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专家讲坛
编号:10957892
名医点津:周仲瑛教授“湿热论”钩玄(完)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506期
治疗湿热贵在分消,开上宣中导下
     治疗湿热贵在分消,开上宣中导下

    对湿热的治疗当以清热祛湿为主。清热燥湿药的特点是寒可胜热,苦能燥湿,但毕竟以清热为主,药如黄芩、黄连、黄柏、栀子、龙胆草、大黄、苦参等,可随证选用。祛湿的具体治法涉及多个方面。湿在上焦,郁遏卫表,病人表现为寒热,身楚酸困,胸闷,苔白罩黄者,当疏表祛湿,芳香化浊,如藿香正气散、三仁汤之类,药取秦艽、豆卷、藿香、佩兰、香薷、苍术皮、薄荷、鲜荷叶等。湿困中焦,胸闷脘痞、恶心呕吐,腹胀,大便溏垢,口中黏腻者,当苦温燥湿,醒脾开胃,方用藿朴夏苓汤、不换金正气散之类,药如苍术、厚朴、法半夏、陈皮、白蔻仁、草果、槟榔等。湿在下焦,小便黄赤热涩,量少不利,当淡渗利湿为法,俾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方如茯苓皮汤,药用赤茯苓、猪苓、泽泻、通草、车前草、滑石等。

    以上开上、宣中、导下诸法,是针对湿热病邪所在部位而设,乃不易之治法,而且清热与祛湿必须兼顾,湿祛则热孤,热清则湿化。周老强调,临床必须辨清热偏重、湿偏重、湿热并重三类倾向,针对湿象和热象孰轻孰重及其消长变化,决定祛湿与清热的主次。同时也要结合湿热病证所累及的脏腑特点和兼证情况,与相应的治法相配合。如属肝胆湿热者配以疏肝利胆,属大肠湿热者佐以通调腑气,属膀胱湿热者伍以通淋利尿,遇痰热壅肺者清肺化痰 ......
上一页1 2 3 4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5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