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怡情益寿
编号:11207756
鸳鸯笔耕乐晚年 ——访科普作者王有国、王黎生夫妇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23日 《当代健康报》 2006.03.23
     如果您是一位经常阅读健康类报章的人,只要稍一留心,就会发现署名王有国的文章频见于报端,而且还经常出现与王黎生共同合作的作品。了解的人都知道,他俩皆是年逾古稀的退休医生,在医学科普作者队伍里小有名气,被称为“笔耕鸳鸯”。近日,记者采访了王有国、王黎生夫妇,请他们谈了写作对他们身心健康的益处。

    两位老人精神矍铄,思维清晰,非常健谈。他们总结了笔耕生活给他俩带来的三大乐趣。

    首先是乐在大脑活跃不萎缩 “用进废退”是生物界的自然规律,人的大脑更不例外。不动脑筋的人容易早老,所以他们思来想去找到了爬格子的办法,逼着自己动脑筋。要写点东西,就必须思索、找资料、拟主题、列提纲、打腹稿、措辞、造句,一个字一个字地爬进格子里,还要反反复复地修改不知多少次,所有这一切,不动脑筋行吗?就在这不断运用中大脑才保证功能没有退化,起码没有很快地老化,七十岁后的思维几乎跟五六十岁前的活跃程度差不了许多。

    其次是乐在知识更新不掉队 医生在上班时,病人的需要逼着你不断更新知识,更好地为病人治病。离开岗位,放下担子,再不必去啃书本、钻业务了,劳累了大半辈子也该休息了。其实,这是退休知识分子最怕的。如今的知识翻新,日新月异,一天不学习就会掉队。为了写出好稿,他们不仅不敢放下书本,还要不断到省图书馆、新华书店去寻找新的知识。十几年下来,他们自修了老年医学、遗传学、心理学和家庭医学等多门新课,自感没有落伍于时代。

    再次是乐在老有所用不报废 退休老人最怕的是成了废人,没有用武之地。他俩发表的文章,引来了大批的患者来信,提出了许许多多的疑难问题。有的信很急,回晚了可能会出大事。有的“截瘫”、“偏瘫”、“癫痫”、“抑郁症”患者在信中说,若收不到你的信,就没指望了,我也不想再活了!还有的尿里查到红细胞、白细胞或脓球,就被扣上了“性病”的帽子,夫妻闹的天翻地覆,寻死上吊……类似情况发稿或写信是来不及了,他们就立即打电话,先给患者吃个定心丸,做做心理工作。由此他们体会到,离开了岗位绝不等于没用了。能经常被病人想到,能为病人做点事情,这就是医生的最大乐趣!

    采访最后,两位老人说:现在,我俩每年能发百八十篇文章,还经常被转来摘去,很令我们欣喜。人到老年,只要能为患者做点事情、为社会做点事情,我们也就心满意足了。 (本报记者 司琼赢),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