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天童苦槠+白栎灌丛群落的生物量研究.pdf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3日
第1页 |
第3页 |
参见附件(173KB,6页)。
武汉植 物学研究 2 0 0 1 , 1 9 ( 2 ) : 1 0 1 ~1 0 6
J o u r n a l o f Wu h a n Bo t a n i c a l Re s e a r c h
浙江天童苦槠+白栎灌丛群落的生物量研究
张光富 柬永昌
( 中国科学 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 2 1 0 0 0 8 ) ( 华东师范夭学环境科学 系.上海 2 0 0 0 6 2 )
摘 要 采用直接 恒薪法 研究了浙江天童地区苦槠+自栎次生灌丛群落的地上部分生物量
结果表明该区次生灌丛的地上部分生物量为 l 6 . 7 7 t h m , 还不到常绿阔叶林幼林 生物量 ( 地
上部分) 的 l ! S 。次生灌丛生物量的分 布, 从群落层次上看 , 主要集中于灌木层 ; 从垂直高度上
看 , 主要分布在 O ~4 m 之间; 趴 种类组成上看, 主要分 布于苦槠 、 白栎 、 山矾、 茅 粟等优 势种
中。根据生物量的研究, 文中还对如何加速次生灌丛的进展演替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生物量 ;灌丛群落 ;天童
中圉分类号:Q9 4 8 . 1 5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0 0 0 . 4 7 0 X( 2 0 0 1 ) 0 2 — 0 1 0 1 — 0 6
S t u d i e s o n t h e Bi o ma s s o f C a s t a n o ps i s s c l e r o ph y l l a+Qu e r c u s
f a b r S h r u b l a nd i n Ti a nt o ng Re g i o n, Zh e j i a n g Pr o v i n c e
ZHANG Gua n g— Fu ,SONG Yo ng— Cha n g。
( 1 Na n f in g “ H Ge o l o g y a n d P a l a e o n t o t o g y, Th e C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S c i e n c e s t Na n j i n g 2 1 0 0 0 8 ·Ch 叫
2 ,De pa r t me n t r 】 , £ “… P Sc l e ~e. Eas t Ch i na No r ma l Uni ~r s i t yt Sha ag ha [ 20 00 62 Chi na)
Abs t r a ct i The har ve st me t ho d i S us e d t o s t udy pl an t a b ov e gr ou nd bi o ma s s of
Ca s t a n o ps i s s c l e r o p h y t l a 一Qu e r c u s f a b r i s hr u b l a n d i n Ti a n t o ng r e g i o n, Z h e —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 .The r e s u l t s h ows t h a t t h e a b o v e g r o u n d b i o ma s s o f t h e s h r u b —
I a n d i s 1 6 . 7 7 t h m , I e s s t h a n 1 3 of t ha t o f e v e r g r e e n b r o a d— l e a v e d y o u n g f o r —
e s t . Fr om t he c ommuni t y l aye r, ve r t i c a l he i ght , a nd s pe c i e s c o mpos i t i on poi nt o f
v i e w, t he bi oma s s mai nl y di s t r i bu t e s i n shr ub I a ye r, 0~ 4 me t e r and d omi nan t
s p e c i e s s u c h S S Ca s t a n 印s i s s c l e r o t ) t l a, QR e r ~ ~ s f a b r i , S y mpl o c o s s u mu n t i a,Ca s t a ne a s e gu i ni i r e s pe c t i v el y, Bas e d o n t he b i oma s s of t he s hr ubl a nd. t he que s —
t i on on h ow t o a c ce l e r at e i t s pr ogr e s s s uc c e s s l on i S a l s o d i s c us s e d.
Ke y wor d s Bi oma s s;Shr ubl an d;Ti ant ong r e gi on
我国亚热带东部地区典型的 自然生态系统为常绿阔叶林 , 当常绿阔叶林遭到人为砍
伐或破坏后, 由于残存的母桩、 根茎、 种子等地下繁殖体的存在, 同时由于亚热带地 区有利
收稿 日期 : 2 0 0 0 0 6 0 8 , 修 回 日期 : 2 0 0 0 0 9 — 1 7 。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编号: 3 9 7 7 0 1 2 9 ) :
作 者简 舟 : 张光 富 ( 1 9 7 O 一). 男 , 博 士后 . 现 从事 古植 钩和 古 生 态学 研究 。E ma [ I } z g f u @s 。 h u . C O N 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1 g卷
的水热条件 , 通常发育成次生性质的灌丛, 而非裸地。由于次生灌丛的生态适应幅度 比常
绿阔叶林广 , 它们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地区, 面积约占我国亚热带地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在我 国的东部地 区现状 植被仍 以 次生灌丛 植被 为主 。 。无论是 国 内还是 国外 , 对灌丛 生
物 量的研究 都 比森林 生态 系统 生物 量 的研 究报道要 少 , 而 在我 国关 于 次 生灌丛 生物 量 的
研究报道更少口 。 苦槠( C a s t a n o p s i s s de r o p h y l l a ) +白栎( Qu e r c u s 知b r i ) 群落是浙江天童
地区分布面积最大、 最为典型的次生灌丛 。在研究该区常绿阔叶林的恢复生态学的过程
中, 作者对 当地次生灌丛这 一群 落类型 , 研 究了其地 上部分 的生物量 , 现 整理报道如 下 。
1 研究地概况
研究区域为浙江鄞县东南部的天童地区, 距宁波市 2 8 k m。地理位置为北纬 2 9 。 4 8 ,东经 1 2 1 。 4 7 , 总面积 约 2 0 k m 。这 里 的山 峰海拔 一般 为 3 0 0m 左 右 , 最 高峰太 白山顶为
6 5 3 . 3m。 天童地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气候 , 全年温暖湿润, 年平均气温为 1 6 . 2 ℃, 最热月
为 7月 ......
J o u r n a l o f Wu h a n Bo t a n i c a l Re s e a r c h
浙江天童苦槠+白栎灌丛群落的生物量研究
张光富 柬永昌
( 中国科学 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 2 1 0 0 0 8 ) ( 华东师范夭学环境科学 系.上海 2 0 0 0 6 2 )
摘 要 采用直接 恒薪法 研究了浙江天童地区苦槠+自栎次生灌丛群落的地上部分生物量
结果表明该区次生灌丛的地上部分生物量为 l 6 . 7 7 t h m , 还不到常绿阔叶林幼林 生物量 ( 地
上部分) 的 l ! S 。次生灌丛生物量的分 布, 从群落层次上看 , 主要集中于灌木层 ; 从垂直高度上
看 , 主要分布在 O ~4 m 之间; 趴 种类组成上看, 主要分 布于苦槠 、 白栎 、 山矾、 茅 粟等优 势种
中。根据生物量的研究, 文中还对如何加速次生灌丛的进展演替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生物量 ;灌丛群落 ;天童
中圉分类号:Q9 4 8 . 1 5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0 0 0 . 4 7 0 X( 2 0 0 1 ) 0 2 — 0 1 0 1 — 0 6
S t u d i e s o n t h e Bi o ma s s o f C a s t a n o ps i s s c l e r o ph y l l a+Qu e r c u s
f a b r S h r u b l a nd i n Ti a nt o ng Re g i o n, Zh e j i a n g Pr o v i n c e
ZHANG Gua n g— Fu ,SONG Yo ng— Cha n g。
( 1 Na n f in g “ H Ge o l o g y a n d P a l a e o n t o t o g y, Th e C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S c i e n c e s t Na n j i n g 2 1 0 0 0 8 ·Ch 叫
2 ,De pa r t me n t r 】 , £ “… P Sc l e ~e. Eas t Ch i na No r ma l Uni ~r s i t yt Sha ag ha [ 20 00 62 Chi na)
Abs t r a ct i The har ve st me t ho d i S us e d t o s t udy pl an t a b ov e gr ou nd bi o ma s s of
Ca s t a n o ps i s s c l e r o p h y t l a 一Qu e r c u s f a b r i s hr u b l a n d i n Ti a n t o ng r e g i o n, Z h e —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 .The r e s u l t s h ows t h a t t h e a b o v e g r o u n d b i o ma s s o f t h e s h r u b —
I a n d i s 1 6 . 7 7 t h m , I e s s t h a n 1 3 of t ha t o f e v e r g r e e n b r o a d— l e a v e d y o u n g f o r —
e s t . Fr om t he c ommuni t y l aye r, ve r t i c a l he i ght , a nd s pe c i e s c o mpos i t i on poi nt o f
v i e w, t he bi oma s s mai nl y di s t r i bu t e s i n shr ub I a ye r, 0~ 4 me t e r and d omi nan t
s p e c i e s s u c h S S Ca s t a n 印s i s s c l e r o t ) t l a, QR e r ~ ~ s f a b r i , S y mpl o c o s s u mu n t i a,Ca s t a ne a s e gu i ni i r e s pe c t i v el y, Bas e d o n t he b i oma s s of t he s hr ubl a nd. t he que s —
t i on on h ow t o a c ce l e r at e i t s pr ogr e s s s uc c e s s l on i S a l s o d i s c us s e d.
Ke y wor d s Bi oma s s;Shr ubl an d;Ti ant ong r e gi on
我国亚热带东部地区典型的 自然生态系统为常绿阔叶林 , 当常绿阔叶林遭到人为砍
伐或破坏后, 由于残存的母桩、 根茎、 种子等地下繁殖体的存在, 同时由于亚热带地 区有利
收稿 日期 : 2 0 0 0 0 6 0 8 , 修 回 日期 : 2 0 0 0 0 9 — 1 7 。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编号: 3 9 7 7 0 1 2 9 ) :
作 者简 舟 : 张光 富 ( 1 9 7 O 一). 男 , 博 士后 . 现 从事 古植 钩和 古 生 态学 研究 。E ma [ I } z g f u @s 。 h u . C O N 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1 g卷
的水热条件 , 通常发育成次生性质的灌丛, 而非裸地。由于次生灌丛的生态适应幅度 比常
绿阔叶林广 , 它们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地区, 面积约占我国亚热带地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在我 国的东部地 区现状 植被仍 以 次生灌丛 植被 为主 。 。无论是 国 内还是 国外 , 对灌丛 生
物 量的研究 都 比森林 生态 系统 生物 量 的研 究报道要 少 , 而 在我 国关 于 次 生灌丛 生物 量 的
研究报道更少口 。 苦槠( C a s t a n o p s i s s de r o p h y l l a ) +白栎( Qu e r c u s 知b r i ) 群落是浙江天童
地区分布面积最大、 最为典型的次生灌丛 。在研究该区常绿阔叶林的恢复生态学的过程
中, 作者对 当地次生灌丛这 一群 落类型 , 研 究了其地 上部分 的生物量 , 现 整理报道如 下 。
1 研究地概况
研究区域为浙江鄞县东南部的天童地区, 距宁波市 2 8 k m。地理位置为北纬 2 9 。 4 8 ,东经 1 2 1 。 4 7 , 总面积 约 2 0 k m 。这 里 的山 峰海拔 一般 为 3 0 0m 左 右 , 最 高峰太 白山顶为
6 5 3 . 3m。 天童地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气候 , 全年温暖湿润, 年平均气温为 1 6 . 2 ℃, 最热月
为 7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3KB,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