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寻医问药 > 询诊热线
编号:10924425
原来我该扮演女性角色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4日 《现代护理报》 2006.02.24
     考研成为小艾生命中又一转折点,她决定安下心来全力备战,但内心的纷扰却始终挥之不去。

    华夏心理教育中心培育的心理咨询师、“华夏心理教师热线”志愿者王晓远在小艾的倾诉中了解到,她在幼年时,一直和爷爷、大伯、父亲生活在一起,爷爷不让她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中学阶段。小艾说,自己没有任何朋友,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她说自己很喜欢穿男孩子的装束。进入大学,小艾看到宿舍里的女孩子平时总会长发飘飘,白裙飞舞。这时她才意识到自己其实是个女孩子,做女孩子挺好的。小艾时时回忆起自己高中时,曾经喜欢了班上的一个女孩子,现在还十分想念她。

    小艾说:“每当想起自己曾经喜欢过女孩子的荒唐行为,就会从梦中惊醒。在上大学前的这些年里,怎么会把自己当成了男孩子?”小艾在考研奋战的关键时刻还会时时对自己曾经喜欢过女孩子的行为表示厌恶和内疚,这种情绪愈演愈烈。

    王晓远介绍说,小艾在社会生活中,在按照性别角色扮演时产生了障碍,她对自己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清,在心理上是指性别角色社会化出现了问题。由于性别不同,社会对男女的期待也不同,因而男女出现了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差异。这种差异与生理特征没有必然联系,不是天生的。

    王晓远解释说,小艾在小时候一直和男性接触时间比较多,幼年期对男、女有性别认同时,却没有得到父母对其性别角色的正确引导和教育,进入学龄期后,学校和社会也并没有从多方面强化男女两性的角色差异。种种原因造成了小艾一直把自己当作男孩子来看待。大学是一个缩小的社会圈,大学生求知欲、模仿性极强,当踏入大学后,他们会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和熏陶,认同与模仿不同人的言行。受大学这个“小社会”的影响,小艾实现了性别期待与认同、模仿的机制,重新认识到了自己的性别角色。

    “在角色不清时,小艾会产生情绪和不满足感。但是,这并不是自己的错误,家庭背景和社会因素应承担大部分责任。”王晓远建议,小艾不必要给自己施加压力,应将问题产生的渊源解释给父母听,让他们理解并支持鼓励自己。在获得外部“心理支援”的同时,小艾自己也应多找找自己身上与女孩子有关的优点,主动多参加女孩子的活动,多结交朋友。

    (陈上),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