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研究动态 > 中药理论
编号:10961103
中药的传统作用原理亟待挖掘整理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2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511期
     张效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

    多年来《中药学》教材及《中华本草》等重要工具书里,关于中药功效的陈述约定俗成了一个基本模式:性味、归经、功效、应用。如对麻黄功能与主治的表述,基本上都只强调其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能,主治风寒表实证、风寒咳喘及风邪水肿、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等。而对其为何具有这些作用,却没有从中医药理论自身做出回答。

    这种现象,不只今天如此,古代亦然。《神农本草经疏·凡例》云:“《本经》为‘三坟’之书,后增入《名医别录》,有朱字墨字之分,总言药之主治,从未有发其所以然者。”《本草备要·原序》云:“本草第言治某病某病,而不明所以主治之由;医方第云用某药某药,而不明所以当用之理。千书一律,开卷茫如,即间有辨析病源,训解药性者,率说焉而不详,语焉而不畅,医理虽云深造,文字多欠通明,难以豁观者之心目。”《本草备要·凡例》云:“《本草》一书,读之率欲睡欲卧,以每药之下,所注者不过脏腑、经络、甘酸苦涩、寒热温平、升降浮沉、病候、主治而已。未尝阐发其理,使读之者有义昧可咀嚼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08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