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教育 > 研讨
编号:10941961
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刍议(下)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495期
     四、重视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

    中医经典的重要意义在于其前瞻性与不朽性,以及它所提出和阐述的问题对中医学理论和临床所具有的普遍深远指导意义。故而应增加中医药学经典课课时及其在中医药学基础教育中的比重,把经典课的学习作为深化中医基础理论、强化中医药学思维方式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中医药学经典的学习,使学生在古朴深奥的文字中了解经典的学术思想、理论渊源及其对临床和科研的指导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古代医家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及辨证立法处方用药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类比思维、意象思维、整体思维等中医药学独具特色的思维方式和在正确的方法论指导下运用经典理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个人认为,学习中医的门径有二。一种是从源到流。以四部经典著作奠基,系统学习《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学及温病学,然后再下溯历代医著。这种方法,能打下较好的理论根基,弄清水源木本,有充足的“后劲”。但在初学阶段,感到枯燥、茫然,难以领悟其中意义,应联系实际消化吸收。另一种是从流到源。就是把后世浅近实用的读物,如《汤头歌诀》、《药性赋》、《濒湖脉学》、《医学三字经》等加以背诵记忆,同时阅读《温热经纬》、《温病条辨》、《医宗金鉴》、《医学心悟》、《医方集解》等书,进入临床时还要选读2~3家医案。这种培养途径,容易与临床接近,但理论方面要进一步深化,才能加深功底,否则缺乏后劲。
, 百拇医药
    当前中医高等教育多版系列教材的编写,为培养中医人才铺平了道路,但从总体上评价,应该说还是从流到源的学习途径。如何重视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除增加必要的课时外,个人建议能否在现行高等中医药教育中实行“从源到流”的教学体制改革,可在部分新生中先进行试点,摸索途径,积累经验,然后再逐步扩大。重视经典,从源到流,应成为高等中医药教育的主要培养模式;注重实用,从流到源,可作为中等中医药教育、留学生教育及中医普及教育的主要模式。从而有利于拉开中医药高等教育与中专教育的距离,进一步明确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以期为社会培养出不同层次的各类优秀中医药人才。

    五、突出临床能力的培养

    由于中医药理论来源于实践,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所以作为中医必须强调临床实践的重要性。祖国医学在历朝各代都有一大批德才兼备、学验俱丰的大临床家,他们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成为中医药学发展的特定标志。现代中医高等教育与古代中医师徒相授、突出临床的培养方式相比,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临床的现象。无论作为中医的教学人员或是中医理论的研究人员、文献整理人员,都应当清楚认识到这一点,争取多临床,重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推动中医学术向前发展,从而肩负起提高中医人才培养的重任。
, 百拇医药
    为此,在教学全过程中,必须狠抓临床基本功训练,培养动手能力,早临床、多临床。所有的中医药理论课都要安排一定的见习,从三年级开始,每年要有一定的临床实习机会,对学生抄方、试诊、襄诊的每一个培养环节及带教老师都要有明确的考核要求。应注意学生的不同兴趣,注重个性培养,在全面实习的基础上,适当加强专科训练,因材施教,使术有专攻。同时,应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把传统的师承教育纳入现代高等中医教育范畴之中,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通过拜师活动,明确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对应关系,而且对带教老师要有明确的遴选、考核标准和淘汰制度,从而使学生真正能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为今后的独立临床医疗奠定坚实的基础。

    50年的高等中医药教育史漫长而短暂,几多辉煌,几多辛酸。如何对当前高等中医药教育进行改革,如何优化中医院校课程组合,如何扩大学生知识面,如何应用多学科知识研究、发展中医,如何狠抓中医自身临床实践环节,如何掌握西医实用性知识和技能为我所用,都有必要从战略发展的高度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总之,我们认为目前在全国高等教育的宏观要求下,更要注意微观搞活,分门别类,区别对待。特别是中医药院校是行业性很强的专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能因只求做大而走综合大学发展的路子。既要扩大外延,又要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突出自身的专业特色;在专业设置上要按科学发展观办事,有所为有所不为,确保中医药应用人才的培养。既要考虑新的专业开拓,更要真正能够环绕中医药这个主体,适应社会对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西医课程要进行适度精减、重新组合,要围绕中医药教育的需求设置,不能喧宾夺主。专业选修课要偏重于应用知识,重在增强学生的中医临床动手能力。培养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是带有探索性质的专业方向,不是简单增加几门课的问题,更不能简单理解为中医加西医就是中西医结合。同时要注意发挥中医各个高校不同的传统特色及优势,既要有总体要求,又要允许各个高校不同办学特色的充分发挥。(郭立中整理), 百拇医药(周仲瑛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