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两性时空 > 疾病与性 > 艾滋病 > 中医药防治
编号:11126446
中医药抗艾滋病研究:优势与挑战并存(3)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24日
     研发治疗艾滋病有效中药危剑安认为,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天然动植物资源、中药和民族药资源,必将在抗艾滋病药物研发方面取得成绩。一方面,应对天然药物和中草药中各类不同结构类型的天然化合物进行广泛的研究,发现和获得抗HIV的活性成分和先导化合物,对若干抗HIV有效的化合物进行构效关系、体内外药效学、毒性等临床前的深入研究。另一方面,应对具有改善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和临床症状的药物以及配合抗病毒药增效减毒的药物进行广泛研究,研制出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效低毒的抗HIV药物和艾滋病辅助用药。

    目前,已有许多中药被证实具有增强免疫作用。研究发现,对于艾滋病,有些中药能提高免疫细胞的数量,有些中药虽不能大幅度提高免疫细胞数量,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使机会性感染好转CD4/CD8两种细胞计数比值提高。所以对于中药对艾滋病病毒感染后免疫功能的保护和调节应从不同角度进一步研究。而且,中药毒副作用小、患者不易产生耐药反应,一旦发现HIV感染即可进行免疫保护治疗,可积极延缓病情的进展,比HAART疗法更主动。因此加强研究延缓无症状的HIV感染者发病的中药一定会为艾滋病的防治做出重大贡献。
, 百拇医药
    加强中药治疗机会性感染的研究危剑安说,艾滋病复杂多样的机会性感染是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乃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药对艾滋病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感染和皮肤感染等有较好的疗效。但目前对中医药治疗机会性感染的科学、系统、正规的临床研究比较少。开展中药治疗艾滋病肺部感染发热、肠道感染腹泻、皮肤感染疱疹等的临床研究,对于目前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挑战:协作攻关是突破关键

    目前,我国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主要在单味药、药物成分、复方三个层次展开,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到目前为止,我国学者已经进行了800多种中草药的抗HIV体外实验,发现70多种可不同程度地抑制HIV的药物,如甘草、虎杖、黄芩、黄芪、人参、香菇、灵芝、桑白皮、紫草、紫花地丁、天花粉等;在药物成分研究方面,发现多糖类(如黄芪多糖、茯苓多糖等)有调节免疫和抑制HIV逆转录酶作用(如桑白皮中的黄酮),萜类(如甘草甜素)、生物碱均有抑制HIV作用,蛋白质类既有调节免疫,又有抑制HIV作用;在复方治疗研究方面,艾灵颗粒、小柴胡汤、复方SH、乾坤宁、唐草片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些治疗艾滋病的中药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 百拇医药
    但总的来看,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并未取得突破。危剑安说,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研究经费缺乏。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提供给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科研立项经费太少,不足以开展高水平的科研。例如2003年投入的3.9亿元艾滋病防治经费中只有900万元用于中医药治疗;2005年我国艾滋病防治总经费达到7亿元,但也只有极小一部分被用于中医药治疗研究。另一方面,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工作由于不被国外学者理解,不易得到国际上其他资金的支持。国际合作艾滋病防治项目,如全球艾滋病基金项目、中英艾滋病项目等,中医药能参与其中的很少。甚至像我国举行的很多艾滋病防治讨论活动,中医药界的专家也没有机会参与。

    另外,多机构的协作攻关对于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像目前进入临床研究的“复方三黄散胶囊”,就分别由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完成了有关药物药理、毒理、药效学等临床前研究工作。但很可惜,目前这种大规模的协作攻关十分鲜见。据中国中医科学院艾滋病防治中心承担的全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现状调研显示,目前全国只有少数医疗机构的一些科室参与艾滋病中医药防治,个别单位中成立了艾滋病的中医药防治科室。

    尽管如此,各级医疗、科研机构特别是一些西医医疗机构,对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研究的热情依然很高,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地坛医院及有关省的传染病医院相继开展了中药治疗艾滋病的科研探索。, http://www.100md.com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