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区医院在困难中拼搏 ——江西省瑞昌市中医院灾后重建追踪报道
2005年11月26日,江西省九江地区发生了5.7级地震,由于瑞昌市处于震中地带,据统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9亿余元。在这次地震中,虽然瑞昌市中医院的损失惨重,但他们没有被地震吓倒,而是积极响应党和政府“一不等、二不靠、生产自救铸辉煌”的号召,克服种种困难,尽最大力量为群众提供中医药医疗服务。
在去往瑞昌市的路上,记者依然看到地震留下的创伤与痕迹。在离瑞昌市中医院不远的水泥厂,房屋倒塌,地面塌陷;庄稼地里,有七八个因地震形成的水塘。马路边、田地上、庭院里,由民政部发放的救灾帐篷随处可见,一些灾民正在拆不能居住的房屋。
地处市中心的瑞昌市中医院,占地只有3.8亩,总共医疗用房面积不到5100平方米。在这次地震中,医院仅有的3栋医疗用房中的住院楼和医技楼属于危房,被江西省抗震救灾指挥部专家鉴定为拆除建筑。从外面看,这2栋楼房外表的瓷砖多处脱落,里面支撑墙体的大梁被震裂,住院部抢救室、内科病区等科室内墙均有不同程度的裂缝,许多窗户玻璃被震碎,除了保留在各个诊室门口的标牌以外,整个建筑人去楼空,一派萧条景象。
, 百拇医药
为了保证地震灾后群众得能到及时的医疗救助,该院在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对仅有3000平方米的综合大楼进行重新布局,并在地震灾后的第6天,将临时帐篷医院有条不紊地回迁到综合大楼。该院还成立了以朱汉宋院长为组长的自救领导小组,制定了自救实施方案,明确了责任,进行了具体分工。在震后的第10天,医院就在新改造的手术室内,完成了灾后第一例剖腹探查手术,使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
尽管如此,医生的诊疗工作和患者的就医条件仍非常艰苦:急诊科萎缩在一楼大厅不到15平方米的一角,勉强作为一个急救任务的通讯传达室,根本不能开展急诊救护工作;急诊科的注射室、抢救室移到原医院食堂里;门诊部安排在80平方米的候诊大厅内,七八张桌子并在一起,大多数的门诊医师都拥挤在这里接待患者,小部分则在二楼走廊内划分诊室开展工作;药库里,中药饮片架集中堆放在一起,各种西药摞放在一起,药剂人员要找一种药,每次都得费一番工夫;医院所有的职能部门在七楼大会议室内集体办公。另外,为了保证医院消毒,供应室也只有租借居民住房从事这项工作。
, 百拇医药
周勇军副院长说,震前,医院的实际开放床位数为120张,病床使用率达70%。震后,医院为了尽可能多为百姓提供医疗服务,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但开放床位数也只能达到60张,比震前压缩了一半,当然病人的住院条件也极为艰苦。在妇产科病房记者看见,4个孕妇挤在一个不到15平方米的病房内,给诊疗及休养带来了不便。因没有地方晾衣服,所有婴儿的尿布都晾在楼梯的扶手上。
朱汉宋院长告诉记者,虽然全院职工团结一致,努力工作,但医院的整体情况还是出现了严重的滑波。门诊和住院人次比震前都下降了25%,自去年12月份以来,门诊量每月下降达2000余人次,业务收入只有震前的70%,加上医院在重新布局、回迁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医院在这种条件下要向前发展,真是举步维艰。另外,由于经济收入下降,一些职工也人心不稳,个别骨干已经调走或辞职。
为了寻求新的发展,全院一致认为异地重建中医院势在必行,并在今年1月6日已向瑞昌市政府提出了申请。目前,政府已经同意在新城区重建中医院,并下达了采购土地抄告单。对此,朱汉宋院长又喜又忧,喜的是中医院有了自己的归宿,全体职工憧憬着一所50多亩的花园式医院,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忧的是虽然省发改委立项解决了100万元的土地费用问题,但距离近1100万的总投资预算还有很大缺口。他说,再苦再累都不怕,怕的是中医院建不起来。希望各级有关部门能给予大力帮助和扶持,为灾区的中医药事业发展献一份爱心。“目前,地震灾区人民需要的不是衣服、棉被,而是拆迁和重建房屋的经费,修路架桥的资金。”瑞昌市委副书记谢石林一语中的。, http://www.100md.com(周颖)
在去往瑞昌市的路上,记者依然看到地震留下的创伤与痕迹。在离瑞昌市中医院不远的水泥厂,房屋倒塌,地面塌陷;庄稼地里,有七八个因地震形成的水塘。马路边、田地上、庭院里,由民政部发放的救灾帐篷随处可见,一些灾民正在拆不能居住的房屋。
地处市中心的瑞昌市中医院,占地只有3.8亩,总共医疗用房面积不到5100平方米。在这次地震中,医院仅有的3栋医疗用房中的住院楼和医技楼属于危房,被江西省抗震救灾指挥部专家鉴定为拆除建筑。从外面看,这2栋楼房外表的瓷砖多处脱落,里面支撑墙体的大梁被震裂,住院部抢救室、内科病区等科室内墙均有不同程度的裂缝,许多窗户玻璃被震碎,除了保留在各个诊室门口的标牌以外,整个建筑人去楼空,一派萧条景象。
, 百拇医药
为了保证地震灾后群众得能到及时的医疗救助,该院在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对仅有3000平方米的综合大楼进行重新布局,并在地震灾后的第6天,将临时帐篷医院有条不紊地回迁到综合大楼。该院还成立了以朱汉宋院长为组长的自救领导小组,制定了自救实施方案,明确了责任,进行了具体分工。在震后的第10天,医院就在新改造的手术室内,完成了灾后第一例剖腹探查手术,使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
尽管如此,医生的诊疗工作和患者的就医条件仍非常艰苦:急诊科萎缩在一楼大厅不到15平方米的一角,勉强作为一个急救任务的通讯传达室,根本不能开展急诊救护工作;急诊科的注射室、抢救室移到原医院食堂里;门诊部安排在80平方米的候诊大厅内,七八张桌子并在一起,大多数的门诊医师都拥挤在这里接待患者,小部分则在二楼走廊内划分诊室开展工作;药库里,中药饮片架集中堆放在一起,各种西药摞放在一起,药剂人员要找一种药,每次都得费一番工夫;医院所有的职能部门在七楼大会议室内集体办公。另外,为了保证医院消毒,供应室也只有租借居民住房从事这项工作。
, 百拇医药
周勇军副院长说,震前,医院的实际开放床位数为120张,病床使用率达70%。震后,医院为了尽可能多为百姓提供医疗服务,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但开放床位数也只能达到60张,比震前压缩了一半,当然病人的住院条件也极为艰苦。在妇产科病房记者看见,4个孕妇挤在一个不到15平方米的病房内,给诊疗及休养带来了不便。因没有地方晾衣服,所有婴儿的尿布都晾在楼梯的扶手上。
朱汉宋院长告诉记者,虽然全院职工团结一致,努力工作,但医院的整体情况还是出现了严重的滑波。门诊和住院人次比震前都下降了25%,自去年12月份以来,门诊量每月下降达2000余人次,业务收入只有震前的70%,加上医院在重新布局、回迁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医院在这种条件下要向前发展,真是举步维艰。另外,由于经济收入下降,一些职工也人心不稳,个别骨干已经调走或辞职。
为了寻求新的发展,全院一致认为异地重建中医院势在必行,并在今年1月6日已向瑞昌市政府提出了申请。目前,政府已经同意在新城区重建中医院,并下达了采购土地抄告单。对此,朱汉宋院长又喜又忧,喜的是中医院有了自己的归宿,全体职工憧憬着一所50多亩的花园式医院,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忧的是虽然省发改委立项解决了100万元的土地费用问题,但距离近1100万的总投资预算还有很大缺口。他说,再苦再累都不怕,怕的是中医院建不起来。希望各级有关部门能给予大力帮助和扶持,为灾区的中医药事业发展献一份爱心。“目前,地震灾区人民需要的不是衣服、棉被,而是拆迁和重建房屋的经费,修路架桥的资金。”瑞昌市委副书记谢石林一语中的。, http://www.100md.com(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