌丝块和用无菌水配制
而成的分生孢子悬浮液( 1 0×1 0视野中6 o~8 0个孢子) 作为
接种体, 接种 3 a生幼苗, 分针刺、 刀伤、 剪伤、 摩擦和无伤 5
个处理 , 接种按常规方法进行 J 。每个处理接种 l 0株, 以无
菌水作对照, 同时用湿棉花外加薄膜保湿4 8 h , l 周后观察记
载发病情况, 1月后统计发病结果。
1 . 2 . 3 病原茵鉴定 从自然发病和回接发病植株上采集长
有子实体的病斑, 切片镜检并描述子囊果、 子囊、 子囊孢子、分生孢子器、 分生孢子和产孢细胞的形态特征, 结合培养特
性, 作为鉴定菌种依据。参照陆家云等《 植物病原真菌学> 和
《 植物病害诊断》 , 邵力平, 沈瑞祥等《 真菌分类学》 等参考资
料 , 进行鉴定。
2 结杲与分析
2 . 1 致病性测定
用单孢分离的菌丝块和子囊孢子悬浮液接种, 刀伤、 针
伤和剪伤的均可发病, 对照不发病, 结果见表 l 。病菌从伤口
侵入后, 初为圆形小黑斑, 在湿度大的条件下, 病斑边缘呈现
水渍状, 随后继续扩展形成大型黑色梭斑; 以后病斑变为紫
褐色至棕褐色, 最后变为灰白色。病斑凹陷成溃疡状, 病部
产生有褐色小粒点, 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和子囊果. 其症状
及症状发展过程与野外自然发病的相同, 通过再分离. 再接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4 0 · 邓先琼, 等:樟树溃疡病病原菌再鉴定
种也产生一样的症状 ; 回接病株所产生的分生孢子器 、 分生
孢子、 子囊果、 子囊、 子囊孢子的形态特征也与自然病株上的
相同, 大小基本一致。说明分离菌是引起樟树溃疡病的致病
菌。各种伤口接种以针刺接种发病率最高, 刀伤和剪伤接种
次之, 对照不发病, 说明病菌只从伤口侵入。菌丝接种和分
生孢子接种, 二者发病率相同, 可见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均可
从伤口侵入
表 1 不同伤口接种病菌致病结果
2 . 2 培养性状
病原菌在P S A+1 0 %o 酵母膏培养基上, 培养 4 d后菌丝
长满培养皿。菌丝边缘不整齐, 表面菌丝发达, 疏松, 初期白
色棉絮状, 后渐变成灰色, 最后变成深灰色至黑色。菌丝初
期底部无色, 后渐变墨绿色, 最后为黑色。菌丝粗细不匀 ......
樟树溃疡病病原菌再鉴定
邓先琼,郭立中
(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阡 I 4 2 1 0 0 5 )
动一擅馕| I l
摘 要:樟树溃疡病是湖南新植樟树上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 导致植株大量死亡。经分离、 接种、 再分离试验确定致
病茵。根据病原茵的形态特征、 培养性状和致病性, 该病茵鉴定为葡萄座腔茵( 鼢 啤 d o t h d e a C e s e t d e N o t . ) ,无性态为七叶树壳梭孢( F u s ~ c o c a u n a e s c u i C o r d a) ,关键词:樟树;溃疡病;病原鉴定
中图分类号:S 7 9 2 . 2 3 . 0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3 — 5 7 1 0 ( 2 0 0 5 ) 0 1 — 0 0 3 9 — 0 2
P a t h o g e n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o f c a n k e r o f C i n n a mo mu m c a p h o r n( L. ) P r e s l
DENG Xi a n — q i o n g,GUO L i — z h o n g
( H u n a n E n v i r o n m e n t - B i o l o g i c a l P o l y t e c h n i c , H e n g y a n g 4 2 1 0 0 5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 t h e c a m p h o r o ~ n k e r w a s a n e w d i s e a s e o c c u r r i n g o n t i m t r a n s p l a n t i n g s e e d l i n g o f C n n a m o r r m m ∞ ( L i n n )
P r e s l i n Hu n a n p mv i n e e. T h e p a t h o g e n wa s i d e n t i f i e d t o b e n d o t h d e a C e s e t d e No t .a n d t h e a s e x u a l t o b e Fu s c o c c u m a e s c u f i
C o r d a a c c o r d i n g t o i t s mo r p h o l o g y,p a t h o g e n i c i t y a n d c u l t u r a l c h a r a c t e r s.
K e y Wo r d s :C i n n a m o m u m c a ~ o r l l ;c a n k e r ;p a t h o g e n i n d e n t i t l c a t i o n
樟树溃疡病是湖南樟树上发现的一种新病害‘ I J , 该病主
要发生于未长出粗皮的幼龄樟树 , 危害主杆和枝条。产生溃
疡、 黑杆、 枝桔和花斑。发病率一般为 1 5 %~5 0 %, 病情指数
l 0 ~4 0, 发病严重的地段, 病株率达 1 0 0 %, 死亡率达 8 8 %, 严
重地影响樟树的造林成活率和樟树的长势长相 。作者曾
对该病的发生分布、 危害、 症状、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病害
的发生发展规律, 病原菌的侵入途径和病害的综合防治等作
了较 系统的研 究 和报 道 。病原 菌 方面 当时仅 鉴定 到
属…, 本文对该病原菌种类进行了系统的再鉴定, 现将结果
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 1 试验材料
1 . 1 . 1 供试植株 本院苗圃3 a生樟树幼苗。
1 . 1 . 2 供试茵株 从湖南衡阳、 长沙、 株洲等地新植樟树苗
病部采集标本, 进行分离培养, 得到纯培养 J 。
1 . 1 . 3 供试培养基 分离采用 P S A+I %o 酵母膏培养基。
1 . 2 试验方法
1 . 2 . 1 病原茵分离培养 将采集标本用孢子弹射分离法,将子囊孢子弹射到洋菜培养基上. 然后将单孢移植至 P S A+
l ‰酵母培养基上, 置2 5 培养, 菌丝长满培养皿后. 刮掉表
收稿 日期:2 0 O 4 一l l 一2 2
修订日期 :2 1 3 O 4 —1 2 — 2 1
湖南省林业厅科学技术委员会立项课题( 9 6 - 2 6)
面菌丝, 用紫外线光照射2 0m i n后继续培养, 将培养菌每隔3
d用灭菌水浸泡 2 4 h . 直至子实体形成成熟止。
1 . 2 . 2 致病性测定 将单孢分离的菌丝块和用无菌水配制
而成的分生孢子悬浮液( 1 0×1 0视野中6 o~8 0个孢子) 作为
接种体, 接种 3 a生幼苗, 分针刺、 刀伤、 剪伤、 摩擦和无伤 5
个处理 , 接种按常规方法进行 J 。每个处理接种 l 0株, 以无
菌水作对照, 同时用湿棉花外加薄膜保湿4 8 h , l 周后观察记
载发病情况, 1月后统计发病结果。
1 . 2 . 3 病原茵鉴定 从自然发病和回接发病植株上采集长
有子实体的病斑, 切片镜检并描述子囊果、 子囊、 子囊孢子、分生孢子器、 分生孢子和产孢细胞的形态特征, 结合培养特
性, 作为鉴定菌种依据。参照陆家云等《 植物病原真菌学> 和
《 植物病害诊断》 , 邵力平, 沈瑞祥等《 真菌分类学》 等参考资
料 , 进行鉴定。
2 结杲与分析
2 . 1 致病性测定
用单孢分离的菌丝块和子囊孢子悬浮液接种, 刀伤、 针
伤和剪伤的均可发病, 对照不发病, 结果见表 l 。病菌从伤口
侵入后, 初为圆形小黑斑, 在湿度大的条件下, 病斑边缘呈现
水渍状, 随后继续扩展形成大型黑色梭斑; 以后病斑变为紫
褐色至棕褐色, 最后变为灰白色。病斑凹陷成溃疡状, 病部
产生有褐色小粒点, 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和子囊果. 其症状
及症状发展过程与野外自然发病的相同, 通过再分离. 再接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4 0 · 邓先琼, 等:樟树溃疡病病原菌再鉴定
种也产生一样的症状 ; 回接病株所产生的分生孢子器 、 分生
孢子、 子囊果、 子囊、 子囊孢子的形态特征也与自然病株上的
相同, 大小基本一致。说明分离菌是引起樟树溃疡病的致病
菌。各种伤口接种以针刺接种发病率最高, 刀伤和剪伤接种
次之, 对照不发病, 说明病菌只从伤口侵入。菌丝接种和分
生孢子接种, 二者发病率相同, 可见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均可
从伤口侵入
表 1 不同伤口接种病菌致病结果
2 . 2 培养性状
病原菌在P S A+1 0 %o 酵母膏培养基上, 培养 4 d后菌丝
长满培养皿。菌丝边缘不整齐, 表面菌丝发达, 疏松, 初期白
色棉絮状, 后渐变成灰色, 最后变成深灰色至黑色。菌丝初
期底部无色, 后渐变墨绿色, 最后为黑色。菌丝粗细不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1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