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医业 > 杂谈
编号:10957842
宏扬传统医德 树立行业新风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2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507期
     中华民族在与疾病作斗争的漫长岁月中创造了中医药学,同时也创造了内涵丰富的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医药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传统医德,数千年来随着医疗实践的深入和中医药学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成为医界同仁规范自我、自善其身、鞭策奋进的精神动力。面对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全社会呼唤和谐医患关系的新形势,切实加强中医传统医德的研究和继承工作,对于全面提升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水准、树立行业新风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医医德的渊源与发展

    医德,即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医务人员在医务活动中的职业心理素质、职业精神品质和职业传统习惯,是以善恶标准评价医务人员品质和依靠社会舆论、内在信念、传统习惯来调整医患之间、医务人员之间、医务人员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医德是伴随着医学的形成、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西方医德大约形成于公元前6~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是西医医德的渊源与基础。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就是一份颇具代表性的被奉为经典的医德文献。
, 百拇医药
    中医医德的源头应从远古算起。伏羲冒着生命危险“尝味百草而制九针,以拯天柱”;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二毒,以疗民疾”。这些虽属传说,但也完全可以佐证随着中华先民最初医疗实践活动的开展,即有一种“为疗民疾”而不惧艰险的朴素医德相伴而生。到了春秋战国至汉代,《黄帝内经》十八卷的问世,不仅宣告了中医理论体系的确立,同时也使中医医德有了最早的文字表述和阐释。《黄帝内经》概括、总结了当时人们对医德的认识,一是重视人的生命价值,指出“天复地载,万物备悉,莫贵于人”,“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二是指出医生应具备医德,必须“济群生”,为广大的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

    汉唐时期是中医医德快速发展并形成完整体系的极为重要的时期。西汉湖南郴州人苏耽以自家院中井水、橘叶救治为瘟疫所困的平民百姓;三国民间医生董奉居于庐山之下,为人治病分文不取,但求病愈者栽种杏树,然后再用“杏子换谷”以救济穷人,从而成就了中医史上“橘井泉香、杏林春暖”的千古佳话。特别是东汉医圣张仲景、初唐药王孙思邈,更是“身行言传”,为中医医德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张仲景“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弃官从医,“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写了《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学巨著,并在《伤寒论·序》中严厉批评那些浮躁、不负责任甚至恶劣的医疗作风,大力倡导和推崇严谨的治医治学精神;孙思邈淡泊名利,无欲无求,勤奋诚笃,终生不辍,在取得卓越医学成就的同时,写成《千金要方·大医精诚》,较系统、全面、深刻地论述了医生必须恪守的道德准则,从而成为医学史上医德思想集大成者。孙氏对医生提出的以“精诚”为要,尊重生命、仁善博爱、一视同仁、勤奋不倦、精求医术、专心敬业、严肃稳重、廉洁勇毅等要求,基本上涵盖了一名医者应具备的品格和素质,是医务人员必须遵循的基本医德规范。孙思邈之后,中医医德历经诸多医家继承、践行和发扬而更趋完备。南宋《小儿卫生总微方论》中的《医工论》;明代张景岳《谈谬论》、《医疗小道记》,龚廷贤的《万病回春》,缪希雍的《视医五则》,李梃的《习医规格》等著作都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医医德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同时也涌现出了“以活人为心,不记宿怨,拯救仇家小孩生命”的万密斋(明代名医),“在半夜不顾天黑路难,亲往病家询问白天所开处方药效”的赵贞观(明代名医赵献可之子),“经常收留贫苦患者在家免费治疗,而病愈始令归”的沈又彭(清代医家),“每晚都要检查当日新开处方,如发现不妥即派人找到病家予以纠正”的现代名医施今墨等许多医德楷模和典范,为广大医者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 http://www.100md.com
    继承中医医德与行风重建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沉淀,是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传统医德则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闪耀着人性与理性的光芒。它崇尚“生命至重,惟人最尊”的道德信念,尊重生命,以人为本,人道为先,是医者从业立术的最根本的思想基础;它倡导“医乃仁术、济人为本”的“仁爱”思想,同情、关爱、尊重、保护和真诚善待病人,一视同仁,爱人如己,时时处处把病人利益放在首位,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的原则;它坚持“医贵乎精,仁术济世”的精术敬业精神,精勤不倦,刻苦钻研,努力提高医疗技术和业务水平,力求达到“救民济世”的终极目标;它恪守“贵义贱利,自正己德”的廉洁自律准则,不以医谋私,淡泊名利,无欲无求,始终保持高尚的情操和可贵的品格。同时,它还要求医者注意个人综合修养,敬业、谦恭、礼敬、自重、严谨、诚实、勇毅、团结同行,力求使自己成为广大群众所欢迎的真正的“苍生大医”。

    当前,“看病难、看病贵”和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已经成为极为突出的社会热点问题。如果理性地加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这一现象的背后,除了社会改革、经济转型和人民群众医疗保健需求不断增长等大环境所带来的客观影响外,我们业内医德医风和行业自律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不适应,则是极为重要的主观原因。因此,认真地对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特色明显的中医传统医德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挖掘、整理和提炼,并结合现代医疗实践和人文思想进行理性的文化与价值再认同,从而形成既有优良传统思想、又有显著时代精神的职业规范和医德准则,将对切实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大力促进本系统精神文明建设、树立行业新风和构建和谐社会产生深远影响。我们完全可以有理由相信,源远流长的中医医德思想在与现代精神的交融中一定会重现传统文化巨大的时代价值。, http://www.100md.com(曹正逵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