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不应为奇恒之腑
中国中医药报报2月13日《卵巢应为奇恒之腑》一文,作者提出:"卵巢功能受下丘脑、垂体的调节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据脏腑学说应将卵巢归为奇恒之腑,其功能与胞宫一样,可分为藏泄两方面。"这种学术观点虽有创新意识,但不符合中医脏腑学说的基础理论,故不能为奇恒之腑。
理论上不符合中医的脏腑学说
"卵巢",在祖国医学中没有此名,卵巢本身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器官,是附在胞宫上的一支胞脉而已。中医的理论体系是整体统一性和完整性,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组织之间相互联系,在功能上相互协调。具体表现在脏腑之间,脏腑与四肢九窍、经络、气血津液的内在联系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如子宫与脏腑经络气血都有内在的和功能上的联系。而"卵巢"与脏腑经络气血在中医理论上没有联系。
在祖国医学中大多数的脏腑和奇恒之腑,名称与现医学基本相同,但所概括的生理功能却不完全一样,这是由于两种医学体系形成的人体结构和生理病理学的不同概念。所以,如果中西医的认识相同,就可以联系起来理解,如果中西医的认识有不同之处,那就必须按照中医学的生理概念来理解,不要把中西医两种不同的概念混同起来。
, 百拇医药
从形态上看卵巢也不是奇恒之腑
文章讲"奇恒之府在形态上中空与六腑相似,功能上储藏精气与五腑相同。卵巢在卵泡期随着卵泡的生长、卵泡分泌卵泡液,卵子成熟后将其排出,应属于奇恒之腑,有藏泄双重功能。"
中医脏腑学说认为:腑的特点是形态中空,什么是"奇恒之府"?奇者异也,恒者常也,所谓"奇恒之府"有异于其它脏腑,所以为"奇恒之腑"。如胞宫(子宫)为奇恒之腑,因为胞宫中空,形体似腑,但胞宫在功能上能贮藏月经和孕育胎儿,藏精气而不泻,其功能似脏。月经期经血来潮和分娩胎儿又体现了腑泻而不藏的作用。因此,在祖国医学对胞宫脏腑归类中指出:"胞宫形体类似腑,而作用类似脏,亦脏亦腑,非脏非腑也。"而卵巢不是一个独立的器官,是连接子宫上的一个附件,正如文中所述:"附于子宫的脉络称为胞脉,胞脉将阴血下注于子宫,子宫出纳精气,孕育胞胎以维持子宫的正常功能。故卵巢属于胞脉范畴,可调节子宫完成其各项功能"。既然卵巢是附于子宫上的胞脉,怎么应属奇恒之腑呢?就其卵巢形态来说,体积仅仅有3cm×2cm×1cm大小,是一个实质性的腺体,而不是空腔脏器,作者把卵泡成熟卵子排出后的泡腔说属于脏器中空,这就未免过于牵强附会了。一个成熟的卵泡仅仅有18~20mm,破裂后马上被血充满,更何况成熟的卵泡不在卵巢中间,而突出于卵巢表面破裂。
, 百拇医药
从功能上看卵巢也不是奇恒之腑
文章讲:"正常月经周期的维持与卵巢功能的周期性有关,卵巢自身也存在周期性,在不同的月经周期阶段体现出不同的功能。经后期(卵泡期)主要表现为'藏'……,排卵期则表现为'泄',……黄体期亦表现为'藏"。既然作者认为"正常月经周期的维持与卵巢功能的周期性有关",那么为什么卵巢周期性的"藏-泄"与胞宫周期性的"藏-泄"不一致呢?当卵巢在"排卵期则表现为'泄'",而胞宫恰恰是藏而不"泄"之时。当胞宫排出月经,分娩胎儿表现以"泄"为主之时,卵巢的功能是表现于"藏"还是表现于"泄"呢?
文中说:"卵巢藏泄功能的调节主要来自于肝、脾、肾。肝疏泄功能失常,可引起藏泄无时,该藏不藏,当泄不泄,最终导致排卵障碍。"肝的疏泄功能对胞宫确是这样调节,当肝疏泄太过,可导致胞宫藏泻失常,出现月经先期而至,一月二三潮、月经过多或崩漏。如果按此理论学说去解释肝对卵巢藏泄功能的调节,当肝疏泄太过时卵巢应为泄而不藏表现提前排卵或排卵过多。可在临床却不是这样反应,又如无排卵性功血,是因卵巢没有成熟的卵子排出,而胞宫却泻而不藏流血不止。因此,怎么能说:"肝的疏泄与藏血功能通过调节卵巢周期性藏泄功能而达到调整血海蓄溢有常,使月经如期潮至"呢?
卵巢功能与胞宫不一样,胞宫在脏腑、经络、气血、天癸的共同作用下,聚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故为"十二经之海"、又称"血海"。《素问·五脏别论》:"胞宫出纳,纳则受纳精气,出则化出形容,形容之出,谓化极而生,然出纳之用,有殊于六腑,故言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张景岳说:"女子之胞,子宫是也,亦以出纳精气,而成胎孕者为奇。"故胞宫在月经期、分娩期泄而不藏以腑为用,在月经的周期中及妊娠期(280天)藏而不泄以脏为主。卵巢在中医理论体系中既没有脏腑经络的内在联系和功能上的相互协调关系,也没有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如果单从卵巢排卵现象说它为"泄"的表现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功能上与胞宫不一样,更不应为奇恒之腑。, http://www.100md.com(刘宇新 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理论上不符合中医的脏腑学说
"卵巢",在祖国医学中没有此名,卵巢本身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器官,是附在胞宫上的一支胞脉而已。中医的理论体系是整体统一性和完整性,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组织之间相互联系,在功能上相互协调。具体表现在脏腑之间,脏腑与四肢九窍、经络、气血津液的内在联系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如子宫与脏腑经络气血都有内在的和功能上的联系。而"卵巢"与脏腑经络气血在中医理论上没有联系。
在祖国医学中大多数的脏腑和奇恒之腑,名称与现医学基本相同,但所概括的生理功能却不完全一样,这是由于两种医学体系形成的人体结构和生理病理学的不同概念。所以,如果中西医的认识相同,就可以联系起来理解,如果中西医的认识有不同之处,那就必须按照中医学的生理概念来理解,不要把中西医两种不同的概念混同起来。
, 百拇医药
从形态上看卵巢也不是奇恒之腑
文章讲"奇恒之府在形态上中空与六腑相似,功能上储藏精气与五腑相同。卵巢在卵泡期随着卵泡的生长、卵泡分泌卵泡液,卵子成熟后将其排出,应属于奇恒之腑,有藏泄双重功能。"
中医脏腑学说认为:腑的特点是形态中空,什么是"奇恒之府"?奇者异也,恒者常也,所谓"奇恒之府"有异于其它脏腑,所以为"奇恒之腑"。如胞宫(子宫)为奇恒之腑,因为胞宫中空,形体似腑,但胞宫在功能上能贮藏月经和孕育胎儿,藏精气而不泻,其功能似脏。月经期经血来潮和分娩胎儿又体现了腑泻而不藏的作用。因此,在祖国医学对胞宫脏腑归类中指出:"胞宫形体类似腑,而作用类似脏,亦脏亦腑,非脏非腑也。"而卵巢不是一个独立的器官,是连接子宫上的一个附件,正如文中所述:"附于子宫的脉络称为胞脉,胞脉将阴血下注于子宫,子宫出纳精气,孕育胞胎以维持子宫的正常功能。故卵巢属于胞脉范畴,可调节子宫完成其各项功能"。既然卵巢是附于子宫上的胞脉,怎么应属奇恒之腑呢?就其卵巢形态来说,体积仅仅有3cm×2cm×1cm大小,是一个实质性的腺体,而不是空腔脏器,作者把卵泡成熟卵子排出后的泡腔说属于脏器中空,这就未免过于牵强附会了。一个成熟的卵泡仅仅有18~20mm,破裂后马上被血充满,更何况成熟的卵泡不在卵巢中间,而突出于卵巢表面破裂。
, 百拇医药
从功能上看卵巢也不是奇恒之腑
文章讲:"正常月经周期的维持与卵巢功能的周期性有关,卵巢自身也存在周期性,在不同的月经周期阶段体现出不同的功能。经后期(卵泡期)主要表现为'藏'……,排卵期则表现为'泄',……黄体期亦表现为'藏"。既然作者认为"正常月经周期的维持与卵巢功能的周期性有关",那么为什么卵巢周期性的"藏-泄"与胞宫周期性的"藏-泄"不一致呢?当卵巢在"排卵期则表现为'泄'",而胞宫恰恰是藏而不"泄"之时。当胞宫排出月经,分娩胎儿表现以"泄"为主之时,卵巢的功能是表现于"藏"还是表现于"泄"呢?
文中说:"卵巢藏泄功能的调节主要来自于肝、脾、肾。肝疏泄功能失常,可引起藏泄无时,该藏不藏,当泄不泄,最终导致排卵障碍。"肝的疏泄功能对胞宫确是这样调节,当肝疏泄太过,可导致胞宫藏泻失常,出现月经先期而至,一月二三潮、月经过多或崩漏。如果按此理论学说去解释肝对卵巢藏泄功能的调节,当肝疏泄太过时卵巢应为泄而不藏表现提前排卵或排卵过多。可在临床却不是这样反应,又如无排卵性功血,是因卵巢没有成熟的卵子排出,而胞宫却泻而不藏流血不止。因此,怎么能说:"肝的疏泄与藏血功能通过调节卵巢周期性藏泄功能而达到调整血海蓄溢有常,使月经如期潮至"呢?
卵巢功能与胞宫不一样,胞宫在脏腑、经络、气血、天癸的共同作用下,聚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故为"十二经之海"、又称"血海"。《素问·五脏别论》:"胞宫出纳,纳则受纳精气,出则化出形容,形容之出,谓化极而生,然出纳之用,有殊于六腑,故言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张景岳说:"女子之胞,子宫是也,亦以出纳精气,而成胎孕者为奇。"故胞宫在月经期、分娩期泄而不藏以腑为用,在月经的周期中及妊娠期(280天)藏而不泄以脏为主。卵巢在中医理论体系中既没有脏腑经络的内在联系和功能上的相互协调关系,也没有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如果单从卵巢排卵现象说它为"泄"的表现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功能上与胞宫不一样,更不应为奇恒之腑。, http://www.100md.com(刘宇新 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