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14706
糖尿病后顾之忧:血管并发症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1日 广州日报
     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 朱立群主任

    Ⅱ型糖尿病目前已成为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有4000余万,糖尿病前期患者接近4000万。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不发达地区和边远地区,糖尿病已成为一种新的流行病。糖尿病所带来的危害主要是其血管并发症,包括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

     Ⅱ型糖尿病发病的原因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是Ⅱ型糖尿病发病最为重要的病理基础。

    糖尿病患者在其发病的早期或前期阶段,为了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和正常,胰岛B细胞不得不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进行代偿,但长期的胰岛素抵抗(不敏感)会使人胰岛细胞不堪重负,使其胰岛素分泌到顶峰后逐渐减少,以致不能使血糖稳定在正常水平,从而发生糖尿病。国内外研究均已证明,胰岛素抵抗出现于糖尿病论断之前多年,而且贯穿于始终,胰岛素的分泌不是继发于胰岛素抵抗,是引起血糖升高的重要原因。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治疗之前首先应搞清楚自己是处在哪一时期,胰岛功能状态如何,然后根据自身的病情选择合理的药物治疗,则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 http://www.100md.com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

    1.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是指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颈动脉等动脉的粥样硬化。

    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硬化、冠心病和脑血管病变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5倍。血管疾病是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重要组成部分。糖尿病肾动脉硬化可导致尿毒症,糖尿病脑动脉硬化和脑血栓形成在临床上也很常见。

    2.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特有的一种全身性的血管疾病,易对人体造成广泛性的损害。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导致失明,糖尿病性肾病,可致肾衰、尿毒病。滋养神经的血管广泛硬化会引起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心脏的微血管病变可发生糖尿病性心脏病而诱发心衰甚至猝死。

    在糖尿病的早期或前期,病情如得不到很好控制,即可出现微血管病变,代谢异常得到纠正后可以消失,这种改变是可逆的。如病情继续发展长期控制不佳,则可引起不可逆的病变,对人体极易造成危害的首先是眼和肾脏,然后是周围神经和心脏等脏器受损。
, 百拇医药
     糖尿病治疗新观念

    1.重视餐后血糖的控制

    近年来糖尿病的治疗观念发生了重要变化,以往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参考早晨空腹血糖。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餐后高血糖的危害性。

    2.餐后高血糖的危害性在于:①在糖尿病前期患者,胰岛素分泌缺陷轻微,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治疗,餐后血糖越来越高,则会加重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缺陷,而使病情恶化。

    ②餐后高血糖可损害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加重Ⅱ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缺陷。

    ③餐后高血糖是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血管病后猝死的危险性随餐后血糖的升高而升高。

    ④餐后高血糖还会加重微血管并发症。因此,重视餐后高血糖的控制大大减少了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 http://www.100md.com
    餐后血糖的监测还具有早期出现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在临床上相当一部分糖尿病患者早晨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升高,说明餐后血糖的异常变化比空腹血糖要早,餐后血糖预测糖尿病的价值更大。因此,重视餐后血糖的变化,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并及时干预,可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合理选择降糖药

    由于单一药物治疗下血糖的理想控制越来越难,因此目前对Ⅱ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单一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需要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降药物联合治疗。

    1.对于Ⅰ型糖尿病患者,需终生使用胰岛素治疗,若血糖控制不理想,同时加用阿卡波糖;若血糖仍不能控制在较满意的水平,则可与双胍类联合使用,同时由此进行饮食控制和适当的运动疗法。

    2.对于Ⅱ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及口服降糖药效果不好时,以及感染和有急性并发症的情况下也应加用胰岛素进行补充或替代治疗以控制血糖。
, 百拇医药
    3.正确理解胰岛素,胰岛素是来自人体或动物胰腺中的胰岛B细胞,植物不能合成和分泌我们平常所说的胰岛素,但近一两年各媒体纷纷刊登的各种含“植物胰岛素”的保健品广告,很容易引起误导,植物不能合成和分泌胰岛素,何来“植物胰岛素”之说。

    4.如果医生建议病人使用胰岛素治疗,就应该用常见的人胰岛素。一些植物中含有能增强胰岛素作用的物质,这类化合物可称为“胰岛素增敏剂”,不能与胰岛素混为一类。但当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时,即使用了胰岛素增敏剂,也因为自身的胰岛素缺乏而无法发挥作用,所以单用胰岛素增敏剂也是无效的。

    5.对于偏胖或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则首选双胍类或糖苷酶抑制剂,一方面可控制血糖,另一方面还可减肥。对于体形偏瘦、胰岛功能较差的病人则应选择胰岛素促分泌剂和益气治血养阴中药联用较好。

    6.对于单纯的餐后血糖高,而早晨空腹血糖不高的病人,则选用双胍类,胰岛素促分泌剂或糖苷酶抑制剂为好。如早晨空腹血糖也高,则考虑用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增敏剂,2~3种联用。

    7.对于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不宜选用长效、作用强的降糖药物,而应选择服用方便、降糖效果温和的降糖药如胰岛素促分泌剂及2甲双胍或糖苷酶抑制剂等作用时间较长的药物。另外,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可以适当放宽一些,如果空腹血糖在7mm/c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在8mm/c左右或<10mm/c亦可。,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