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经济学助动医卫服务
“国际药物经济学与结果研究协会第二届亚太地区大会”首次在华召开,海内外嘉宾对我国重视药物经济学发展予以高度评价。
以“亚太地区新时代的挑战——在卫生服务决策中加强实证与结果研究”为主题的国际药物经济学与结果研究协会(ISPOR)第二届亚太地区大会于3月5~7日在上海隆重召开。海内外3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700人参加了此次盛会。大会通过演讲论坛、专题讨论和海报展览等多种形式,展示了最新的药物经济学研究进展及其在卫生服务决策中的使用和效果分析。
全球大热
据了解,国际药物经济学与结果研究协会第一届亚太地区会议于2004年在日本神户召开,当时参会人数在300人左右。而在上海召开的这一次会议,参会嘉宾超过700人,令大会组织者——ISPOR、ISPOR亚洲联合会和复旦大学都颇感意外。
国际药物经济学与结果研究协会现任主席、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Peter Neumann博士非常欣喜:“ISPOR亚太地区大会仅仅举办第二届就吸引了那么多的人士到会参加,表明药物经济学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在未来将对于亚太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有着巨大推动力。”
, http://www.100md.com
据本届大会主席——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联介绍,第一届大会召开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多个国家都申请举办第二届会议,由于中国医药卫生市场发展迅猛,众多海外代表都非常希望能够到中国来看看,为中国最终获得主办权赢得了最高人气。
据悉,亚太地区,尤其是亚洲地区各个国家在药物经济学的研究和运用状况上有着非常接近的情况,主要体现在:西药在保健体系中占绝对比例的同时传统药物也仍然在使用;药物定价和报销由政府导向,基本上没有药物价格参考体系;绝大多数国家还没有将药物经济学研究结果数据纳入卫生健康体系中。亚洲地区参会代表的话题集中在讨论医疗体系变革、药物使用和支付趋势、药物支付管理和药物经济学指南发展情况、药物经济学和结果研究在药物支付管理中的应用等话题。
一些参会国家,比如新加坡、泰国、日本和中国,除了派出专家级的学者做演讲外,还各自组织了数十人的研究生队伍前来学习。目前困扰亚洲国家药物经济学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专家少,而此次参会专家多体现出在研究队伍建设方面各国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这一学科领域中。
, 百拇医药
这次会议的700多名参会者有一半来自海外,除了亚太地区,药物经济学发展得比较成熟的欧美国家的代表也到会,并对亚洲地区如何发展和应用药物经济学发表了各自的见解,也将本国的发展历程和经验跟与会者做了分享。
中国升温
从大会透露的情况来看,药物经济学在亚洲地区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是呈现出了升温趋势,而且除了“自热”以外,“外热”也为其迅速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据大会组织单位之一的复旦大学统计,有一半代表来自中国,除了吉林省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外,全国其他省市和港、台地区都有代表参加会议,可见药物经济学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引起了高度的重视。
从参会者的结构上看,当中100多名来自于政府决策部门,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医疗保障部门、物价管理部门等。如何运用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来完成科学决策成为他们此行的主要目的。
, http://www.100md.com
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副司长陈金甫在会上介绍了目前中国医疗保障的基本状况,并分析在医疗保险转型的过程以及在向“人人有医疗保障”目标推进的过程中,结合国情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和运用是十分有帮助的。一位来自江苏的物价管理部门负责人坦诚地表示:“这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会,通过与其他国家交流药品价格制定经验可以进行学习,也可进一步了解药物经济学同药物价格的相关联系和实际运用。”
众多合资企业代表成为了会议的另一支生力军,他们对药物经济学大会也表现出了巨大的热情,当中包括辉瑞、赛诺菲-安万特、诺华、罗氏、阿斯利康、杨森、百时美施贵宝等知名外资企业,都悉数派出代表参会并对会议进行赞助。同时,多家公司的海外药物经济研究部门负责人就他们开展的研究结果做了演讲。
来自勃林格殷格翰的公共关系总监王飙先生负责药品进入国家和省市医保目录的有关工作,他对于药物经济学会议吸引了各层面的代表表示振奋:“各个利益相关体的参与,对于提高药物经济学的影响力和加快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有着积极的作用。”
, 百拇医药
“这样的会议在中国召开,能够为大家统一思想,让我们对药物经济学有个更清晰的认识,并且可以在一起讨论一些有建设性的研究和实践。”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刘国恩教授指出,目前企业在国内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企业也应当尽早介入这一领域。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大会共召开了2次全体会议、35个演讲论坛、17个研讨论坛、11个特别论坛和展示了150篇参观海报。会议当中,另有数十名来自医院各个科室的临床医师参加了各个专业病种的结果分析论坛。“用更加经济的方式为病患解除疾病是我们的新课题,也是病人和社会对我们的要求,参加这样的会议对于我们的知识结构调整很有帮助。”一位来自上海三级医院的医生这样表示。
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杨竞先生介绍说,中国医师协会还特别开设了药物经济学分会,“医师是用药最前沿和关键的群体,他们是否具有药物经济学的意识来指导用药,将直接关系到药物费用的支出。”
“婴儿”学步
, 百拇医药
“我们国家的药物经济学目前还处在婴儿阶段。”胡善联教授语重心长地指出,在中国,10多年前就开始研究药物经济学了,但是目前还不能“自己走路”,原因主要在于专家还比较少,研究力量薄弱,决策者的关注度比较低,决定药物经济学的关键问题——数据库的收集存在壁垒。
不过前两个问题目前已得到很好的改善,在这次大会上发布的中国第一个《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就汇集了包括研究学者、决策部门和临床医师的编委会专家库。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涉及到医疗卫生体系的多方面,庞大有利的专家网络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
而目前最为棘手的瓶颈就是数据收集,刘国恩教授对美国拥有成熟的药物经济学研究基础很有感触:美国在做研究获得数据方面非常容易,研究人员可以登陆联邦政府网站,政府每年的卫生服务调查数据等都是公开的,而且鼓励研究人员使用,在研究文献中若用到这些数据,还能获得各种优先权。而在我们国内,一方面没有开展系统的数据调查工作,另一方面各个研究院所将数据严格“保密”,使得研究工作很难开展,作为一个以数据为基础的研究学科,这是限制发展的最大阻力。
医药经济报2006年 医院周刊第9期, http://www.100md.com(驻沪 张莉 王勇 摄影报道)
以“亚太地区新时代的挑战——在卫生服务决策中加强实证与结果研究”为主题的国际药物经济学与结果研究协会(ISPOR)第二届亚太地区大会于3月5~7日在上海隆重召开。海内外3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700人参加了此次盛会。大会通过演讲论坛、专题讨论和海报展览等多种形式,展示了最新的药物经济学研究进展及其在卫生服务决策中的使用和效果分析。
全球大热
据了解,国际药物经济学与结果研究协会第一届亚太地区会议于2004年在日本神户召开,当时参会人数在300人左右。而在上海召开的这一次会议,参会嘉宾超过700人,令大会组织者——ISPOR、ISPOR亚洲联合会和复旦大学都颇感意外。
国际药物经济学与结果研究协会现任主席、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Peter Neumann博士非常欣喜:“ISPOR亚太地区大会仅仅举办第二届就吸引了那么多的人士到会参加,表明药物经济学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在未来将对于亚太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有着巨大推动力。”
, http://www.100md.com
据本届大会主席——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联介绍,第一届大会召开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多个国家都申请举办第二届会议,由于中国医药卫生市场发展迅猛,众多海外代表都非常希望能够到中国来看看,为中国最终获得主办权赢得了最高人气。
据悉,亚太地区,尤其是亚洲地区各个国家在药物经济学的研究和运用状况上有着非常接近的情况,主要体现在:西药在保健体系中占绝对比例的同时传统药物也仍然在使用;药物定价和报销由政府导向,基本上没有药物价格参考体系;绝大多数国家还没有将药物经济学研究结果数据纳入卫生健康体系中。亚洲地区参会代表的话题集中在讨论医疗体系变革、药物使用和支付趋势、药物支付管理和药物经济学指南发展情况、药物经济学和结果研究在药物支付管理中的应用等话题。
一些参会国家,比如新加坡、泰国、日本和中国,除了派出专家级的学者做演讲外,还各自组织了数十人的研究生队伍前来学习。目前困扰亚洲国家药物经济学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专家少,而此次参会专家多体现出在研究队伍建设方面各国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这一学科领域中。
, 百拇医药
这次会议的700多名参会者有一半来自海外,除了亚太地区,药物经济学发展得比较成熟的欧美国家的代表也到会,并对亚洲地区如何发展和应用药物经济学发表了各自的见解,也将本国的发展历程和经验跟与会者做了分享。
中国升温
从大会透露的情况来看,药物经济学在亚洲地区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是呈现出了升温趋势,而且除了“自热”以外,“外热”也为其迅速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据大会组织单位之一的复旦大学统计,有一半代表来自中国,除了吉林省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外,全国其他省市和港、台地区都有代表参加会议,可见药物经济学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引起了高度的重视。
从参会者的结构上看,当中100多名来自于政府决策部门,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医疗保障部门、物价管理部门等。如何运用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来完成科学决策成为他们此行的主要目的。
, http://www.100md.com
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副司长陈金甫在会上介绍了目前中国医疗保障的基本状况,并分析在医疗保险转型的过程以及在向“人人有医疗保障”目标推进的过程中,结合国情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和运用是十分有帮助的。一位来自江苏的物价管理部门负责人坦诚地表示:“这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会,通过与其他国家交流药品价格制定经验可以进行学习,也可进一步了解药物经济学同药物价格的相关联系和实际运用。”
众多合资企业代表成为了会议的另一支生力军,他们对药物经济学大会也表现出了巨大的热情,当中包括辉瑞、赛诺菲-安万特、诺华、罗氏、阿斯利康、杨森、百时美施贵宝等知名外资企业,都悉数派出代表参会并对会议进行赞助。同时,多家公司的海外药物经济研究部门负责人就他们开展的研究结果做了演讲。
来自勃林格殷格翰的公共关系总监王飙先生负责药品进入国家和省市医保目录的有关工作,他对于药物经济学会议吸引了各层面的代表表示振奋:“各个利益相关体的参与,对于提高药物经济学的影响力和加快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有着积极的作用。”
, 百拇医药
“这样的会议在中国召开,能够为大家统一思想,让我们对药物经济学有个更清晰的认识,并且可以在一起讨论一些有建设性的研究和实践。”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刘国恩教授指出,目前企业在国内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企业也应当尽早介入这一领域。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大会共召开了2次全体会议、35个演讲论坛、17个研讨论坛、11个特别论坛和展示了150篇参观海报。会议当中,另有数十名来自医院各个科室的临床医师参加了各个专业病种的结果分析论坛。“用更加经济的方式为病患解除疾病是我们的新课题,也是病人和社会对我们的要求,参加这样的会议对于我们的知识结构调整很有帮助。”一位来自上海三级医院的医生这样表示。
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杨竞先生介绍说,中国医师协会还特别开设了药物经济学分会,“医师是用药最前沿和关键的群体,他们是否具有药物经济学的意识来指导用药,将直接关系到药物费用的支出。”
“婴儿”学步
, 百拇医药
“我们国家的药物经济学目前还处在婴儿阶段。”胡善联教授语重心长地指出,在中国,10多年前就开始研究药物经济学了,但是目前还不能“自己走路”,原因主要在于专家还比较少,研究力量薄弱,决策者的关注度比较低,决定药物经济学的关键问题——数据库的收集存在壁垒。
不过前两个问题目前已得到很好的改善,在这次大会上发布的中国第一个《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就汇集了包括研究学者、决策部门和临床医师的编委会专家库。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涉及到医疗卫生体系的多方面,庞大有利的专家网络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
而目前最为棘手的瓶颈就是数据收集,刘国恩教授对美国拥有成熟的药物经济学研究基础很有感触:美国在做研究获得数据方面非常容易,研究人员可以登陆联邦政府网站,政府每年的卫生服务调查数据等都是公开的,而且鼓励研究人员使用,在研究文献中若用到这些数据,还能获得各种优先权。而在我们国内,一方面没有开展系统的数据调查工作,另一方面各个研究院所将数据严格“保密”,使得研究工作很难开展,作为一个以数据为基础的研究学科,这是限制发展的最大阻力。
医药经济报2006年 医院周刊第9期, http://www.100md.com(驻沪 张莉 王勇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