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品研究 > 临床药学
编号:10974699
“伤血药物”知多少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27日 《中国医药报》 2006.03.27
     这里所说的“伤血药物”,是指能伤害血液系统、导致药源性血液病的药物。近年来,由于药物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导致药源性血液病的发生越来越多,其中较常见的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或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和溶血性贫血等。笔者现将几种较常见的药源性血液病总结如下,希望引起药店药师的注意。药师在接待前来购买下列药品的顾客时,一定要提醒他们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并为其做好用药指导。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的发生主要是患者存在着遗传性体质异常,以致骨髓造血多能干细胞出现某种代谢缺陷,从而对某些药物敏感而诱发。其发病机理为:长期大量应用某种药物产生依赖性,抑制骨髓线粒体的蛋白质合成,降低铁螯合酶的活性,阻碍血红蛋白的合成以及幼红细胞的生成,抑制粒细胞和血小板的生成;机体对某种药物产生特异性过敏反应,导致DNA合成障碍或造血干细胞受损。

, http://www.100md.com     此病可发生于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滴注或外用等途径给药时,长期反复用药者尤其易于发生,多在用药过程中或停药后发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黏膜出血、贫血和感染等。故当临床上出现上述症状、体征时,应高度怀疑该病,并停用可疑药物观察,同时给予对症和支持治疗(如输血、雄激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中药等),必要时转请有条件的医院治疗。药店药师在遇到有上述症状的患者后,应劝其立即到医院就医。

    可导致药源性再障的药物有:氯霉素、链霉素、氨苄青霉素、布洛芬、保泰松、阿司匹林、吲哚美辛、苯妥英钠、三甲双酮、乙酰唑胺、氯磺丙脲、氯丙嗪、白消安、奎尼丁、长春新碱、硫唑嘌呤、秋水仙碱、甲基多巴、硫脲类药物和磺胺类药物等。

    ■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或粒细胞缺乏症)也属于免疫反应,与药物剂量无明显关系。其发病机理为:长期大量应用某种药物,尤其是细胞毒性药物,直接损害造血干细胞,或阻碍幼粒细胞DNA的合成,抑制幼粒细胞的分裂增殖,从而导致粒细胞成熟障碍;药物作为半抗原与粒细胞的蛋白质结铣晌耆乖固澹?br>而使粒细胞凝集而致病。
, 百拇医药
    此病也发生于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滴注或外用等途径给药时,长期反复用药者尤易于发生,并多在用药时或停药后发病,女性和老年病人占大多数。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软弱和感染征象(如发热时用普通的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实验室检查可发现:患者白细胞多低于2×109/升,少数低于0.5×109/升,绝对中性粒细胞极度减少(多为正常值的30﹪以下)。该病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故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高度怀疑该病,患者应立即就医,并根据可能感染的病原菌选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可导致白细胞减少症(或粒细胞缺乏症)的药物有:氯霉素、布洛芬、保泰松、消炎痛、丙米嗪、甲磺丁脲、氯磺丙脲、氯丙嗪、乙酰唑胺、苯海拉明、利尿药、卡马西平、磺胺类药物和抗甲状腺药物等。

    ■血小板减少症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也与免疫有关,而与药物剂量无明显关系。其发病机理为:药物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白结合成为完全抗原,接触一段时间后产生变态反应,使外周血小板破坏加速,骨髓巨噬细胞中毒而导致血小板减少。
, http://www.100md.com
    此病多在最后一次用药后24小时内发病,少数病人可在最后一次用药后数周或数月后发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黏膜出血(如出现针尖状出血点、淤点或淤斑);重者可出现二便带血;少有咯血和呕血;偶有腹膜、肠壁出血;脑出血者罕见。实验室检查可见:患者血小板多在50×109/升至100×109/升之间;重症者低于10×109/升。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停用可疑药物,输全血(或血小板),使用糖皮质激素等治疗。

    可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有:保泰松、水杨酸、吲哚美辛、阿司匹林、氯霉素、异烟肼、利福平、肝素、速尿、奎尼丁、苯妥英钠、抗组胺类药、磺胺类药物和某些抗癌药等。

    ■溶血性贫血

    药源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理也与免疫反应有关。其发病机理为:病人原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导致红细胞对某些药物敏感;当病人接触磺胺类药物和伯氨喹等氧化还原作用较强的药物时,即可导致本病的发生。其中免疫性溶血型贫血分甲基多巴型和青霉素型。甲基多巴使用超过6个月,一部分病人可出现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使交叉配血发生困难;青霉素型则与Ⅱ型(细胞毒型)和Ⅲ型(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有关。

    可导致药源性溶血性贫血的药物有:磺胺类、青霉素、氯丙嗪、伯氨喹林、保泰松、阿司匹林、左旋多巴、甲基多巴、苯妥英钠、非那西丁、羧苄西林、奎宁、砜类、奎尼丁和胰岛素等。

    医生在为病人治病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可致药源性血液病的药物;如病情的确需要,应详细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并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用药期间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定期作三大常规(尤其是血常规)检查,必要时作骨髓学检查。作为药店药师,在为病人配剂上述药物时,应耐心地向病人、家属或代购药者介绍上述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嘱其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或副作用要立即停药,并来药店咨询药师,或到有关医院请医生作相应处理。

    , 百拇医药(陈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