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6年第9期
编号:10940369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派罗欣)治疗慢性乙肝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9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6年第9期
     HBeAg阳性慢性乙肝

    北京地坛医院徐道振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对于HBeAg阳性乙肝,HBeAg血清转换比HBV DNA抑制更重要,单纯抑制HBV DNA未取得HBeAg血清转换仍面临复发危险。

    派罗欣较普通干扰素降低HBeAg定量迅速而持久,180μg效果最佳。此外,在联合应答、HBeAg转阴/血清转换、HBV DNA抑制和ALT复常方面,派罗欣均优于普通干扰素α。在派罗欣治疗乙肝的研究中可以观察到,发生HBeAg转换的病人HBeAg定量显著下降,在治疗后的随访期间仍维持最低水平,HBV DNA也能维持低水平;相反,未获得HBeAg转换的病人虽然治疗期间HBeAg水平有所降低,但停药后迅速反跳,HBV DNA水平也迅速升高。因此单纯抑制HBV DNA,未达到HBeAg转换不能称为治疗成功。

    以往对干扰素研究进行的荟萃分析表明,亚洲人群对干扰素的疗效不如欧美人群。在不久前完成的派罗欣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Ⅲ期临床试验中,大多数患者为基因型B和C型亚洲病人,而且35%的病人ALT<2倍正常上限,且平均基线HBV DNA较高,对于这类治疗难度较大的病人,派罗欣仍能取得32%的HBeAg转换率。

    进一步分析发现,接受派罗欣治疗发生HBeAg转换的患者大多数是在治疗6个月后出现HBeAg转换,治疗期间HBeAg转换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高,而且发生HBsAg血清转换者全部见于获得HBeAg血清转换的患者(见图3)。派罗欣由于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病毒双重作用,所以能够取得治疗结束后可持续的HBsAg血清转换,即使是传统上被认为是“难治的”患者如亚洲患者。

    HBsAg血清转换在治疗24周内和24周后均有发生。“早期”获得HBeAg血清转换的患者更有可能获得 HBsAg血清转换,因为这些患者HBeAg转换后又继续治疗了24周,提示获得HBeAg血清转换后可能有必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巩固治疗,以保持应答的持久性和获得后继的HBsAg应答。

    HBeAg阴性慢性乙肝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王宇明教授报告了HBeAg阴性慢性乙肝的治疗进展,重点向与会者介绍了派罗欣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肝的Ⅲ期临床研究中中国患者的亚组分析结果。

    派罗欣组、派罗欣联合拉米夫定组和拉米夫定单药组中国患者分别为76例、79例和78例,三组患者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结果显示,派罗欣治疗中国HBeAg阴性慢性乙肝病人比欧美病人持久病毒学应答率更高(51%对29%,见图4)。

    为什么中国HBeAg阴性乙肝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首先,中国HBeAg阴性乙肝基因型主要以B和C为主,欧美以A和D为主;第二,HBeAg阴性乙肝患者病毒载量普遍较HBeAg阳性者低;第三,部分中国HBeAg阴性乙肝实际上是HBeAg转换的中间过程;第四,中国HBeAg阴性乙肝患者HBV准种组成(前C区和/或C启动子变异)可能不同。

    Ⅲ期临床研究显示,派罗欣对中国乙肝病人的疗效优于欧美病人,1年疗程取得的持久病毒学应答超过50%,提示中国HBeAg阴性乙肝病人可能较欧美人群更易治,支持将派罗欣作为治疗中国HBeAg阴性乙肝的一线方案。,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