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老年保健 > 特别提醒
编号:10942222
后背痛 需要自我减压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494期
     许多中老年人都会遭遇背部疼痛的困扰,身为教师的老顾就是一个典型。老顾经常感到腰背部疼痛,白天伏案备课时腰背发沉,晚上躺在床上感觉更加清晰。下岗在家的妻子知道丈夫的老毛病心疼不已,这个家的顶梁柱可不能因为腰背痛垮了。老顾看过医生,贴膏药、做按摩、服止痛药,各种方法都试过,却没太大起效。

    腰背部是常见的疼痛部位。从医学上看,腰背部的解剖结构非常复杂,包括骨骼、神经、肌肉、关节等。可许多医生都知道,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疾病能够清楚解释慢性腰背疼痛的原因。

    心理社会因素往往对慢性疼痛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顽固性慢性疼痛。研究表明,不良情绪可以通过心理生理机制,导致骨骼肌痉挛、局部血管收缩、内脏功能障碍、释放致痛物质,产生疼痛。而疼痛能进一步引起感情方面的反应,加重情绪紧张,从而使疼痛与负性情绪出现恶性循环。

    腰背部又称为脊梁、腰板,人们形容某人正直、坚强、有骨气、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时候都会说到腰,比如,“腰板挺得直”,“社会的脊梁”。腰背出现问题,人的体力责任和社会责任都会相应减小。对于病人来说,腰背疼反映了潜意识中的压力过大。

    通过身体上处于支柱地位的腰背部的疼痛,人的内心情感得以表达,“我现在病痛了,我支撑不下去了,我需要休息,我需要关心。”这样的人大多性格内向,不愿和别人谈论困难,认为这样做代表软弱和无力。

    因此,目前医学上有关慢性疼痛的治疗指南上呼吁,应该采取综合的治疗方法,不仅仅是采用止痛药物和止痛手术,更应该关注病人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同时,病人也应该意识到,疼痛的治疗,不仅是医生的责任,自己也能够在抵御疾病,保护自身的身心健康上有更大的作为。, http://www.100md.com(张 旭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