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6年第2期
编号:10930217
小肠移植术后肠功能的恢复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6年第2期
小肠移植,,小肠移植;小肠功能,1临床资料,2讨论,【参考文献】
     【摘要】 目的 研究临床活体小肠移植手术后功能恢复。方法 小肠移植手术后根据病情,分析胃肠道功能情况,及时调整胃肠道内、外营养供给。结果 患者正常饮食,观察移植肠造口颜色正常。第36天D2木糖吸收率37.6%,第42天D2木糖吸收率28.6%,现已健康存活3个月余,体重增加4kg,能参加一般体力活动。结论 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是一个漫长而困难的过程,临床表现和血药浓度的监测对监测移植物功能简便实用。

    【关键词】 小肠移植;小肠功能

    目前,小肠移植是治疗短肠综合征的理想方法。仅有少数国家61个中心开展这项临床工作,临床活体小肠移植的则更少。笔者于1999年9月25日施行了1例临床活体小肠移植术,手术后肠道功能恢复过程漫长而困难,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7岁,身高162cm,体重49kg,2005年5月20日在当地医院以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行全小肠及右半结肠切除,空肠残端横结肠吻合,围手术期给予大量以先锋铋为主的多组抗生素,术后1周因吻合口漏、腹腔感染转入我院,以短肠综合征高位肠瘘给予胃肠道外营养支持,静点头孢类抗生素,局部引流等治疗,1周后肠瘘引流量减少,局部感染控制,停止使用抗生素。但本例术前长期依赖全肠道外营养(TPN)维持生存,期间多次发生静脉导管感染,亦间断多次给予头孢类抗生素。

    由于存在静脉导管感染通道,经历多次静脉导管感染,静脉通路`维持困难和长期住院出现自杀倾向。2005年9月25日患者虽然肠瘘尚未闭合,但一般状态好转,体重增加,局部感染基本控制,被迫进行了同时切除肠瘘的亲体小肠移植,供体为患者次子,32岁,身高165cm,体重62kg,自愿为父亲捐赠其小肠。移植手术顺利,冷缺血时间65min。

    术后给予受体抗感染、抗凝、抗排斥反应及胃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3天后造瘘口每天排出暗红至咖啡色稀便200~300ml。手术后6天,给予少量饮水、口服药物、要素饮食等,并逐渐增加量和种类,如鸡蛋羹等半流食。术后12天出现切口皮下、腱鞘、肌肉组织坏死,腹壁裂开,清除坏死组织进行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给予局部换药,充分引流,预防使用抗生素泰能,禁食2天,继续流食、半流食。术后16天试图减低血小板凝聚状态,给予口服阿司匹林75mg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78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