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病理特点与CT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1正常椎间盘,2病理和分型,3临床表现,4CT表现[3],5CT鉴别诊断,【参考文献】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临床常见病。正确认识腰椎间盘的解剖特点、组织结构及其在脊柱腰段各组织中的生理作用,对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特点与临床表现有重要意义,为CT诊断本病提供了理论依据。自CT问世以来,由于其图像清晰、密度分辨率高,检查时无创无痛苦,摒弃了普通X线组织分辨力低、诊断图像证据不直接的缺点,亦摒弃了脊髓造影创伤大、痛苦而不安全的缺点,成为椎间盘病变检查最广泛最常用的手段。1 正常椎间盘
正常椎间盘是由软骨终板、纤维环和髓核构成。软骨终板在椎体上、下各有1个,其平均厚度为1mm。它的作用是承受压力、保护椎体,只要软骨终板保持完整,椎体不会因压力而产生吸收现象。
纤维环分为内、外两层,外层由胶原纤维组成,内层由纤维软骨组成。纤维环的前部和两侧部分最厚,几乎等于后侧部分的2倍。纤维环甚为坚固,紧密附着于软骨终板上,保持脊椎的稳定性。
髓核为脊索的残留物。儿童的髓核几乎完全由疏松的纤维软骨和大量的胶原物质构成。随着年龄的增长,胶原物质逐渐被纤维软骨所取代。水的含量可占髓核总量的75%~90%,各种成分结合,使髓核形成立体网状胶样结构。髓核具有可塑性,在压力下变为扁平。椎间盘的主要生化成分为蛋白多糖、胶原、弹性纤维和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7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