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剥夺后小睡对睡眠脑电图结构的影响
【关键词】 睡眠剥夺;小睡;脑电图
0引言
根据睡眠稳态平衡模型,睡眠时相的不同对睡眠转醒过程产生影响,即影响睡眠惯性的程度和持续时间[1,2].为了进一步研究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期间或轮班作业过程中如何克服睡眠惯性,合理安排作息,有必要对SD后加入小睡的睡眠结构作分析.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8名健康男性被试,年龄平均(234±172)岁,无睡眠障碍及精神神经疾患,作息规律,近期无特殊事件发生.
1.2方法
实验分为两个阶段,30 h SD后加入1 h小睡;42 h SD后加入2 h小睡.早晨07:00正式进入实验室.小睡安排在多导睡眠仪室,暗光、安静,温度适宜.采用明思多导睡眠仪(SWS2000)记录.
2结果
2.1睡眠唤醒分期实验中睡眠脑电图显示,8名被试在30 h SD小睡1 h、42 h SD小睡2 h后,唤醒其脑电图显示睡眠结构均为慢波睡眠期,以深睡眠状态3期较多,并且SD后REM睡眠几乎消失,仅有3名次在睡眠期间出现短暂REM睡眠.
2.2睡眠分期比例统计睡眠各期计算为整个时段的百分比,回顾实验记录正常小睡睡眠状况下,潜伏期占706%,Ⅰ 期占2430%,Ⅱ期占6834%,Ⅲ+Ⅳ期占617%,REM占075%.SD后,结果如下: 30 h SD后1 h小睡,潜伏期占:318%;Ⅰ 期占: 255%;Ⅱ 期占: 1701%;Ⅲ+Ⅳ期占: 7933%;REM占: 005%;42 h SD后2 h小睡中,潜伏期占: 444% ;Ⅰ 期占: 390%;Ⅱ 期占: 1985%;Ⅲ+Ⅳ期: 7405%;REM占: 094%.比较正常小睡状况SD后小睡的Ⅲ+Ⅳ期睡眠比例明显上升(P>005),Ⅰ、Ⅱ期浅睡眠降低,REM睡眠几乎消失.
3讨论
在正常情况下健康成人,7~8 h的夜间睡眠,由觉醒经过10~30 min的睡眠潜伏期后开始入睡,进入睡眠后,EEG波形随着时间从非同步化变成同步化.SD情况下,睡眠结构发生了改变,小睡阶段Ⅲ期和Ⅳ期的深睡眠时间增长,远>正常睡眠状态下时间,并且睡眠潜伏期缩短,本实验脑电记录REM几乎为零.睡眠潜伏期在睡眠剥夺后明显缩短,30 h、42 h睡眠剥夺后睡眠潜伏期均<10 min.SD加深了睡眠惯性的负性影响[2],可以看作是与夜晚时间或生物周期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的更为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Achermann P,Werth E,Dijk DJ, et al. Timecourse of sleep inertia after nighttime and daytime sleep episodes[J].Arch Ital Biol,1995;134:109-119.
[2] 侯艳红,皇甫恩,苗丹民,等.睡眠惯性对午睡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2):95-97.
作者简介:侯艳红(1975),女(汉族),山西省交城县人.博士生(导师苗丹民).Tel.(029)83374816Email.houyan@fmmu.edu.cn
(1第四军医大学心理学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033,2解放军301医院,北京 100853)
编辑黄良田, 百拇医药(侯艳红,苗丹民,张林,苏衡,赵萌, 刘练红,肖利军)
0引言
根据睡眠稳态平衡模型,睡眠时相的不同对睡眠转醒过程产生影响,即影响睡眠惯性的程度和持续时间[1,2].为了进一步研究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期间或轮班作业过程中如何克服睡眠惯性,合理安排作息,有必要对SD后加入小睡的睡眠结构作分析.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8名健康男性被试,年龄平均(234±172)岁,无睡眠障碍及精神神经疾患,作息规律,近期无特殊事件发生.
1.2方法
实验分为两个阶段,30 h SD后加入1 h小睡;42 h SD后加入2 h小睡.早晨07:00正式进入实验室.小睡安排在多导睡眠仪室,暗光、安静,温度适宜.采用明思多导睡眠仪(SWS2000)记录.
2结果
2.1睡眠唤醒分期实验中睡眠脑电图显示,8名被试在30 h SD小睡1 h、42 h SD小睡2 h后,唤醒其脑电图显示睡眠结构均为慢波睡眠期,以深睡眠状态3期较多,并且SD后REM睡眠几乎消失,仅有3名次在睡眠期间出现短暂REM睡眠.
2.2睡眠分期比例统计睡眠各期计算为整个时段的百分比,回顾实验记录正常小睡睡眠状况下,潜伏期占706%,Ⅰ 期占2430%,Ⅱ期占6834%,Ⅲ+Ⅳ期占617%,REM占075%.SD后,结果如下: 30 h SD后1 h小睡,潜伏期占:318%;Ⅰ 期占: 255%;Ⅱ 期占: 1701%;Ⅲ+Ⅳ期占: 7933%;REM占: 005%;42 h SD后2 h小睡中,潜伏期占: 444% ;Ⅰ 期占: 390%;Ⅱ 期占: 1985%;Ⅲ+Ⅳ期: 7405%;REM占: 094%.比较正常小睡状况SD后小睡的Ⅲ+Ⅳ期睡眠比例明显上升(P>005),Ⅰ、Ⅱ期浅睡眠降低,REM睡眠几乎消失.
3讨论
在正常情况下健康成人,7~8 h的夜间睡眠,由觉醒经过10~30 min的睡眠潜伏期后开始入睡,进入睡眠后,EEG波形随着时间从非同步化变成同步化.SD情况下,睡眠结构发生了改变,小睡阶段Ⅲ期和Ⅳ期的深睡眠时间增长,远>正常睡眠状态下时间,并且睡眠潜伏期缩短,本实验脑电记录REM几乎为零.睡眠潜伏期在睡眠剥夺后明显缩短,30 h、42 h睡眠剥夺后睡眠潜伏期均<10 min.SD加深了睡眠惯性的负性影响[2],可以看作是与夜晚时间或生物周期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的更为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Achermann P,Werth E,Dijk DJ, et al. Timecourse of sleep inertia after nighttime and daytime sleep episodes[J].Arch Ital Biol,1995;134:109-119.
[2] 侯艳红,皇甫恩,苗丹民,等.睡眠惯性对午睡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2):95-97.
作者简介:侯艳红(1975),女(汉族),山西省交城县人.博士生(导师苗丹民).Tel.(029)83374816Email.houyan@fmmu.edu.cn
(1第四军医大学心理学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033,2解放军301医院,北京 100853)
编辑黄良田, 百拇医药(侯艳红,苗丹民,张林,苏衡,赵萌, 刘练红,肖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