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07699
医生应引导病人正确诉说病情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30日 《当代健康报》 2006.03.30
     详细、全面地了解患者病情,对正确诊断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医院里,常常看到不少病人不会向医生讲述自己的病史和不舒适的症状,使医生难以做出诊断。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医生吴宪鸣给我们说了这样两件事:

    一位88岁老太太从河南周口市一家乡镇医院转到郑州市三院肾内科就诊。只见老人面色苍白,血色素只有3克,严重贫血,同时伴有下腹疼痛,排不出尿。她带着的导尿管里滴出的是一滴滴血尿。在乡医院做B超检查时,发现她膀胱内有一个比成人拳头还大的肿块,当地医生诊断为膀胱肿瘤,建议做手术。家里人考虑老人年龄太大,不愿意开刀,请三院肾内科医生会一会诊。吴主任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到,老太太近几天排尿困难。这时老太太的儿媳妇不经意地说了句话:“由于憋得难受,三天前乡医院医生一下子为老人导出半盆尿。”这话立刻引起吴主任的重视。她触摸到老人下腹部有一个肿块,当即为老人做了“双合诊”。立刻,有血块从尿道排出。之后,他们又为老人做了膀胱冲洗,再经B超检查,腹部肿块消失了,老人顿时感到轻松。这说明,所谓的“肿瘤”实际上是血肿。
, http://www.100md.com
    是什么原因引起膀胱血肿呢?这是不正确的导尿方式引起的。导尿过快、过急,会导致膀胱内压力突然降低,引起毛细血管渗血,形成血肿。正确的做法是,导尿时不可一次把尿排光,应先放出一部分尿液,半个小时后再陆续放出其余的尿,这样比较安全,避免出现不良后果。由于得到正确诊断,老人免除了开刀之苦。

    半个月前,一位80岁老人被送到吴主任诊室,只见老人浑身浮肿,眼睛肿成了一条缝。老人诉说自己患了“心衰”,血中蛋白含量很低,尿里“漏”走了大量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达20.5克(正常小于0.15克)。老人已在某医院心内科住了20多天,用了许多贵重药,每天输2瓶白蛋白,已连续输了7天(每瓶白蛋白300多元),病情反而越来越重。

    吴大夫详细询问病史,得知老人10多年前就患有糖尿病,这下吴大夫心里清楚了,病人的症状是糖尿病合并肾病引起的。为病人输入大量白蛋白,只能加重肾脏负担,造成恶性循环,为病人带来经济和身体双重损失。吴主任把重点放在治疗糖尿病和肾病上,为老人做了“肾囊内注射”。这种治疗方法可使治疗性药物局限在肾内,减少药物的肾外分布,既达到治病的目的,又可减少药物全身分布带来的毒副作用。很快,病人浮肿消失,心衰症状缓解,尿蛋白定量降低到6克并继续下降。
, 百拇医药
    吴主任说,这些事例告诫我们,如果医生不深入了解病史,则无法掌握患者全面“案情”,将会给诊断设下层层“雾障”,甚至给病人造成严重后果。

    如何引导病人准确诉说病情呢?吴主任说,病人由于知识层次的不同,对疾病的认识存在很大差别,往往不能准确描述自己的病情,有时还会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医生不要居高临下,要有一颗同情的心,循循诱导,注意聆听,引导病人把自己最痛苦、最难受的情况说出来。

    医生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以前患过什么病,有无合并症等。还要善于捕捉微小的细节,有时细节就是揭开“迷雾”的钥匙。例如我们在上面讲到的“导尿”问题,看似小事,但它却是导致老太太腹部肿块的“元凶”。疾病表现出来的症状扑朔迷离,这就需要医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临床病症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判断分析,找出问题的实质和症结,才能不断总结经验,有所提高。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陈锦屏),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