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07776
如何判定心理异常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23日 《当代健康报》 2006.03.23
     心理学教授 刘志宏

    根据心理学对人的心理活动的定义,即“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脑的机能”,理解心理正常与异常,可从人的心理活动本身的特点去考虑:

    1、心理与客观环境统一性的原则。因为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所以任何正常心理活动和行为,必须就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性。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他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是否符合他所处的环境条件,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外部世界,有没有明显离奇的地方。如果他的心理与环境是统一的,则他的言行举止就可以被人们所理解。这时,我们可以说,就心理活动的主观、客观的统一性而言,是正常的。否则,如果在许多情况下,一个人的心理总与客观现实不符合,那就可以判定,这个人的心理有些失常了。

    2、心理活动过程完整协调的原则。人的心理活动,大致可以划分为认知、情感、意志三个部分。这三个方面在自身是一个完整、协调一致的统一体。比如,当你向别人讲述自己的一段经历时,不但有语言活动,而且有回忆活动,并伴有各种情绪波动和面部表情。同时,你的讲述本身又是一个意志活动,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的行为过程。于是,这种讲述的本身,也是认知、情感和意志三者的协调统一过程,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在知、情、意三个方面是协调和完整的,那么他的心理活动,就心理现象自身的完整性和协调性来说是正常的。相反,如果一个人在讲述一件愉快的事情时,却带着忧伤的表情,声调凄凉,甚至哭诉;或者他在讲述悲痛的遭遇时,却满面笑容,非常高兴。那么,我们可以断定,此人的心理活动的知、情、意丧失了协调性,其心理活动的完整性也受到了破坏。

    3、个性相对稳定的原则。每个人在自己长期的生活道路上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这种个性心理特性,是以人的先天素质为前提,在后天的不同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稳定的性质。每个人的个性相对稳定,一般情况下,在没有重大的外部环境条件的改变,没有严重的脑部损害,它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如果我们在他的生活环境中找不到足以使他发生如此改变的原因时,我们就可以说他的精神活动已经偏离了正常轨道,不能不考虑到他的心理是否已趋向异常。,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