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事·药典·药王
http://www.100md.com
国家数字文化网
隋唐的盛世,在医药业的表现更是尽显无遗,无论是在哪个方面,都可谓是远胜于前代。
一、医药的国家管理
隋唐时期对医药的重视,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建立了完善的国家医药机构与医药教育制度。
国家医疗机构的建立,并非隋唐时期首创,早在三千年前的商、周时期已经开其端绪,以后各朝各代也都承续而下。但隋唐时期的国家医疗机构更为完善,标志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当时的医药机构主要是尚药局,隋文帝时隶属于门下省,设典御(正五品)为尚药局的最高长官,直长次之。下设侍御医及医师40人。隋炀帝时,尚药局改隶殿内省,典御改名为奉御,人数增加到二百多名。
唐代的尚药局隶属殿中省,设有奉御2名(正五品下)、直长4名(正七品下),总人数增加到三百多名。
, http://www.100md.com
尚药局负责宫廷的医药事务,另外,又有太医署负责政府官员的医药事务,属太常寺。
这样的医药机构,在五代时期基本上得到了延续。
国家的医药教育,源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那时只是很微弱的萌芽状态,真正显山露水、茁壮成长,则是在隋唐时期。
隋朝开始以太医署为国家最高医学教育机构,唐代继续如此。
太医署的最高行政长官为太医令(从七品下),以丞(从八品下)为副助,又有医监(从八品下)、医正(从九品下)等官员进行管理。
具体的教学内容分为医学与药学两大部分:
医学部分,分为医、针、按摩、咒禁四科。每科都设博士、助教、师、工等以教授辅助学生。其中医科的学生,首先必须学习《甲乙经》、《脉经》、本草学等最基本、最必要的课程,然后再分细科为体疗(相当于内科,收学生10人,学期7年)、疮肿(相当于外科,收学生3人,学期5年)、少小(相当于小儿科,收学生3人,学期5年)、耳目口齿(相当于五官科,收学生2人,学期4年)、角法(相当于拔火罐等理疗外科,收学生2人,学期3年)。针科主学经络、针刺,收学生20人。按摩科主学导引、推拿与跌打损伤的诊治,收学生15人。
, 百拇医药
以上各科是至今犹存的、真正的医学科学,另外还有一科则是现代大多人所不知道、不熟悉的,那就是"咒禁科"。瞧着这个名称,就知道这是一门宗教性的伪医学,但在古代却是"登堂入室"的"正牌"医学学科。在这里就不多介绍了。
这些学生每月都要由博士主考一次,每季由太医令丞主考一次,年终由太常丞总试。成绩优秀的,可以补授官职;连续二年不及格的,则勒令退学。
药学部分,设有专职官员与主药、药童等,又有面积约三顷的药园,招收16至20岁的农家子弟为药园生,学成后可担任药园师。
除了国家级的医学教育外,还有地方的医学教育,使得医学人才的培养更为普遍。
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唐政府颁行了完全仿照国子监科举制的医生考试选用方法。方法包括生徒、贡举、制举三种方式:
, http://www.100md.com 生徒,是由太医署与地方医学选取成绩优良的学生,送太常寺考试合格,可授予医官之职。
贡举,是未入医校而在州县与京师太常寺逐级考试而合格的。
制举,是医术特别出众、由皇上亲选的。
通过这样一些途径,宫廷、政府希望能选拔出最好的医生。
医药事业有关人的生命安全,当时的法律也有许多的规定。这些法律,在《唐律》中有相当多的记载,从中可以看到医事法规的立项已经开始较为全面、完善。
二、第一部官修药典
我国第一部药典《神农本草经》从汉代诞生以后,虽然历经注说,但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它的落后性日益显示了出来。
, http://www.100md.com
终于,盛世的大唐决意重修一部更为杰出的药典。
唐显庆二年(公元657年),经苏敬提议,唐王朝组织了长孙无忌、许孝崇、李淳风、孔志约等22人与苏敬等一起共修新本草。
为了修好这部本草,唐王朝下令在全国范围征求药物,绘出图谱。同时,对旧有记载的药物一一进行核验。显庆六年(公元659年)终于修成了这部《新修本草》。
《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英公本草》、《英公唐本草》。全书共54卷,分为三大部分:(一)《本草》20卷,是全书的正文;(二)《药图》25卷,《目录》1卷(53卷本无);(三)《图经》7卷。
《新修本草》共收有药物850种,分为玉石、草、木、兽禽、虫鱼、果、菜、米谷与有名无用9部,前面8部又都分上、中、下三品。每种药物的药性、产地、采制要点、疗效等等,都有记载。凡是新增的药物,都标明"新附"、"新注"。
, 百拇医药
《新修本草》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政府组织修纂颁行的药典,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一部国家药典至少要早五至八个世纪,因此有着"世界第一部药典"的美称。
《新修本草》问世以后,在当时的医学界掀起了一个"本草"热,或是对《新修本草》纠错补遗,或是另辟蹊径。在当时,最为出名的本草著作还有:陈藏器的《本草拾遗》10卷,补遗《新修本草》甚多;孟诜《食疗本草》3卷,孟诜曾师从孙思邈,深得其师重视食疗的思想而成本书;李珣《海药本草》6卷,主要记载外来药及岭南药;另外还有郑虔《胡本草》、王方庆《新本草》、韩保升《蜀本草》以及《滇南本草》等
类别: 隋、唐、五代时期的科技
顺序代码: 12-33
主题词或关键词: 中国历代科技史
栏目关键词: 科技
出处: 《发明国度·中国科技史》
辅助分类项: 科技, 百拇医药
一、医药的国家管理
隋唐时期对医药的重视,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建立了完善的国家医药机构与医药教育制度。
国家医疗机构的建立,并非隋唐时期首创,早在三千年前的商、周时期已经开其端绪,以后各朝各代也都承续而下。但隋唐时期的国家医疗机构更为完善,标志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当时的医药机构主要是尚药局,隋文帝时隶属于门下省,设典御(正五品)为尚药局的最高长官,直长次之。下设侍御医及医师40人。隋炀帝时,尚药局改隶殿内省,典御改名为奉御,人数增加到二百多名。
唐代的尚药局隶属殿中省,设有奉御2名(正五品下)、直长4名(正七品下),总人数增加到三百多名。
, http://www.100md.com
尚药局负责宫廷的医药事务,另外,又有太医署负责政府官员的医药事务,属太常寺。
这样的医药机构,在五代时期基本上得到了延续。
国家的医药教育,源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那时只是很微弱的萌芽状态,真正显山露水、茁壮成长,则是在隋唐时期。
隋朝开始以太医署为国家最高医学教育机构,唐代继续如此。
太医署的最高行政长官为太医令(从七品下),以丞(从八品下)为副助,又有医监(从八品下)、医正(从九品下)等官员进行管理。
具体的教学内容分为医学与药学两大部分:
医学部分,分为医、针、按摩、咒禁四科。每科都设博士、助教、师、工等以教授辅助学生。其中医科的学生,首先必须学习《甲乙经》、《脉经》、本草学等最基本、最必要的课程,然后再分细科为体疗(相当于内科,收学生10人,学期7年)、疮肿(相当于外科,收学生3人,学期5年)、少小(相当于小儿科,收学生3人,学期5年)、耳目口齿(相当于五官科,收学生2人,学期4年)、角法(相当于拔火罐等理疗外科,收学生2人,学期3年)。针科主学经络、针刺,收学生20人。按摩科主学导引、推拿与跌打损伤的诊治,收学生15人。
, 百拇医药
以上各科是至今犹存的、真正的医学科学,另外还有一科则是现代大多人所不知道、不熟悉的,那就是"咒禁科"。瞧着这个名称,就知道这是一门宗教性的伪医学,但在古代却是"登堂入室"的"正牌"医学学科。在这里就不多介绍了。
这些学生每月都要由博士主考一次,每季由太医令丞主考一次,年终由太常丞总试。成绩优秀的,可以补授官职;连续二年不及格的,则勒令退学。
药学部分,设有专职官员与主药、药童等,又有面积约三顷的药园,招收16至20岁的农家子弟为药园生,学成后可担任药园师。
除了国家级的医学教育外,还有地方的医学教育,使得医学人才的培养更为普遍。
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唐政府颁行了完全仿照国子监科举制的医生考试选用方法。方法包括生徒、贡举、制举三种方式:
, http://www.100md.com 生徒,是由太医署与地方医学选取成绩优良的学生,送太常寺考试合格,可授予医官之职。
贡举,是未入医校而在州县与京师太常寺逐级考试而合格的。
制举,是医术特别出众、由皇上亲选的。
通过这样一些途径,宫廷、政府希望能选拔出最好的医生。
医药事业有关人的生命安全,当时的法律也有许多的规定。这些法律,在《唐律》中有相当多的记载,从中可以看到医事法规的立项已经开始较为全面、完善。
二、第一部官修药典
我国第一部药典《神农本草经》从汉代诞生以后,虽然历经注说,但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它的落后性日益显示了出来。
, http://www.100md.com
终于,盛世的大唐决意重修一部更为杰出的药典。
唐显庆二年(公元657年),经苏敬提议,唐王朝组织了长孙无忌、许孝崇、李淳风、孔志约等22人与苏敬等一起共修新本草。
为了修好这部本草,唐王朝下令在全国范围征求药物,绘出图谱。同时,对旧有记载的药物一一进行核验。显庆六年(公元659年)终于修成了这部《新修本草》。
《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英公本草》、《英公唐本草》。全书共54卷,分为三大部分:(一)《本草》20卷,是全书的正文;(二)《药图》25卷,《目录》1卷(53卷本无);(三)《图经》7卷。
《新修本草》共收有药物850种,分为玉石、草、木、兽禽、虫鱼、果、菜、米谷与有名无用9部,前面8部又都分上、中、下三品。每种药物的药性、产地、采制要点、疗效等等,都有记载。凡是新增的药物,都标明"新附"、"新注"。
, 百拇医药
《新修本草》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政府组织修纂颁行的药典,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一部国家药典至少要早五至八个世纪,因此有着"世界第一部药典"的美称。
《新修本草》问世以后,在当时的医学界掀起了一个"本草"热,或是对《新修本草》纠错补遗,或是另辟蹊径。在当时,最为出名的本草著作还有:陈藏器的《本草拾遗》10卷,补遗《新修本草》甚多;孟诜《食疗本草》3卷,孟诜曾师从孙思邈,深得其师重视食疗的思想而成本书;李珣《海药本草》6卷,主要记载外来药及岭南药;另外还有郑虔《胡本草》、王方庆《新本草》、韩保升《蜀本草》以及《滇南本草》等
类别: 隋、唐、五代时期的科技
顺序代码: 12-33
主题词或关键词: 中国历代科技史
栏目关键词: 科技
出处: 《发明国度·中国科技史》
辅助分类项: 科技,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