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伤寒》与华佗
http://www.100md.com
在传统的中医史上,扁鹊、张仲景、华佗这三大祖师与《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这三大医典的出现,标志着中医体系的奠基与形成。
扁鹊与《黄帝内经》在上一章第六部分已经有介绍,其余就在本节中向您叙来。
一、《神农本草经》
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时代到东汉时期,古代的先民们积累起了丰富的药物学知识,这种知识到了该形成为著作的时候。于是,就有了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典籍棗《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作者不详。据推测,本书不是一时一人的作品,而是战国、两汉时期药物科学的总汇,最终成书约在东汉时期。
由于原书在唐初已经佚失,现在人们所见到的是后人的辑本,自然失色不少。
, 百拇医药
现在的《本草》,共载有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有252种,动物药有67种,矿物药有46种。因为中药是以植物药为主的,所以就以"本草"为本书的名称,中医药物学也称之为"本草学"。
全书将所有的药物按性能分为上、中、下三品:
上品药,是毒性小或无毒性的,功用多为补养类,共收120种药物;
中品药,是有毒与无毒兼备,功用也兼补养与治疗,共收120种药物;
下品药,是"多毒,不可久服"的,功用为除寒热、攻邪气、破积聚的治疗所用,共收药物125种。
这样的分类法,反映出当时盛行服食药物以求长生不死以至成仙的风气,人们重养生而轻治疗。但这只是一时的风尚,并没有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本草》对每一味药的记载相当详细而专业,包括了性味、主治、产地、生长环境、采集时间、入药部分、加工方法等等。
, http://www.100md.com
书中记载的主治病名有170余种,涉及内、外、妇、耳、喉、眼、齿等各科。
书中还有"序录"(或称"序例")一篇,该文阐述药物学的总则原理,主要内容有:
1.关于药物配置的原则与禁忌。文中将药物分为君(上品药)、臣(中品药)、佐、使(下品药),提出了"一君、二臣、三佐、五使"与"一君、三臣、九佐使"的配伍原则。2.关于药性与制药关系的理论。文中提出了"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的"四气五味"说。并根据药性的不同,进一步提出了各种药物的"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药物的剂型也是"并随药性,不得违越"。
3.关于用药原则、方法的理论。文中确立了"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饮食不消以吐泻药,鬼注蛊毒以毒药,痈肿创瘤以创药,风湿以风湿药"的基本用药原则。并对毒性药的使用与各种药物的服法从理论上作了阐述。
, http://www.100md.com
这些理论,成为了后世中医药物学的指导性理论。
综观全书,纵论药理,横录药物,二者交互相成,构成了一个完整而严谨的药物学体系,从而奠定了古代中国的药物学体系。用现代医学的成就来检验《本草》的记载,其内容大多是正确的,可信的。
二、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名机(或作"玑"),仲景是他的字,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一说是南郡涅阳(今河南邓县穰东镇)人。师从同郡张伯祖,曾拜访过何颙,何颙断言他来日必为"良医"(《太平御览》卷722引《何颙别传》)。灵帝时举孝廉,献帝建安(公元196棗220年)中往荆州,刘表命为太守(这一段历史尚有争议,未可定论)。后曾北上,为王粲治过病,但王粲不信他的话,结果就如张的预言,不幸病故了。再往后,就没有其他的史料记载了。
后世的学者认为:张仲景与华佗是东汉末年南北两大流派的顶尖人物与代表。华佗以外科而惊世,仲景以内科而骇俗,各扬其长而又南北交辉。
, http://www.100md.com
张仲景的医学成就,集中体现在他的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中。 《伤寒杂病论》,又名《伤寒卒病论》,后人将全书分为《伤寒论》(又名《辨伤寒》)与《金匮要略方论》(又名《金匮玉函要略方》,简称《金匮要略》)两部分,各自独立成书。
《伤寒论》,主要论述伤寒等急性传染病的诊治,全书10卷22篇。《金匮要略》,主要论述内、外、妇科等诸病诊治,全书3卷(原6卷)25篇。
在全书的《自序》中,张仲景自陈从学医起就"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加之自己的"精究方术",所以才终成这部医学典籍。
全书的精华,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部分:
1.对致病原因的总结。对于人类的致病原因,张仲景有一个高度的概括:"千般灾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谷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实质上,也就是把致病原因高度抽象、提升到只有内、外二个方面,显然这是他的总体认识。
, http://www.100md.com
2.对六经辨证的发展。"六经"之说,早在《黄帝内经》中已经提出,但张仲景在理论与实践上都作了重要的发展。《伤寒论》将所有急性热病的所有症状与体症归结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类,这就是"六经"。他结合各症逐一对寒热、虚实、表里、邪正的关系进行辩证的分析:三阳病多属热证、实证、表证,正气盛而邪气实;三阴病多属寒证、虚证、里证,正气虚而邪气衰。具体深入而言,则又各有分析。如太阳病,基本特征为"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下分表证与里证两大类,太阳表证又有表虚与表实之分,太阳里证则有蓄水与蓄血之分。六经之间相互影响,因此会出现兼证、传变、合病、并病。
这就是"六经辨证"。
它的特色在于:既在总体上掌握了各类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规律,又能注意到疾病在每一发展阶段上的特殊性,从而全面地掌握病变的发展情况,分清主次、轻重、缓急,作出切合实际的诊断,为正确施治提供先决的条件。这一点也表明了:张仲景阐述的"六经辨证"已经具备了"四诊八纲"的雏形。可以说,"六经辨证"是"四诊八纲"的先声。
, http://www.100md.com
3.对"随症施治"的论述。在看了"六经辨证"的精辟分析论述之后,很自然地就会懂得不能机械地施治。张仲景既提出了一般的规律,后人称之为"八法",即:邪在肌表用汗法,邪壅于上用吐法,邪实于里用下法,邪在半表半里用和法,寒症是温法,热症用清法,虚症用补法,积滞、肿块类症用消法。但这只是原则上的,具体到每一个病人的每一种病,都必须随症施治。这些内容,在书中有大量的例证。
全书共收方剂375首,《伤寒论》收113首,《金匮要略》收262首。除去重复,实际共收269首。这些药方中,共使用药物214味,常用药物基本上都在其中。张仲景对每味药的增减与配置都作了说明。
这些药方的剂型相当丰富,有汤、丸、散、酒、软膏、醋、洗、浴、熏、滴耳、灌鼻、吹鼻、肛门与阴道栓等等。
对于药物的制作、煎法、服法等等,书中也有许多具体的说明。
《伤寒杂病论》在古代中国的医学史上具有极高的价值与地位,它最终确定了中医辨症施治的原则,奠定了中医诊治学体系的基础。从宋代起,该书被列为官办医学的教科书。传到日本、朝鲜与东南亚国家后,对这些国家的医学发展也作出了贡献。
, 百拇医药
三、神医华佗
神医华佗,在中国可说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名人。
人们知道这位神医,十之八九最先都是从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闻知其名的,他为关羽刮骨疗伤的故事,他要给曹操劈开头颅医治头痛疾病的传说,不知被戏曲与曲艺演绎了多少回。
撇开《三国演义》这样的小说不论,华佗确确实实是古代中国一位神奇的名医。在中医史上,华佗是一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名医,是名副其实的"外科之祖"。
华佗,别名旉,字元化,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约生于汉冲帝永嘉元年(公元145年)左右,死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前,为曹操所杀。
华佗一生鄙薄仕途名利,坚持在民间行医,深受人民大众的敬重与爱戴。
, 百拇医药
华佗的盛名,得自于他对民间疾苦的一片爱心,也得自于他高超绝伦的医术。特别是他那近乎于神话般的外科医术,为中华医坛书写了无数的奇迹。
华佗对中华医坛的贡献主要有:
1.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外科麻醉药棗麻沸散。麻沸散是一种全身麻醉剂,用酒冲服,它能使人进入昏睡状态。在文献中,记载了数例用麻沸散进行麻醉的手术。但是,麻沸散究竟是一种什么麻药呢?许多医学家曾作过探索,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都没有能够定论。麻沸散的失传,是古代中国医学的一大损失。
2.进行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腹腔手术。《后汉书·华佗传》记载了这样的手术:先服下麻沸散,等麻醉以后,就剖开腹腔,割开肠胃进行清洗,再行缝合,再涂上神膏,四五天以后就能使伤口结好,一个月长好如初。 除了腹腔手术外,华佗还进行过其他的手术。
进行外科手术,很重要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解剖学基础。而我国古代似乎并没有解剖学的传统,也没有这种社会环境与条件。那么,华佗又是怎样掌握这些技术的呢?这似乎是一个谜。如果华佗是凭着自己在民间的勤奋好学而掌握的,这岂不又使我们领略了华佗的超人"天才"吗?
, 百拇医药
3.创始运动保健学。运动强身保健,这是中华医学保健特色之一,它的起源很早,奠基、形成于战国至两汉时期。
在战国时期,医学保健开始形成二种大的趋势:一是以服食药物为主;一是以运动保健为主。
华佗是运动保健的积极推行者,也是运动保健学的创始者之一。他吸取了先秦以来导引术的精华,创造出了著名的"五禽戏"。五禽戏以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姿态为基础,进行模仿锻炼,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标。
早在马王堆三号汉墓所出的帛书中,就有一幅导引图,图中的一些动作下,就标有"鸟申(呻)"、"猨□(呼)"、"熊经"、"龙登"等等的题名,可见模仿动物的运动早就开始了。华佗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提炼而汇总成了《五禽戏》。
在华佗所在的时代,服食药物(特别是像"五石散"这样具有较强毒副作用的药物)是一时的风气,而华佗能反这股潮流而主张运动保健学,显示出了这位"神医"独具慧眼与正确决断。他的学生吴普遵循老师的这一方法锻炼,一直活到九十余岁还"耳目聪明,齿牙完坚",为华佗的《五禽戏》作了很好的标注。
, 百拇医药
4.拥有全面的高超医术。
华佗不仅外科医术高明,内、妇、儿等各科以及针灸的医术同样高超过人,历史上流传了华佗治疗这些疾病的许多故事,而且不少有传奇的色彩。虽然可能有些是未必可全信,但确实有真实的成份在其中。如,华佗所创造的"夹脊穴",至今仍在沿用中。
华佗自己曾写有不少医著,但都已经失传。他弟子总结他的经验而著的书,也几乎都相继佚失了。这是我国古代医史上的一个重大的损失。
类别: 秦汉时期的科技
年代: 汉
顺序代码: 12-10
主题词或关键词: 中国历代科技史
栏目关键词: 科技
出处: 《发明国度·中国科技史》
辅助分类项: 科技, 百拇医药
扁鹊与《黄帝内经》在上一章第六部分已经有介绍,其余就在本节中向您叙来。
一、《神农本草经》
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时代到东汉时期,古代的先民们积累起了丰富的药物学知识,这种知识到了该形成为著作的时候。于是,就有了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典籍棗《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作者不详。据推测,本书不是一时一人的作品,而是战国、两汉时期药物科学的总汇,最终成书约在东汉时期。
由于原书在唐初已经佚失,现在人们所见到的是后人的辑本,自然失色不少。
, 百拇医药
现在的《本草》,共载有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有252种,动物药有67种,矿物药有46种。因为中药是以植物药为主的,所以就以"本草"为本书的名称,中医药物学也称之为"本草学"。
全书将所有的药物按性能分为上、中、下三品:
上品药,是毒性小或无毒性的,功用多为补养类,共收120种药物;
中品药,是有毒与无毒兼备,功用也兼补养与治疗,共收120种药物;
下品药,是"多毒,不可久服"的,功用为除寒热、攻邪气、破积聚的治疗所用,共收药物125种。
这样的分类法,反映出当时盛行服食药物以求长生不死以至成仙的风气,人们重养生而轻治疗。但这只是一时的风尚,并没有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本草》对每一味药的记载相当详细而专业,包括了性味、主治、产地、生长环境、采集时间、入药部分、加工方法等等。
, http://www.100md.com
书中记载的主治病名有170余种,涉及内、外、妇、耳、喉、眼、齿等各科。
书中还有"序录"(或称"序例")一篇,该文阐述药物学的总则原理,主要内容有:
1.关于药物配置的原则与禁忌。文中将药物分为君(上品药)、臣(中品药)、佐、使(下品药),提出了"一君、二臣、三佐、五使"与"一君、三臣、九佐使"的配伍原则。2.关于药性与制药关系的理论。文中提出了"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的"四气五味"说。并根据药性的不同,进一步提出了各种药物的"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药物的剂型也是"并随药性,不得违越"。
3.关于用药原则、方法的理论。文中确立了"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饮食不消以吐泻药,鬼注蛊毒以毒药,痈肿创瘤以创药,风湿以风湿药"的基本用药原则。并对毒性药的使用与各种药物的服法从理论上作了阐述。
, http://www.100md.com
这些理论,成为了后世中医药物学的指导性理论。
综观全书,纵论药理,横录药物,二者交互相成,构成了一个完整而严谨的药物学体系,从而奠定了古代中国的药物学体系。用现代医学的成就来检验《本草》的记载,其内容大多是正确的,可信的。
二、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名机(或作"玑"),仲景是他的字,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一说是南郡涅阳(今河南邓县穰东镇)人。师从同郡张伯祖,曾拜访过何颙,何颙断言他来日必为"良医"(《太平御览》卷722引《何颙别传》)。灵帝时举孝廉,献帝建安(公元196棗220年)中往荆州,刘表命为太守(这一段历史尚有争议,未可定论)。后曾北上,为王粲治过病,但王粲不信他的话,结果就如张的预言,不幸病故了。再往后,就没有其他的史料记载了。
后世的学者认为:张仲景与华佗是东汉末年南北两大流派的顶尖人物与代表。华佗以外科而惊世,仲景以内科而骇俗,各扬其长而又南北交辉。
, http://www.100md.com
张仲景的医学成就,集中体现在他的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中。 《伤寒杂病论》,又名《伤寒卒病论》,后人将全书分为《伤寒论》(又名《辨伤寒》)与《金匮要略方论》(又名《金匮玉函要略方》,简称《金匮要略》)两部分,各自独立成书。
《伤寒论》,主要论述伤寒等急性传染病的诊治,全书10卷22篇。《金匮要略》,主要论述内、外、妇科等诸病诊治,全书3卷(原6卷)25篇。
在全书的《自序》中,张仲景自陈从学医起就"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加之自己的"精究方术",所以才终成这部医学典籍。
全书的精华,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部分:
1.对致病原因的总结。对于人类的致病原因,张仲景有一个高度的概括:"千般灾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谷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实质上,也就是把致病原因高度抽象、提升到只有内、外二个方面,显然这是他的总体认识。
, http://www.100md.com
2.对六经辨证的发展。"六经"之说,早在《黄帝内经》中已经提出,但张仲景在理论与实践上都作了重要的发展。《伤寒论》将所有急性热病的所有症状与体症归结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类,这就是"六经"。他结合各症逐一对寒热、虚实、表里、邪正的关系进行辩证的分析:三阳病多属热证、实证、表证,正气盛而邪气实;三阴病多属寒证、虚证、里证,正气虚而邪气衰。具体深入而言,则又各有分析。如太阳病,基本特征为"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下分表证与里证两大类,太阳表证又有表虚与表实之分,太阳里证则有蓄水与蓄血之分。六经之间相互影响,因此会出现兼证、传变、合病、并病。
这就是"六经辨证"。
它的特色在于:既在总体上掌握了各类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规律,又能注意到疾病在每一发展阶段上的特殊性,从而全面地掌握病变的发展情况,分清主次、轻重、缓急,作出切合实际的诊断,为正确施治提供先决的条件。这一点也表明了:张仲景阐述的"六经辨证"已经具备了"四诊八纲"的雏形。可以说,"六经辨证"是"四诊八纲"的先声。
, http://www.100md.com
3.对"随症施治"的论述。在看了"六经辨证"的精辟分析论述之后,很自然地就会懂得不能机械地施治。张仲景既提出了一般的规律,后人称之为"八法",即:邪在肌表用汗法,邪壅于上用吐法,邪实于里用下法,邪在半表半里用和法,寒症是温法,热症用清法,虚症用补法,积滞、肿块类症用消法。但这只是原则上的,具体到每一个病人的每一种病,都必须随症施治。这些内容,在书中有大量的例证。
全书共收方剂375首,《伤寒论》收113首,《金匮要略》收262首。除去重复,实际共收269首。这些药方中,共使用药物214味,常用药物基本上都在其中。张仲景对每味药的增减与配置都作了说明。
这些药方的剂型相当丰富,有汤、丸、散、酒、软膏、醋、洗、浴、熏、滴耳、灌鼻、吹鼻、肛门与阴道栓等等。
对于药物的制作、煎法、服法等等,书中也有许多具体的说明。
《伤寒杂病论》在古代中国的医学史上具有极高的价值与地位,它最终确定了中医辨症施治的原则,奠定了中医诊治学体系的基础。从宋代起,该书被列为官办医学的教科书。传到日本、朝鲜与东南亚国家后,对这些国家的医学发展也作出了贡献。
, 百拇医药
三、神医华佗
神医华佗,在中国可说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名人。
人们知道这位神医,十之八九最先都是从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闻知其名的,他为关羽刮骨疗伤的故事,他要给曹操劈开头颅医治头痛疾病的传说,不知被戏曲与曲艺演绎了多少回。
撇开《三国演义》这样的小说不论,华佗确确实实是古代中国一位神奇的名医。在中医史上,华佗是一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名医,是名副其实的"外科之祖"。
华佗,别名旉,字元化,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约生于汉冲帝永嘉元年(公元145年)左右,死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前,为曹操所杀。
华佗一生鄙薄仕途名利,坚持在民间行医,深受人民大众的敬重与爱戴。
, 百拇医药
华佗的盛名,得自于他对民间疾苦的一片爱心,也得自于他高超绝伦的医术。特别是他那近乎于神话般的外科医术,为中华医坛书写了无数的奇迹。
华佗对中华医坛的贡献主要有:
1.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外科麻醉药棗麻沸散。麻沸散是一种全身麻醉剂,用酒冲服,它能使人进入昏睡状态。在文献中,记载了数例用麻沸散进行麻醉的手术。但是,麻沸散究竟是一种什么麻药呢?许多医学家曾作过探索,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都没有能够定论。麻沸散的失传,是古代中国医学的一大损失。
2.进行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腹腔手术。《后汉书·华佗传》记载了这样的手术:先服下麻沸散,等麻醉以后,就剖开腹腔,割开肠胃进行清洗,再行缝合,再涂上神膏,四五天以后就能使伤口结好,一个月长好如初。 除了腹腔手术外,华佗还进行过其他的手术。
进行外科手术,很重要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解剖学基础。而我国古代似乎并没有解剖学的传统,也没有这种社会环境与条件。那么,华佗又是怎样掌握这些技术的呢?这似乎是一个谜。如果华佗是凭着自己在民间的勤奋好学而掌握的,这岂不又使我们领略了华佗的超人"天才"吗?
, 百拇医药
3.创始运动保健学。运动强身保健,这是中华医学保健特色之一,它的起源很早,奠基、形成于战国至两汉时期。
在战国时期,医学保健开始形成二种大的趋势:一是以服食药物为主;一是以运动保健为主。
华佗是运动保健的积极推行者,也是运动保健学的创始者之一。他吸取了先秦以来导引术的精华,创造出了著名的"五禽戏"。五禽戏以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姿态为基础,进行模仿锻炼,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标。
早在马王堆三号汉墓所出的帛书中,就有一幅导引图,图中的一些动作下,就标有"鸟申(呻)"、"猨□(呼)"、"熊经"、"龙登"等等的题名,可见模仿动物的运动早就开始了。华佗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提炼而汇总成了《五禽戏》。
在华佗所在的时代,服食药物(特别是像"五石散"这样具有较强毒副作用的药物)是一时的风气,而华佗能反这股潮流而主张运动保健学,显示出了这位"神医"独具慧眼与正确决断。他的学生吴普遵循老师的这一方法锻炼,一直活到九十余岁还"耳目聪明,齿牙完坚",为华佗的《五禽戏》作了很好的标注。
, 百拇医药
4.拥有全面的高超医术。
华佗不仅外科医术高明,内、妇、儿等各科以及针灸的医术同样高超过人,历史上流传了华佗治疗这些疾病的许多故事,而且不少有传奇的色彩。虽然可能有些是未必可全信,但确实有真实的成份在其中。如,华佗所创造的"夹脊穴",至今仍在沿用中。
华佗自己曾写有不少医著,但都已经失传。他弟子总结他的经验而著的书,也几乎都相继佚失了。这是我国古代医史上的一个重大的损失。
类别: 秦汉时期的科技
年代: 汉
顺序代码: 12-10
主题词或关键词: 中国历代科技史
栏目关键词: 科技
出处: 《发明国度·中国科技史》
辅助分类项: 科技,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