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说话:
作为冬春季一种流行病,流感并不怎么神秘。但医学专家在实践中发现,人们对这种病的认识和了解却存在许多误区,认清这些误区有助于人们与流感作斗争。
误区一:接种疫苗后,人可能会先患感冒
实际上,没有任何一种疫苗会引发典型疾病。当然,类似流感的症状还是会发生的,诸如:低烧、畏寒和咳嗽等。但这些副反应往往是在注射活疫苗以后才会出现。
目前注射活疫苗这种方法实际上已不再使用。现在普遍使用的流感疫苗中仅含一定成分的流感病原体,其所引起的反应微乎其微。所以,打钝化疫苗后不会产生任何病症。只有某些人注射部位发红,或者体温略有升高。一般来说,体温都不会高于37.5摄氏度,但这也持续不了几天。这大概要算注射钝化疫苗所引起的最不良的后果了。因此,接种疫苗后,人不可能得流感。
误区二:免疫力强的人不怕得流感
的确,有些人是不患流感。这是由所谓基因稳定性所决定的。人这种稳定性是与生俱来的。
需要立即说明的是,这种基因稳定性极为少见。流感传播的风险时刻存在,免疫力在这里不起任何作用。一个人实际上可能不生病、不感冒,但这并不能保证他就能躲过流感依次传染这一劫。正因为如此,医生告诫:不论男女老幼,任何人都必须毫无例外地预防流感。
误区三:流感无需治,不治可自愈
人们都熟悉民间流行的这样一句话:“得流感不治一星期就好,打针吃药也得七天苦熬。”尽管这话具有讽刺意味,它却有一定的道理。流感这病常常是治与不治,结果反正一个样。但必须指出的是,只是治疗及时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实际情况是,许多人常常是在身体极度不适、体温几天居高不下时方才服药,而这时由于身体非常虚弱,他们便只能缠绵病榻。说到伤风,许多人只是在鼻子堵塞,以致完全不能呼吸之后才去看医生。这样做是完全错误的。
预防流感发展尤其重要。这病最危急阶段是在染病后的最初几天。但这时使人感到不适的却仅仅是一些不太明显的症状。正是在这时应当立即开始治疗。治疗及时即可阻止发病。只要不任其发展,只消几天一切不适都会烟消云散。除此之外,措施及时还能缩短病期,并减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病几率。
误区四:治流感,随时可用抗生素
众所周知,流感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而抗生素除了能杀菌之外,它们对什么都无能为力。故用抗生素治疗病毒性疾病毫无意义。
这种疗法之所以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其原因很简单,而且只有一个:抗生素对流感病毒原本就不起作用。
要知道,所有病毒都是病原体,它们与抗生素完全没有关系。所以,患流感时不要用抗生素。不过,只有一种情况例外,即:流感已持续好几天,可是高烧不仅不退,而且还在继续蹿升。普通退烧药不能退高烧,它们只能暂时起缓解作用。
这种情况证明,不只是流感,细菌性感染也有再度发作的可能。这需要立即就医,由医生指定该用何种抗生素。
误区五:高烧须马上降温
这种做法为多数人所熟知,但却只有少数人能控制大剂量、突击性用退烧药。他们这种控制方法完全正确。因为高烧不是别的什么病症,而是人体自我防护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旨在绞杀病原体,为病原体造就难以生存的条件。高温确实能加速流感病毒死亡,从而减少传染流。
如果某些人对高烧难以忍受,那则另当别论。这时他们往往出现这样一些症状:极度乏力、心动过速、肌肉疼痛以及关节酸痛等。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服用退烧药,但也不应将体温降至37.5-37.6摄氏度以下。
还有一点应该注意:降温也不应过快,因为这样自我感觉会比服用退烧药之前更糟。
误区六:流感一旦传播,打疫苗为时已晚
接种疫苗最好是在预计暴发流感两个星期之前着手进行。这期间,对流感的免疫力得以生成,因此人体将能够有效地抗击这一行将来临的传染病。但未打疫苗者该怎么办呢?此时的情况是:流感已在广泛传播,四周全是流感病人,而许多人至今还未注射疫苗。
谁也不会说,这种情况不需要注射疫苗,但只应使用钝化疫苗。钝化疫苗能很快见效,注射后即能马上产生流感抗体。几天后,传染率即可减少近二分之一。
误区七:打疫苗可保不得流感
许多人都相信,注射疫苗后人自然就不得流感了。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因为这时传播风险依旧存在,只是这种风险已经实质性地减少罢了。是凡这种情况,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疫苗的类型,其中每一种都能提供一定的安全保证。这种安全保证平均不少于80%-90%。如果能再使用一些辅助性预防药剂,传染风险率甚至可以降至零。
误区八:心血管疾病患者忌打流感疫苗
许多人都认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对接种疫苗难以承受。而事实上,这不会使其病情有任何恶化迹象。不仅如此,心血管疾病患者恰恰必须得注射疫苗。问题在于,流感本身会产生多种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往往又会在心血管疾病患者身上得到发展。
误区九:服用维生素抗流感
各种维生素好处多多,这显而易见、毋庸置疑。但它们却不能使人远离流感。包括使用抗病毒药和各种维生素在内的综合诊治才是最理想的疗法。
误区十:在户外时间越长,得流感风险越小
这种论点并不完全正确,因为我们在户外,比如在大街上常常会遇到很多人,而他们中间就完全可能有流感病人。
至于说户外空气新鲜,流感传播风险相对不高,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封闭场所内如聚集很多人,流感传播风险随之便会高出成十上百倍。
作为冬春季一种流行病,流感并不怎么神秘。但医学专家在实践中发现,人们对这种病的认识和了解却存在许多误区,认清这些误区有助于人们与流感作斗争。
误区一:接种疫苗后,人可能会先患感冒
实际上,没有任何一种疫苗会引发典型疾病。当然,类似流感的症状还是会发生的,诸如:低烧、畏寒和咳嗽等。但这些副反应往往是在注射活疫苗以后才会出现。
目前注射活疫苗这种方法实际上已不再使用。现在普遍使用的流感疫苗中仅含一定成分的流感病原体,其所引起的反应微乎其微。所以,打钝化疫苗后不会产生任何病症。只有某些人注射部位发红,或者体温略有升高。一般来说,体温都不会高于37.5摄氏度,但这也持续不了几天。这大概要算注射钝化疫苗所引起的最不良的后果了。因此,接种疫苗后,人不可能得流感。
误区二:免疫力强的人不怕得流感
的确,有些人是不患流感。这是由所谓基因稳定性所决定的。人这种稳定性是与生俱来的。
需要立即说明的是,这种基因稳定性极为少见。流感传播的风险时刻存在,免疫力在这里不起任何作用。一个人实际上可能不生病、不感冒,但这并不能保证他就能躲过流感依次传染这一劫。正因为如此,医生告诫:不论男女老幼,任何人都必须毫无例外地预防流感。
误区三:流感无需治,不治可自愈
人们都熟悉民间流行的这样一句话:“得流感不治一星期就好,打针吃药也得七天苦熬。”尽管这话具有讽刺意味,它却有一定的道理。流感这病常常是治与不治,结果反正一个样。但必须指出的是,只是治疗及时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实际情况是,许多人常常是在身体极度不适、体温几天居高不下时方才服药,而这时由于身体非常虚弱,他们便只能缠绵病榻。说到伤风,许多人只是在鼻子堵塞,以致完全不能呼吸之后才去看医生。这样做是完全错误的。
预防流感发展尤其重要。这病最危急阶段是在染病后的最初几天。但这时使人感到不适的却仅仅是一些不太明显的症状。正是在这时应当立即开始治疗。治疗及时即可阻止发病。只要不任其发展,只消几天一切不适都会烟消云散。除此之外,措施及时还能缩短病期,并减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病几率。
误区四:治流感,随时可用抗生素
众所周知,流感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而抗生素除了能杀菌之外,它们对什么都无能为力。故用抗生素治疗病毒性疾病毫无意义。
这种疗法之所以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其原因很简单,而且只有一个:抗生素对流感病毒原本就不起作用。
要知道,所有病毒都是病原体,它们与抗生素完全没有关系。所以,患流感时不要用抗生素。不过,只有一种情况例外,即:流感已持续好几天,可是高烧不仅不退,而且还在继续蹿升。普通退烧药不能退高烧,它们只能暂时起缓解作用。
这种情况证明,不只是流感,细菌性感染也有再度发作的可能。这需要立即就医,由医生指定该用何种抗生素。
误区五:高烧须马上降温
这种做法为多数人所熟知,但却只有少数人能控制大剂量、突击性用退烧药。他们这种控制方法完全正确。因为高烧不是别的什么病症,而是人体自我防护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旨在绞杀病原体,为病原体造就难以生存的条件。高温确实能加速流感病毒死亡,从而减少传染流。
如果某些人对高烧难以忍受,那则另当别论。这时他们往往出现这样一些症状:极度乏力、心动过速、肌肉疼痛以及关节酸痛等。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服用退烧药,但也不应将体温降至37.5-37.6摄氏度以下。
还有一点应该注意:降温也不应过快,因为这样自我感觉会比服用退烧药之前更糟。
误区六:流感一旦传播,打疫苗为时已晚
接种疫苗最好是在预计暴发流感两个星期之前着手进行。这期间,对流感的免疫力得以生成,因此人体将能够有效地抗击这一行将来临的传染病。但未打疫苗者该怎么办呢?此时的情况是:流感已在广泛传播,四周全是流感病人,而许多人至今还未注射疫苗。
谁也不会说,这种情况不需要注射疫苗,但只应使用钝化疫苗。钝化疫苗能很快见效,注射后即能马上产生流感抗体。几天后,传染率即可减少近二分之一。
误区七:打疫苗可保不得流感
许多人都相信,注射疫苗后人自然就不得流感了。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因为这时传播风险依旧存在,只是这种风险已经实质性地减少罢了。是凡这种情况,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疫苗的类型,其中每一种都能提供一定的安全保证。这种安全保证平均不少于80%-90%。如果能再使用一些辅助性预防药剂,传染风险率甚至可以降至零。
误区八:心血管疾病患者忌打流感疫苗
许多人都认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对接种疫苗难以承受。而事实上,这不会使其病情有任何恶化迹象。不仅如此,心血管疾病患者恰恰必须得注射疫苗。问题在于,流感本身会产生多种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往往又会在心血管疾病患者身上得到发展。
误区九:服用维生素抗流感
各种维生素好处多多,这显而易见、毋庸置疑。但它们却不能使人远离流感。包括使用抗病毒药和各种维生素在内的综合诊治才是最理想的疗法。
误区十:在户外时间越长,得流感风险越小
这种论点并不完全正确,因为我们在户外,比如在大街上常常会遇到很多人,而他们中间就完全可能有流感病人。
至于说户外空气新鲜,流感传播风险相对不高,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封闭场所内如聚集很多人,流感传播风险随之便会高出成十上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