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泻的历史及生物活性成分研究进展.PDF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3日
第1页 |
参见附件(183KB,3页)。
泽泻的历史及生物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龚树生 张建军 曹广智 董秀琴 齐治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00000)
摘要 泽泻是中医临床常用中药, 泽泻及其复方历经3000 余年漫长岁月, 至今仍常用不衰, 具有诱人的开发前景, 为世界医药
学界所关注。本文追述了中药泽泻的历史, 并从构—效关系的角度综述了泽泻生物活性成份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泽泻; 生物活性; 化学
中文分类号: R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CN 14- 1265 (2000) 0120028203
龚树生, 男, 教授, 著名中药学专家
泽泻为泽泻科植物泽泻 A lism a o r ien talis
(Sam. ) Juzep. 的干燥块茎。泽泻喜温和、阳光充足
的沼泽地, 常栽培于海拔800 米以下的水田。主产福
建、江西者称“建泽泻” , 产四川者称“川泽泻” , 均为
川、闽地道药材, 销全国并出口。
泽泻历史上野生于中原及江淮地区, 栽培始于
明万历年间。解放后, 全国泽泻生产迅速发展, 年平
均收购量最高曾达 6000 多吨, 平均约 4000 吨左
右[ 1 ]。泽泻野生资源丰富, 几乎遍布全国各省区, 有
成熟的栽培技术, 生长周期短, 易形成规模生产。泽
泻不仅是一味有着悠久历史的常用中药, 也是一种
有着广阔开发前景, 令世界瞩目的传统资源。现将泽
泻的历史及生物活性成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泽泻的历史
我们要学习中药、研究中药并在更深层次上开
发利用中药, 首先必须了解中药的历史 , 了解中药
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渊源, 了解历代本草学
家在漫长的采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独特药性理论和
有关中药生态特点, 形态鉴别和炮制制剂等方面的
丰富知识; 了解历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积累起
来的珍贵临床经验。学习和研究中药历史, 尤其是本
草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是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优势和
特色的重要内容, 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
1. 1 泽泻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渊源
我们祖先对泽泻的认识和应用有着十分悠久的
历史。泽泻曾和蚕桑、黍稷稻粱一样成为反映我国远
古时代农业、手工业和医药发展的标志之一, 成为劳
动人民寄托情思, 抒发感情的载体。因此泽泻与我国
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
据考证泽泻古称“艹 卖 ” [ 2 ]
, 最早见于《诗经·魏
风》《汾沮洳》篇[ 3 ]。
汾沮洳
彼汾沮洳, 言采其莫。彼其之子, 美无度。美
无度, 殊异乎公路!
彼汾一方, 言采其桑。彼其之子, 美如英。美
如英, 殊异乎公行!
彼汾一曲, 方采其艹 卖。彼其之子, 美如玉。
美如玉, 殊异乎公族!
这是一首曾广泛流传于山西汾河流域的民间歌
谣, 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诗人以生动的比喻手法歌
颂了劳动人民的品德和才智, 表达了他们政治上求
解放的要求和阶级意识的觉醒。这首诗形象地说明,在当时采泽泻和采莫、采桑一样是当地民众一项重
要工作。诗篇还从一个侧面表明, 远在春秋早期泽泻
已是一味常用药物, 反映出当时我国蚕桑和医药技
术的发展和进步。
1. 2 泽泻在历代本草中的记载
泽泻是一味历史悠久的常用中药, 在历代本草
中均有收载。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专著《神农本草
经》将泽泻列为上品药。它系统地总结了汉以前漫长
历史中积累起来的关于泽泻应用的知识、经验和方
法, 详细记述了泽泻的药性和功效:“味甘寒, 主风寒
湿痹, 乳难, 消水, 养五脏, 益气力, 肥健。久服耳目聪
明, 不饥, 延年, 轻身, 面生光……。” [ 4 ]
《别录》及唐、宋、明等后世本草均收载了泽泻, 不仅继承了《本经》
的理论和传统, 并对泽泻的形态特征、生态环境、分
布地域、采收季节、炮制制剂、配伍规律及用量用法
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及方法不断进行总结、补充、修正
并有所创新和发展, 为现今泽泻的广泛临床应用和
新制剂的开发奠定了科学基础。
1. 3 泽泻在历代医疗典籍中的记载
历代医籍记载了在中华民族绵长历史和中华大
地广袤地域沉淀下来的关于应用泽泻及其复方防病
治病的丰富的用药经验和珍贵的临床资料。在中医
现存最早的著作《内经》中就有用泽泻饮治疗酒风的
可靠记录。《素问·病能论》曰:“以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 以三指撮为, 后饭。” [ 5 ]
泽泻饮是《内经》
十三方中最重要的方剂之一。它首次论述了泽泻配
伍特点、制剂、用量和用法, 是后世医家应用泽泻方
· 82 ·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第1 卷 第1 期 2000 年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剂的范例,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龚树生 张建军 曹广智 董秀琴 齐治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00000)
摘要 泽泻是中医临床常用中药, 泽泻及其复方历经3000 余年漫长岁月, 至今仍常用不衰, 具有诱人的开发前景, 为世界医药
学界所关注。本文追述了中药泽泻的历史, 并从构—效关系的角度综述了泽泻生物活性成份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泽泻; 生物活性; 化学
中文分类号: R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CN 14- 1265 (2000) 0120028203
龚树生, 男, 教授, 著名中药学专家
泽泻为泽泻科植物泽泻 A lism a o r ien talis
(Sam. ) Juzep. 的干燥块茎。泽泻喜温和、阳光充足
的沼泽地, 常栽培于海拔800 米以下的水田。主产福
建、江西者称“建泽泻” , 产四川者称“川泽泻” , 均为
川、闽地道药材, 销全国并出口。
泽泻历史上野生于中原及江淮地区, 栽培始于
明万历年间。解放后, 全国泽泻生产迅速发展, 年平
均收购量最高曾达 6000 多吨, 平均约 4000 吨左
右[ 1 ]。泽泻野生资源丰富, 几乎遍布全国各省区, 有
成熟的栽培技术, 生长周期短, 易形成规模生产。泽
泻不仅是一味有着悠久历史的常用中药, 也是一种
有着广阔开发前景, 令世界瞩目的传统资源。现将泽
泻的历史及生物活性成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泽泻的历史
我们要学习中药、研究中药并在更深层次上开
发利用中药, 首先必须了解中药的历史 , 了解中药
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渊源, 了解历代本草学
家在漫长的采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独特药性理论和
有关中药生态特点, 形态鉴别和炮制制剂等方面的
丰富知识; 了解历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积累起
来的珍贵临床经验。学习和研究中药历史, 尤其是本
草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是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优势和
特色的重要内容, 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
1. 1 泽泻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渊源
我们祖先对泽泻的认识和应用有着十分悠久的
历史。泽泻曾和蚕桑、黍稷稻粱一样成为反映我国远
古时代农业、手工业和医药发展的标志之一, 成为劳
动人民寄托情思, 抒发感情的载体。因此泽泻与我国
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
据考证泽泻古称“艹 卖 ” [ 2 ]
, 最早见于《诗经·魏
风》《汾沮洳》篇[ 3 ]。
汾沮洳
彼汾沮洳, 言采其莫。彼其之子, 美无度。美
无度, 殊异乎公路!
彼汾一方, 言采其桑。彼其之子, 美如英。美
如英, 殊异乎公行!
彼汾一曲, 方采其艹 卖。彼其之子, 美如玉。
美如玉, 殊异乎公族!
这是一首曾广泛流传于山西汾河流域的民间歌
谣, 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诗人以生动的比喻手法歌
颂了劳动人民的品德和才智, 表达了他们政治上求
解放的要求和阶级意识的觉醒。这首诗形象地说明,在当时采泽泻和采莫、采桑一样是当地民众一项重
要工作。诗篇还从一个侧面表明, 远在春秋早期泽泻
已是一味常用药物, 反映出当时我国蚕桑和医药技
术的发展和进步。
1. 2 泽泻在历代本草中的记载
泽泻是一味历史悠久的常用中药, 在历代本草
中均有收载。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专著《神农本草
经》将泽泻列为上品药。它系统地总结了汉以前漫长
历史中积累起来的关于泽泻应用的知识、经验和方
法, 详细记述了泽泻的药性和功效:“味甘寒, 主风寒
湿痹, 乳难, 消水, 养五脏, 益气力, 肥健。久服耳目聪
明, 不饥, 延年, 轻身, 面生光……。” [ 4 ]
《别录》及唐、宋、明等后世本草均收载了泽泻, 不仅继承了《本经》
的理论和传统, 并对泽泻的形态特征、生态环境、分
布地域、采收季节、炮制制剂、配伍规律及用量用法
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及方法不断进行总结、补充、修正
并有所创新和发展, 为现今泽泻的广泛临床应用和
新制剂的开发奠定了科学基础。
1. 3 泽泻在历代医疗典籍中的记载
历代医籍记载了在中华民族绵长历史和中华大
地广袤地域沉淀下来的关于应用泽泻及其复方防病
治病的丰富的用药经验和珍贵的临床资料。在中医
现存最早的著作《内经》中就有用泽泻饮治疗酒风的
可靠记录。《素问·病能论》曰:“以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 以三指撮为, 后饭。” [ 5 ]
泽泻饮是《内经》
十三方中最重要的方剂之一。它首次论述了泽泻配
伍特点、制剂、用量和用法, 是后世医家应用泽泻方
· 82 ·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第1 卷 第1 期 2000 年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剂的范例,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3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