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5年第23期
编号:10936650
论经方治疗糖尿病足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5年第23期
糖尿病,1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3],2治疗,3讨论,【参考文献】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引起下肢异常改变的总称。因为合并感染,引起肢端坏疽者称为糖尿病肢端坏疽。此病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医对糖尿病坏疽的认识: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范围,糖尿病坏疽属于中医“脱疽”范围。《灵枢·痈疽》云:“发于足趾(指)名曰脱疽,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又云“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气血不行,肢端失于温养,而遂发本病,或因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腐肉,肉腐则为脓,脓不泻则烂筋。筋烂则伤骨,骨伤则髓消……血枯空虚,则筋骨肌肉不相荣,经脉败漏,熏于五脏,脏伤故死矣。”[1]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症并治第六》:“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从此可知糖尿病坏疽是本虚标实之症,本虚为气、血、阴、阳虚损,标实为瘀血、湿热、热毒,寒湿等病理产物阻滞经脉。消渴日久,气阴两虚,气虚则血运乏力,血液凝滞致瘀;阴虚生热灼伤脉络,血溢脉外为瘀。瘀血阻络,或久病阴损及阳,可致阴阳两虚,阳虚寒凝,均可致血行不畅,肢体失养[2]。

    可见气、血、阴、阳虚损,瘀血、寒凝在本病致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1 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3]

    1.1 气血不足,失于濡养 患者皮肤瘙痒,干而无汗,或干枯,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脚踩棉絮感,肢端皮肤干裂,肢端营养不良,肌肉萎缩张力差。关节韧带易损伤,骨质破坏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1.2 阳气不足,失于温煦 肢端凉,紫暗。

    1.3 瘀血阻滞,寒凝经脉后,失于濡养,失于温煦 颜色变暗及色素斑。皮毛脱落,肢端刺痛,灼痛,间歇跛行,休息痛。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管狭窄处可听到血管杂音,深浅反射迟钝或消失。坏疽或坏死。

    1.4 湿热、热毒、寒湿等病理产物阻滞经脉 水疱、血疱、糜烂、溃疡。

     2 治疗

    针对病机,治疗原则应为:益气养阴、温阳通络、活血化瘀,清热化湿相互结合。可有效治疗糖尿病坏疽。

    下面列举《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具有益气养阴、温阳经脉、活血化瘀,清热化湿解毒作用的方剂,如:桂枝加芍药、生姜各1两,人参3两新加汤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当归四逆汤、四逆汤、大黄虫丸、抵挡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等,这些经方既可单独使用,又可通过辨证施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09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