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说:医学研究的雏形——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李建军教授
医学假说是医学发展的重要环节和思维形式,又是医学研究成果取得的重要前提。几乎所有的医学成果与医学理论最初都是以假说的形式提出来的,如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当年提出的幽门螺杆菌可能是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假说,最终得到验证,就是很好的实例。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诊疗中心副主任李建军教授近年来在英国Medical Hypotheses(《医学假说》)杂志发表了10余篇医学假说,并发表了多项验证医学假说的临床研究结果,均被国际性期刊(SCI源期刊)杂志收录,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近日,本报记者就临床医师如何提出医学假说、如何进行假说的研究验证等问题采访了李教授。
假说是医学研究的雏形
李教授认为,科研创新是医学发展的基础和灵魂。单纯把某项技术应用到临床实践,只是在重复前人创新所获得的一种经验,对推动医学进步的贡献相对有限。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而解决问题,才能改进和完善诊治技术,实现医学理论和技术的创新。
事实上,在临床实践中每一种创新都离不开相应假说的提出,每开展一项研究,都应有一个假说作为前提。有了假说,才可能形成一个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案。换言之,假说在医学中的地位,相当于医学研究的雏形。不管是创新性医学科研立项,还是已取得的重大医学成果,最开始都是建立在一个个医学假说的基础上,没有假说就不可能产生创新性成果。值得提出的是,医学假说是建立在大量研究经历和知识积累基础之上的创新性预测,与伪科学不同,假说有一定的科学性,是一种建立在前人相关证据基础上的逻辑推理。简言之,有一定的科学证据,再通过逻辑分析,提出新的设想,这样的假说才可能被验证,才可能创新。
假说的提出与验证
如何才能科学地提出假说?李教授认为,首先要有丰富的相关知识(文献)积累,其次要勤于思考,并利用多种科研思维的方法如联想、推理、逆向思维等使之成为新的成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22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