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注序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93KB)。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王冰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大纲中词语,熟悉文中的活用与特殊语序,了解文中的三种字。注意体会文中成语典故与部分词句的言下之意。了解王冰整理《素问》的过程、方法与条例。
解题:
为什么《内经》的编者不署真实的名字?
为什么要署"黄帝"之名?
黄帝:
《淮南子·修务训》:"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乱世闇主,高远其所从来,因而贵之。"
其实古今一样。
距离(时间与空间)产生美。
释《内经》的"内":
古今编书,常取其论学宗旨所在,或者是纲领性的、精义所存的东西称为内篇,而作为内篇的辅助部分的,或者是作者所不看重的,比较不成系统的称为外篇或者杂篇。如:《庄子》、《淮南子》、《抱朴子》、《史通》、《文史通义》等,书中之所谓内篇,至少是作者自己认为是书中的纲领和精要部分。
新校本後漢書/列傳/卷八十二上 方術列傳第七十二上 - 2705 -
漢 自 武 帝 頗 好 方 術 ,?-?-自 是 習 為 內 學 。
注:[四] 內 學 謂 圖 讖 之 書 也 . 其 事 祕 密 , 故 稱 內 .
新校本漢書/志/卷三十 藝文志第十 - 1776 -
黃 帝 內 經 十 八 卷.
扁 鵲 內 經 九 卷.
白 氏 內 經 三 十 八 卷.
新校本舊唐書/志/卷四十七 志第二十七/經籍下/丙部子錄/經脈類 - 2046 -
黃 帝 內 經 明 堂 十 三 卷
黃 帝 內 經 太 素 三 十 卷楊 上 善 注 .
黃 帝 內 經 明 堂 類 成 十 三 卷楊 上 善 撰 .
新校本新唐書/志/卷五十九 志第四十九 文三/丙部子錄/明堂經類 - 1565 -
黃帝內經明堂十三卷
楊 上 善 注 黃 帝 內 經 明 堂 類 成 十 三 卷
又 黃 帝 內 經 太 素 三 十 卷
新校本宋史/志/卷二百五 志第一百五十八/藝文四/子類/道家附釋氏神仙類/神仙- 5193 -
中 央 黃 老 君 洞 房 內 經 一 卷
黃 老 中 道 君 洞 房 內 經 一 卷
黃 帝 內 經 靈 樞 略 一 卷
佛教经典:内经。参六版教材P145下《大医精诚》后的阅读文选。
《備急千金要方》卷一《大醫習業第一》:凡欲為大醫,必須諳素問、甲乙、黄帝鍼經、明堂流注、十二經脉、三部九候、五臟六腑、表裏孔穴、本草、藥對、張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東陽、張苖、靳邵等諸部經方,又須妙解隂陽禄命、諸家相法、及灼龜五兆、周易、六壬,並須精熟,如此乃得為大醫,若不爾者,如無目夜遊,動至顛殞。次須熟讀此方,尋思妙理,留意鑚研,始可與言於醫道者矣!又須涉獵羣書,何者?若不讀五經,不知有仁義之道;不讀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讀諸子,覩事則不能黙而
識之;不讀内經,則不知有慈悲喜捨之徳;不讀莊老,不能任真體運,則吉凶拘忌,觸塗而生。至於五行休王、七耀天文,並須探赜,若能具而學之,則於醫道無所滯礙而盡善盡美者矣!
为什么称《素问》?
从"陈胜王"说起。
《後汉书?¤襄楷传》(P1084):楷善天文阴阳之术。?°初,顺帝时,琅邪宫祟(人名)诣阙,上其师干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piǎo,青白色的丝织品)白素,?-?-号《太平清领书》。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家,而多巫觋杂语。?±
新校本後漢書/列傳/卷四十一 第五鍾離宋寒列傳第三十一/鍾離意- 1410 "出為魯相"注引《意別傳》曰:「意為魯相,到官,出私錢萬三千文,付戶曹孔訢修夫子車,身入廟,拭几席剑履.男子張伯除堂下草,土中得玉璧七枚,伯懷其一,以六枚白意.意令主簿安置几前.孔子教授堂下悬床首有懸甕,意召孔訢問:『此何甕也?』對曰:『夫子甕也,背有丹書,人莫敢發也.』意曰:『夫子聖人,所以遺甕,欲以懸示後賢.』因發之,中得素書,文曰:『後世修吾書,董仲舒.護吾車,拭吾履,發吾笥,會稽鍾離意.璧有
七,張伯藏其一.』意即召問伯,果服焉.」
新校本三國志/魏書/卷二 魏書二/文帝丕 - 88 -
帝 以 素 書 所 著 典 論 及 詩 賦 餉 孫 權 , 又 以 紙 寫 一 通 與 張 昭 .
新校本三國志/吳書/卷六十三 吳書十八/趙達 - 1424 -飲 酒 數 行 , 達 起 取 素 書 兩 卷 , 大 如 手 指 , 達 曰 : 「 當 寫 讀 此 , 則 自 解 也 . 吾 久 廢 , 不 復 省 之 , 今 欲 思 論 一 過 , 數 日 當 以 相 與 . 」 滕 如 期 往 , 至 乃 陽 求 索 書 , 驚 言 失 之 , 云 : 「 女 ? 昨 來 , 必 是 渠 所 竊 . 」 遂 從 此 絕 .
新校本晉書/列傳/卷四十九 列傳第十九/嵇康 - 1370 -
康 又 遇 王 烈 , 共 入 山 , 烈 嘗 得 石 髓 如 飴 , 即 自 服 半 , 餘 半 與 康 , 皆 凝 而 為 石 . 又 於 石 室 中 見 一 卷 素 書 , 遽 呼 康 往 取 , 輒 不 復 見 . 烈 乃 歎 曰 : 「 叔 夜 志 趣 非 常 而 輒 不 遇 , 命 也 ! 」 其 神 心 所 感 , 每 遇 幽 逸 如 此 .
新校本南史/列傳/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沈慶之/從子攸之- 967 ¨C
攸 之 有 素 書 十 數 行 , 常 韜 在 兩 襠 角 , 云 是 宋 明 帝 與 己 約 誓 .
新校本隋書/志/卷三十五 志第三十/經籍四集 道經 佛經/道經- 1091
其 受 道 之 法 , 初 受 五 千 文 籙 , 次 受 三 洞 籙 , 次 受 洞 玄 籙 , 次 受 上 清 籙 . 籙 皆 素 書?-?-文 章 詭 怪 , 世 所 不 識 .
新校本舊唐書/列傳/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一/方伎/孫思邈 - 5096
孫思邈撰 《福 祿 論》 三 卷 , 《攝 生 真 錄》 及 《枕 中 素 書》 、 《會 三 教 論》 各 一 卷 .
兵书有《黄帝素书》
结论:《素问》之"素"盖取其神而宝之之意。
《内经》研究小史
隋·全元起注
唐初杨上善《太素》注本
唐·王冰注本
宋·林亿等《新校正》等
明·张介宾《类经》等
清代学者及日本汉学家刊正王冰注本多种。
第 一 段
釋:解除。
缚:绑;缠绕。这里指疾病的缠绕。
脱艰:离开困苦的境地。
全真:保全真身(全形)。这里指不生疾病。真,身。
《庄子·山木》:"见利而忘其真。"
《淮南子·本经》:"精神反于至真。"高诱注:"真,身也。"
导气:道家养生之法,主要以摄气运息为主。这里指摄气运息以长生不死。
王充《论衡·道虚》:"道家或以导气养性,度世而不死。"
拯:救助。甲骨
文作
后来?°丞?±多用于官名,就另造了?°拯?±字。
黎元:老百姓。
元:首。
《左·僖三十三》:"(先轸)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元,面如生。"
冠:从冖,从元,从寸。会意。用手(寸)将帽子(冃)戴到头(元)上。
寇:从宀,从攴,从元。
仁寿:长寿之美称。
《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钱穆《论语新解》P158
乐水:水缘理而行,周流无滞,知者似之(行事必以理),故乐水。
乐山:山安固厚重,万物生焉,仁者似之(既庄重威严,又温和仁厚),故乐山。
人性与自然相合,故乐。
自然--人性--道德。
自然之美--人心--艺术
道德、艺术虽出于人性、人心,却本于自然。
天人合一。
人类当于山水中陶冶性情与道德,与天地合一,也是修身之一术。
羸劣:体弱多病。这里指体弱多病的人。
三圣[道]:伏羲、神农、黄帝三位圣人[的学问]。
李中梓《医宗必读》:"伏羲知天而创八卦,神农知地而尝百草,黄帝知人而论脏腑。"
致[之]:获得[它]。
[孔安国]序[《尚书》]:为[《尚书》]作序。序,为动用法。
按:此序乃后人托名伪造。
三坟:传说上古帝王伏曦、神农、黄帝所作的三部典籍。坟,典籍。
(--八索(素)九丘)
萧统《文选序》:"概见坟籍,旁出子史。"
迺:乃。
虽复:虽然。复,连词、副词词尾,魏晋之后习用。
《颜氏家训·书证》:"纵复俗行,不宜追改《六韬》、《论语》、《左传》也。"
《三国志·蜀志·法正传》:"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嵇康《家诫》:"虽复守辱不已,尤当绝之。"
《宋书·武帝纪》:"虽复将军神武,恐必不能当也。"
《南齐书·刘善明传》:"虽复张良、陈平,适如此耳。"
《魏书·咸阳王传》:"虽复雨师洒扫,风伯清尘,岂过于此!"
《全晋文》卷23 《王羲之杂帖》 :
"今尚得坐起,神意为复可耳,直疾不除,昼夜无复聊赖。"(不堪痛苦)
《千金方》卷三有"治产后腹中如弦,当坚痛无聊赖方"。
其人:那个人。指心目中合适的人选。
《礼记·礼器》:"得其人之为贵。"
《抱朴子内篇·金丹第四》P20:"凡人有至信者,可以药与之,不可轻传其书,必受其殃。"
又《勤求篇》:"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故歃血誓盟乃传。传非其人,戒在天罚。"
又《辨问》P54:"夫道家宝秘,仙术弟子之中尤尚简择,至精弥久,然后告之以要诀。"
《素问·金匮真言论》:"故善爲脉者,謹察五藏六府,一逆一從,隂陽表裏,雌雄之紀,藏之心意,合心於精,非其人勿敎,非其眞勿授,是謂得道。 "
《素问·气交变大论》:"余闻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慢泄天宝。"
《素问?¤天元纪大论》:?°鬼臾區曰:至數之機,迫迮以微,其來可見,其往可追,敬之者昌,慢之者亡,無道行私,必得天殃。?±
王冰注:?°謂傳非其人,授於情押(挟)及寄求名利者也。?±
《灵枢?¤禁服》:?°黄帝曰:善乎哉問也!此先師之所禁,坐私傳之也,割臂歃血之盟也。子若欲得之,何不齋乎?雷公再拜而起曰:請聞命于是也。乃齋宿三日而請曰:敢問今日正陽,細子願以受盟。黄帝乃與倶入齋室,割臂歃血。黄帝親祝曰:今日正陽,歃血傳方,有敢背此言者,反受其殃!雷公再拜曰:細子受之。黄帝乃左握其手。右授之書,曰:愼之!愼之!吾爲子言之。?±
《靈樞?¤官能》:?°雷公問於黄帝曰:鍼論曰:得其人乃傳,非其人勿言。何以知其可傳?黄帝曰:各得其人,任之其能,故能明其事。雷公曰:願聞官能奈何?黄帝曰:明目者,可使視色;聰耳者,可使聽音;捷疾辭語者,可使傳論;語徐而安靜、手巧而心審諦者,可使行鍼艾、理血氣而調諸逆順,察陰陽而兼諸方;緩節柔筋而心和調者,可使導引行氣;疾毒言語輕人者,可使唾癰呪病;爪苦手毒、爲事善傷者,可使按積抑痺?a?a各得其能,方乃可行,其名
乃彰;不得其人,其功不成,其師無名。故曰:得其人乃言,非其人勿傳。此之謂也。手毒者,可使試按龜:置龜於器下而按其上,五十日而死矣;手甘者復生如故也。?±
时有所隐:《内经》常言"藏之金匮","藏之兰室"。
师氏:古代主管贵族子弟教育的官员。氏,主管某一方面的官员,参《周礼》。
奉行:流行。
《易·乾·文言》:"后天而奉天时。"李鼎祚注:"奉,承行。"
惟......尔:只有......罢了。
文:文句。
[其意]博:[它的内容]广博。意:旨意。这里指内容。
理:道理。
趣:旨意。
"天地"四句:天地的物象区分,阴阳的征候序列,变化的原因说明,死生的征兆彰显。
天地与阴阳、象与候、分与列互文。
象与候,表现在外的各种现象及随四时变化的情况。
言外在的、可见的各种自然现象。
变化与死生、由与兆、表与彰互文。
由与兆,言隐藏在各种现象背后的原因、规律。
四句用排比,言下之意:
自然的各种现象与形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无所不包。
由:原由。
兆:徵兆。[占卜者因兆以得其所隐含的信息]。
变化、死生:指自然界四季的生长化收藏。
"不谋"二句:未曾商议就古今远近之事物自然相同,没有约定就深奥浅显的道理完全符合。
遐迩:远近。包括空间与时间。这里指古今远近之事物。
幽明:隐显。这里指深奥与浅显的道理。
自、斯:助词。
契:完全符合。
二句的言下之意?
讲《素问》理论具有普遍性与正确性。
"稽其言"二句:互文。言《素问》所讲的理论与实践完全符合。
稽:查考。
徵:验证。
忒:音?差错。
至道:最高理论。
宗:本原。
奉生:养生。
始:与"宗"互文。根本。这里指根本依据。
《荀子·王制》:"天地者,生之始也;礼义者,治之始也;君子者,礼义之始也。"杨倞注:"始,犹本也。"
章旨:述《黄帝内经素问》一书源流,称赞其内容博大精深。
第 二 段
天机:天赋灵机。犹灵性。
《庄子·大宗师》:"其耆(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迅发:迅,敏捷;发,聪明。
妙识玄通:"识妙通玄"的倒文。为避行文落入俗套。["语不惊人誓不休"。]
蒇谋:好的谋略。 "蒇"是"藏"的俗字。这里用作 "臧"。
[郭霭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 "蒇",熊本作"藏",《古今医统大全》 引作"臧"。脉按:查二本实皆作"蒇"。]
字形变化如下:
其中,①见包山楚简。[14]
②见长沙仰天湖二五号楚墓竹简遣策三六简。[15]汉以来易口为臣作③[16] 。
④见马王堆三号墓遣策。 [17]
⑤为③加艸,见《说文新附·卷一下》。[18]
⑥见《唐张思鼎墓志》。[19]
⑦为汉以来俗书常见写法。
⑧在宋代的韵书及字书中已有反映。
《广韵》上声二十八《狝韵》:"蒇,备也。一曰去货。" [20]去、弆古今字。"去货"义的"蒇"即"藏"的俗字。
此用《诗经》典故。
《诗·小雅·小旻》:
[毛传:"小旻,大夫刺幽王也。"]
"旻天疾威,老天爷太暴虐,敷于下土。 降临疾威到人间。
谋猶回遹, 治国之谋略邪僻不正,何日斯沮。 什么时候才会停止。
谋臧不从,好的谋略他不顺从,不臧覆用。不好的谋略他反采用。
我视谋犹,我看治国的谋略,亦孔之邛。也太多弊病。
潝潝訿訿,议论纷纷,群起攻击,亦孔之哀!这也实在太可悲!
谋之其臧,治国的谋略如果很好。
则具是违。他却全部背弃它。
谋之不臧,治国的谋略如果不好。
则具是依。他却全部依照它。
我视谋犹,我看治国的谋略,伊于胡底? 这样下去何时是尽头?
诗刺幽王(一说厉王)谋略邪僻,不任贤者。"谋臧不从,不臧覆用",郑笺云:"臧,善也。谋之善者不从,其不善者反用之。"
"臧谋"一词见于文献的用例如:
《旧唐书》卷一百八《列传第五十八》:"[史臣曰]:且(崔)旰南拒贞节,北败献诚,宜以怀来,未可力制。终致归国,岂非臧谋?向讨之,即为剧贼矣。"
又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一百二十七·杜审权传》:
"盖意有所不平,心有所未悟,辄思上问,愿审臧谋。"
《旧五代史》卷一百四十八《选举志》:"[晋天福]七年五月,敕应诸色进策人等,皆抱材能,方来投献,宜加明试,俾尽臧谋。"
诂训:同训诂。注释。
清·陈澧《东塾读书记·小学》:"诂者,古。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
黄侃:"训者,顺也。......训诂者,以语言解释语言之谓。"[黄侃述,黄焯编《文字音韵训诂笔记》P181]
"蒇谋"二句的言下之意(讲什么重要)?
诂训。
行不由迳:字面义:走路不从道路上走。
迳,径的异体字。
《论语·雍也》:"子游为武成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不以私事至家中请托--人品可知)
径:小路,斜路-->喻邪道。
出不由户:出门不从门户走。
《论语·雍也》:"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谁能出外不从门户呀?为什么没有谁沿着人生的大道走啊!)
言人立身成功必须遵从仁道。
"行不由径、出不由户"二句在文中比喻?
研究、通读《素问》,必须依靠训诂(前人的注释)。
刻意:专心致志。(削去杂念)
精:这里指《素问》的精深内容。
探微索隐:即"探索隐微"。隐、微,这里指《素问》中隐含的精深道理。
识:认识。
真要:指原文的真正旨意。
目牛无全:看牛不再看到完整的牛。原来比喻能洞察牛的内部结构。目,名词活用作动词。看。
这里比喻?
读《素问》不再感到茫然,而是能洞察其深藏的旨意,明白其中深奥的道理。
动则有成: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左传·桓公六年》:"故务其三时(致力于农事),修其五教(五伦之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有成,即有功。古成、功同义。
赞:助。
命[世]:闻名(于)[世]。命,活用作动词。闻名。
杰:指突出的人才。
时时:久不久。
间:间隔。交替。
则[周有秦公]:如。参《古书虚字集释》P602
咸日新其用:都一天天地使《素问》理论的效用创新。
日:名词活用作状语。一天天地。
新: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创新。
蒸人:众人。蒸,通"烝"。
《尔雅·释诂上》:"烝,众也。"
华叶遞荣:鲜花绿叶递相繁荣。华:"花"的古字。遞,递。
声实相副:名声与实际互相符合。副:符合。
盖教之著矣:大概是医学(《素问》)教育的显著成效。
亦天之假也:也是上天的赐予。
假,赐予。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天假之年,而除其害。"
《汉书·龚遂传》:"遂乃开藏廪假贫民。"颜师古注:"假谓给与。"
章旨:论要彻底通晓《素问》一书,必须借助正确的注释,以及前人研究《素问》的成绩。
第 三 段
弱龄:1
道:此指道家学说;道教。
夙:早年。
真经:指《素问》。
式:用。
龟镜:2。这里比喻养生的借鉴。
纰缪:pīmiù。错乱。同义复用。
不伦:没有条理。
悬隔:这里指不相连贯。悬,距离遥远。隔,阻隔不通。
施行:推广实行。
披会:阅读领会。披,翻阅。这里指阅读。
淹:久。
都dū:总合。动词。
脱简:简策脱落。
[--韦编三绝]
阙:缺失。(《大纲》: 通"缺" )
重:重复。
冠:加在上面。名词活用作动词。
鍼:"针"的异体字。
隔:割裂。
节:节录。
退、先:使......居后;使......居前。
胜:尽。音生。
将升岱嶽,非迳奚为:要登泰山,没有道路怎么上?
迳,"径"的异体字。
秦汉时期,帝王多前往泰山求仙。
奚:何。
比较:溪--河。
"{何}"的其他书写形式:害、曷、盍、胡、叚、假、遐、瑕、恶、乌。
《诗经·周南·葛覃》: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洗)我私,薄澣我衣。[澣音缓。洗]
害澣害否,归宁父母。
又《王风·扬之水》: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郑(玄)笺:"何月我得归还见之哉?"
又《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悬)貆(猪獾)兮。"--为什么见道你家满院挂猪獾。
《管子·霸形》"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其有鄉(向)乎?"尹知章注:"何不陈当言,令观(示也)寡人有所归向?"
曾伯*簠铭:"曾白(伯)*叚(怎么)不黄考万年眉寿无疆?"
《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遐不眉寿?"
《诗》:"维天之命,假以溢我。"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作"何以恤我。"(《说文通训定声》P448下)
《礼记·表记》引《诗·小雅·隰桑》:"心乎爱矣,瑕(《毛诗》作"遐")不谓矣!"--心里爱着,为什么不说呀!
《孟子·尽心》:"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
《战国策·秦策》:"秦乌能与齐悬衡"--秦哪里能同齐较量?
欲诣扶桑,无舟莫适:
要去海中的仙岛,没有船便不能前往。
扶桑:东海神树,日出之处。这里指位于东海中的仙岛。秦始皇曾派徐巿(音福)前往求仙。
《淮南子·天文训》:"日出于晹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唐代已称日本为"扶桑国"。
二句的言下之意?
想要得道成仙(登岱岳、诣扶桑),一定要取得真经(好版本)。
其人:指藏有善本的人。
方臻理要:才达到掌握要领。臻,达到。理,唐高宗名李治,避"治"讳,改为"理"字。治,掌握。
询谋:议论。同义复用。《说文》:"询,谋也。"
得失:得。这里指取得的成绩。偏义复词。
深遂夙心:很好地实现了早年的心愿。
时:当初。
斋堂:
《道藏·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卷一P15a-b:
科曰。凡造齋堂。多在東邊別院。大小寛窄。量時所宜。開門啓窗。皆令得所。當門安帳。座著天尊左右。鋪牀席氈褥竝如法。天尊前置香鑪幡華淨巾。安食牀几褥。竝須具足如法。1/15b/ 3
《雲笈七籤》 12/57a/ 3 :
當入齋堂之時。先於戸外。叩齒三通。閉目想 室中有紫雲之氣。鬱鬱來冠兆身。玉童侍左。 玉女侍右。三光寶芝。洞暎内外。呪曰。...... 畢。入戸北向。四拜長跪。叩齒二十四 通。上啓高上天眞玉晨太上道君。......
《無上祕要》 45/15b/ 9 :
道學當念遊志齋堂,講肆聖道,......
这里指道教修道或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注非。
《灵枢?¤禁服》:?°黄帝曰:善乎哉問也!此先師之所禁,坐私傳之也,割臂歃血之盟也。子若欲得之,何不齋乎?雷公再拜而起曰:請聞命于是也。乃齋宿三日而請曰:敢問今日正陽,細子願以受盟。黄帝乃與倶入齋室,割臂歃血。黄帝親祝曰:今日正陽,歃血傳方,有敢背此言者,反受其殃!雷公再拜曰:細子受之。黄帝乃左握其手。右授之書,曰:愼之!愼之!吾爲子言之。?±
环周:严密。
参详:察考。参,比较验证。详,察考。
羣疑冰释:众多的疑难都像冰溶化一样解开了。羣,"群"的异体字。冰,名词活用作状语,像冰溶化一样地
末学:后学之人。
师资:参注。
勒:汇总。
究尾明首:互文。究明首尾。
寻:研究。
会:领会。
童蒙:这里指刚学医的人。
章旨:论当时流传的《素问》版本缺点,以及自己访求并得到好的《素问》版本的经过。
第 四 段
王冰整理的条例有哪些?
坠缺:失落。
意趣:旨意。
昭[其义]:使[其义]明白。昭,形容词使动用法。
阙漏:遗漏。(《大纲》:阙,通"缺"。)
[别]目:[另外]拟定题目。目,名词活用作动词。拟定题目。
冠:加在......(之上)。活用作动词。
乖失:错误。
考校:考察比较。校,比较。音较。
光[其意]:使[其意]清楚明白。光,形容词使动用法。
错简:错乱的简策。错,乱。
碎文:残缺不全的文句。
详[其指趣]:查考[它的旨意]。详,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查考。
辞理秘密:文辞义理深藏不显(的地方)。
《玄珠》:《庄子·天地》:"黄帝遊于赤水之北,登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释文》:"玄珠,司马云:道真也。"后道家用来比喻教义的真谛。
明·孙一奎《赤水玄珠》取义于此。
朱[书]:用朱色书写。朱,名词活用作状语。
庶:也许。
厥:其。那样做。
昭彰[圣旨]:使[圣人的旨意(《素问》的旨意)]显明。昭彰,形容词使动用法。
敷畅[玄言]:阐明疏通深奥的文辞。(《大纲》:使动用法。)
列宿高悬:众星高挂天空。
宿,音秀,星宿。
古人将地球视运动的黄道附近的天空划分成二十八个不等分区域,作为观测日、月、五星运动的坐标。每个区域称一宿,其中分布若干的亮星。
列宿高悬:比喻?
《素问》内容的多而复杂。
奎、张不乱:每一星宿都各居其位,有条不紊。奎张,借代。代所有的星宿。
文中指?
[奎宿十六星,左右两半正如两髀的形状。《步天歌》中则把奎宿描述成:"腰细头尖似破鞋,一十六星绕鞋生。"奎宿一至九属于仙女座,奎宿十至十六属于双鱼座。
张宿六星,其形状像张开的弓矢,均为四、五等小星,其中较亮的是张宿二(长蛇lambda)。]
奎、张不乱:比喻?
经过整理后的《素问》篇章、文字条理分明。
深泉(渊)净滢:
《说文》卷十一《泉部》"泉 ,水原也。象水流出成川形。凡泉之屬皆从泉。"
水源不可见其深浅,泉,当为避讳"渊"所改字。唐高祖名李渊,讳"渊",改用"泉"字。
深泉(渊)净滢:深潭中的水清澈透明。
参233下(六版)/343下(新世纪版)
比喻?
《素问》艰深的文辞变得浅显易明。
避讳参考书:陈垣《史讳举例》,中华书局;王彦坤《历代避讳字汇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
鳞介咸分:水中各种生物都区分清楚。鳞介,借代。代水中所有的生物。
比喻?
深藏在《素问》中的博大精深的理论经过整理之后,变得透彻明白。
俾:使。
工徒:这里指医生。
惟:助词。起强调语气作用。
徽音:美好之音讯。徽,通"媺","长相美"的本字。这里指?
累属:连续不断。同义复用。属:连接。
岁次:
为了说明日月五星的运动和节气的变化,古人把黄道附近的一周天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分为星纪、玄枵等十二等分,叫十二次。
一、用来指示一年四季所在的位置,说明节气的变化。
二、由东向西配以子丑寅
卯等十二支,用来说明岁
星每年运行所在的位置,并据以纪年。
丑
子
亥
戌
酉
申
未
午
巳
辰
卯
寅
岁次壬寅--木星位于"析木"之次("尾箕斗"宿)。
章旨:论整理条例,以及整理自我评价。
小 结
第一段:述《黄帝内经素问》一书源流,称赞其内容博大精深。
第二段:论要彻底通晓《素问》一书,必须借助正确的注释,以及前人研究《素问》的成绩。
第三段:论当时流传的《素问》版本缺点,以及自己访求并得到好的《素问》版本的经过。
第四段:论整理条例,以及整理自我评价。
思考题:
1、王冰整理《素问》时做了什么工作?(据末段归纳,用四个双音词表达。)
2、"列宿高悬,奎张不乱,深泉净滢,鳞介咸分"四句分别比喻什么?
[秦焚书--《书》
记诵
藏于壁中
汉兴:汉承秦制,文帝除秦《挟书令》,收典籍,重觅《书》。
景帝时,知道齐伏生治《书》,为秦博士,年90余。派晁错去受学。记录本。--今文《尚书》。立于学官。28篇。
武帝时,鲁恭王扩宅,推倒孔子墙壁,--古文经典出土。其中有孔子后人孔安国传古文《尚书》。44篇,多16篇。
今古文势力相悬,利禄所系,古文未能于立学官。--私学。
汉末战乱频仍,古文《尚书》失传。
东晋--梅赜献古文《尚书》,自称孔安国本,社会上信以为真。
唐刻经,将今古文《尚书》合而为一,收入《五经正义》。
南宋朱熹提出疑问:为什么古文《尚书》反而比今文《尚书》容易读懂?
直到清初,阎若琚作《古文尚书疏证》,举出100多条证据,证明今传古文《尚书》是一部伪书。
1、--为康有为变法利用--《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提倡今文,托古改制。
2、--对儒家相传的经典证伪--惊天动地的事--崔东壁--近代"辨伪学"--顾颉刚古史辨派。]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王冰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大纲中词语,熟悉文中的活用与特殊语序,了解文中的三种字。注意体会文中成语典故与部分词句的言下之意。了解王冰整理《素问》的过程、方法与条例。
解题:
为什么《内经》的编者不署真实的名字?
为什么要署"黄帝"之名?
黄帝:
《淮南子·修务训》:"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乱世闇主,高远其所从来,因而贵之。"
其实古今一样。
距离(时间与空间)产生美。
释《内经》的"内":
古今编书,常取其论学宗旨所在,或者是纲领性的、精义所存的东西称为内篇,而作为内篇的辅助部分的,或者是作者所不看重的,比较不成系统的称为外篇或者杂篇。如:《庄子》、《淮南子》、《抱朴子》、《史通》、《文史通义》等,书中之所谓内篇,至少是作者自己认为是书中的纲领和精要部分。
新校本後漢書/列傳/卷八十二上 方術列傳第七十二上 - 2705 -
漢 自 武 帝 頗 好 方 術 ,?-?-自 是 習 為 內 學 。
注:[四] 內 學 謂 圖 讖 之 書 也 . 其 事 祕 密 , 故 稱 內 .
新校本漢書/志/卷三十 藝文志第十 - 1776 -
黃 帝 內 經 十 八 卷.
扁 鵲 內 經 九 卷.
白 氏 內 經 三 十 八 卷.
新校本舊唐書/志/卷四十七 志第二十七/經籍下/丙部子錄/經脈類 - 2046 -
黃 帝 內 經 明 堂 十 三 卷
黃 帝 內 經 太 素 三 十 卷楊 上 善 注 .
黃 帝 內 經 明 堂 類 成 十 三 卷楊 上 善 撰 .
新校本新唐書/志/卷五十九 志第四十九 文三/丙部子錄/明堂經類 - 1565 -
黃帝內經明堂十三卷
楊 上 善 注 黃 帝 內 經 明 堂 類 成 十 三 卷
又 黃 帝 內 經 太 素 三 十 卷
新校本宋史/志/卷二百五 志第一百五十八/藝文四/子類/道家附釋氏神仙類/神仙- 5193 -
中 央 黃 老 君 洞 房 內 經 一 卷
黃 老 中 道 君 洞 房 內 經 一 卷
黃 帝 內 經 靈 樞 略 一 卷
佛教经典:内经。参六版教材P145下《大医精诚》后的阅读文选。
《備急千金要方》卷一《大醫習業第一》:凡欲為大醫,必須諳素問、甲乙、黄帝鍼經、明堂流注、十二經脉、三部九候、五臟六腑、表裏孔穴、本草、藥對、張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東陽、張苖、靳邵等諸部經方,又須妙解隂陽禄命、諸家相法、及灼龜五兆、周易、六壬,並須精熟,如此乃得為大醫,若不爾者,如無目夜遊,動至顛殞。次須熟讀此方,尋思妙理,留意鑚研,始可與言於醫道者矣!又須涉獵羣書,何者?若不讀五經,不知有仁義之道;不讀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讀諸子,覩事則不能黙而
識之;不讀内經,則不知有慈悲喜捨之徳;不讀莊老,不能任真體運,則吉凶拘忌,觸塗而生。至於五行休王、七耀天文,並須探赜,若能具而學之,則於醫道無所滯礙而盡善盡美者矣!
为什么称《素问》?
从"陈胜王"说起。
《後汉书?¤襄楷传》(P1084):楷善天文阴阳之术。?°初,顺帝时,琅邪宫祟(人名)诣阙,上其师干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piǎo,青白色的丝织品)白素,?-?-号《太平清领书》。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家,而多巫觋杂语。?±
新校本後漢書/列傳/卷四十一 第五鍾離宋寒列傳第三十一/鍾離意- 1410 "出為魯相"注引《意別傳》曰:「意為魯相,到官,出私錢萬三千文,付戶曹孔訢修夫子車,身入廟,拭几席剑履.男子張伯除堂下草,土中得玉璧七枚,伯懷其一,以六枚白意.意令主簿安置几前.孔子教授堂下悬床首有懸甕,意召孔訢問:『此何甕也?』對曰:『夫子甕也,背有丹書,人莫敢發也.』意曰:『夫子聖人,所以遺甕,欲以懸示後賢.』因發之,中得素書,文曰:『後世修吾書,董仲舒.護吾車,拭吾履,發吾笥,會稽鍾離意.璧有
七,張伯藏其一.』意即召問伯,果服焉.」
新校本三國志/魏書/卷二 魏書二/文帝丕 - 88 -
帝 以 素 書 所 著 典 論 及 詩 賦 餉 孫 權 , 又 以 紙 寫 一 通 與 張 昭 .
新校本三國志/吳書/卷六十三 吳書十八/趙達 - 1424 -飲 酒 數 行 , 達 起 取 素 書 兩 卷 , 大 如 手 指 , 達 曰 : 「 當 寫 讀 此 , 則 自 解 也 . 吾 久 廢 , 不 復 省 之 , 今 欲 思 論 一 過 , 數 日 當 以 相 與 . 」 滕 如 期 往 , 至 乃 陽 求 索 書 , 驚 言 失 之 , 云 : 「 女 ? 昨 來 , 必 是 渠 所 竊 . 」 遂 從 此 絕 .
新校本晉書/列傳/卷四十九 列傳第十九/嵇康 - 1370 -
康 又 遇 王 烈 , 共 入 山 , 烈 嘗 得 石 髓 如 飴 , 即 自 服 半 , 餘 半 與 康 , 皆 凝 而 為 石 . 又 於 石 室 中 見 一 卷 素 書 , 遽 呼 康 往 取 , 輒 不 復 見 . 烈 乃 歎 曰 : 「 叔 夜 志 趣 非 常 而 輒 不 遇 , 命 也 ! 」 其 神 心 所 感 , 每 遇 幽 逸 如 此 .
新校本南史/列傳/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沈慶之/從子攸之- 967 ¨C
攸 之 有 素 書 十 數 行 , 常 韜 在 兩 襠 角 , 云 是 宋 明 帝 與 己 約 誓 .
新校本隋書/志/卷三十五 志第三十/經籍四集 道經 佛經/道經- 1091
其 受 道 之 法 , 初 受 五 千 文 籙 , 次 受 三 洞 籙 , 次 受 洞 玄 籙 , 次 受 上 清 籙 . 籙 皆 素 書?-?-文 章 詭 怪 , 世 所 不 識 .
新校本舊唐書/列傳/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一/方伎/孫思邈 - 5096
孫思邈撰 《福 祿 論》 三 卷 , 《攝 生 真 錄》 及 《枕 中 素 書》 、 《會 三 教 論》 各 一 卷 .
兵书有《黄帝素书》
结论:《素问》之"素"盖取其神而宝之之意。
《内经》研究小史
隋·全元起注
唐初杨上善《太素》注本
唐·王冰注本
宋·林亿等《新校正》等
明·张介宾《类经》等
清代学者及日本汉学家刊正王冰注本多种。
第 一 段
釋:解除。
缚:绑;缠绕。这里指疾病的缠绕。
脱艰:离开困苦的境地。
全真:保全真身(全形)。这里指不生疾病。真,身。
《庄子·山木》:"见利而忘其真。"
《淮南子·本经》:"精神反于至真。"高诱注:"真,身也。"
导气:道家养生之法,主要以摄气运息为主。这里指摄气运息以长生不死。
王充《论衡·道虚》:"道家或以导气养性,度世而不死。"
拯:救助。甲骨
文作
后来?°丞?±多用于官名,就另造了?°拯?±字。
黎元:老百姓。
元:首。
《左·僖三十三》:"(先轸)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元,面如生。"
冠:从冖,从元,从寸。会意。用手(寸)将帽子(冃)戴到头(元)上。
寇:从宀,从攴,从元。
仁寿:长寿之美称。
《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钱穆《论语新解》P158
乐水:水缘理而行,周流无滞,知者似之(行事必以理),故乐水。
乐山:山安固厚重,万物生焉,仁者似之(既庄重威严,又温和仁厚),故乐山。
人性与自然相合,故乐。
自然--人性--道德。
自然之美--人心--艺术
道德、艺术虽出于人性、人心,却本于自然。
天人合一。
人类当于山水中陶冶性情与道德,与天地合一,也是修身之一术。
羸劣:体弱多病。这里指体弱多病的人。
三圣[道]:伏羲、神农、黄帝三位圣人[的学问]。
李中梓《医宗必读》:"伏羲知天而创八卦,神农知地而尝百草,黄帝知人而论脏腑。"
致[之]:获得[它]。
[孔安国]序[《尚书》]:为[《尚书》]作序。序,为动用法。
按:此序乃后人托名伪造。
三坟:传说上古帝王伏曦、神农、黄帝所作的三部典籍。坟,典籍。
(--八索(素)九丘)
萧统《文选序》:"概见坟籍,旁出子史。"
迺:乃。
虽复:虽然。复,连词、副词词尾,魏晋之后习用。
《颜氏家训·书证》:"纵复俗行,不宜追改《六韬》、《论语》、《左传》也。"
《三国志·蜀志·法正传》:"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嵇康《家诫》:"虽复守辱不已,尤当绝之。"
《宋书·武帝纪》:"虽复将军神武,恐必不能当也。"
《南齐书·刘善明传》:"虽复张良、陈平,适如此耳。"
《魏书·咸阳王传》:"虽复雨师洒扫,风伯清尘,岂过于此!"
《全晋文》卷23 《王羲之杂帖》 :
"今尚得坐起,神意为复可耳,直疾不除,昼夜无复聊赖。"(不堪痛苦)
《千金方》卷三有"治产后腹中如弦,当坚痛无聊赖方"。
其人:那个人。指心目中合适的人选。
《礼记·礼器》:"得其人之为贵。"
《抱朴子内篇·金丹第四》P20:"凡人有至信者,可以药与之,不可轻传其书,必受其殃。"
又《勤求篇》:"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故歃血誓盟乃传。传非其人,戒在天罚。"
又《辨问》P54:"夫道家宝秘,仙术弟子之中尤尚简择,至精弥久,然后告之以要诀。"
《素问·金匮真言论》:"故善爲脉者,謹察五藏六府,一逆一從,隂陽表裏,雌雄之紀,藏之心意,合心於精,非其人勿敎,非其眞勿授,是謂得道。 "
《素问·气交变大论》:"余闻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慢泄天宝。"
《素问?¤天元纪大论》:?°鬼臾區曰:至數之機,迫迮以微,其來可見,其往可追,敬之者昌,慢之者亡,無道行私,必得天殃。?±
王冰注:?°謂傳非其人,授於情押(挟)及寄求名利者也。?±
《灵枢?¤禁服》:?°黄帝曰:善乎哉問也!此先師之所禁,坐私傳之也,割臂歃血之盟也。子若欲得之,何不齋乎?雷公再拜而起曰:請聞命于是也。乃齋宿三日而請曰:敢問今日正陽,細子願以受盟。黄帝乃與倶入齋室,割臂歃血。黄帝親祝曰:今日正陽,歃血傳方,有敢背此言者,反受其殃!雷公再拜曰:細子受之。黄帝乃左握其手。右授之書,曰:愼之!愼之!吾爲子言之。?±
《靈樞?¤官能》:?°雷公問於黄帝曰:鍼論曰:得其人乃傳,非其人勿言。何以知其可傳?黄帝曰:各得其人,任之其能,故能明其事。雷公曰:願聞官能奈何?黄帝曰:明目者,可使視色;聰耳者,可使聽音;捷疾辭語者,可使傳論;語徐而安靜、手巧而心審諦者,可使行鍼艾、理血氣而調諸逆順,察陰陽而兼諸方;緩節柔筋而心和調者,可使導引行氣;疾毒言語輕人者,可使唾癰呪病;爪苦手毒、爲事善傷者,可使按積抑痺?a?a各得其能,方乃可行,其名
乃彰;不得其人,其功不成,其師無名。故曰:得其人乃言,非其人勿傳。此之謂也。手毒者,可使試按龜:置龜於器下而按其上,五十日而死矣;手甘者復生如故也。?±
时有所隐:《内经》常言"藏之金匮","藏之兰室"。
师氏:古代主管贵族子弟教育的官员。氏,主管某一方面的官员,参《周礼》。
奉行:流行。
《易·乾·文言》:"后天而奉天时。"李鼎祚注:"奉,承行。"
惟......尔:只有......罢了。
文:文句。
[其意]博:[它的内容]广博。意:旨意。这里指内容。
理:道理。
趣:旨意。
"天地"四句:天地的物象区分,阴阳的征候序列,变化的原因说明,死生的征兆彰显。
天地与阴阳、象与候、分与列互文。
象与候,表现在外的各种现象及随四时变化的情况。
言外在的、可见的各种自然现象。
变化与死生、由与兆、表与彰互文。
由与兆,言隐藏在各种现象背后的原因、规律。
四句用排比,言下之意:
自然的各种现象与形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无所不包。
由:原由。
兆:徵兆。[占卜者因兆以得其所隐含的信息]。
变化、死生:指自然界四季的生长化收藏。
"不谋"二句:未曾商议就古今远近之事物自然相同,没有约定就深奥浅显的道理完全符合。
遐迩:远近。包括空间与时间。这里指古今远近之事物。
幽明:隐显。这里指深奥与浅显的道理。
自、斯:助词。
契:完全符合。
二句的言下之意?
讲《素问》理论具有普遍性与正确性。
"稽其言"二句:互文。言《素问》所讲的理论与实践完全符合。
稽:查考。
徵:验证。
忒:音?差错。
至道:最高理论。
宗:本原。
奉生:养生。
始:与"宗"互文。根本。这里指根本依据。
《荀子·王制》:"天地者,生之始也;礼义者,治之始也;君子者,礼义之始也。"杨倞注:"始,犹本也。"
章旨:述《黄帝内经素问》一书源流,称赞其内容博大精深。
第 二 段
天机:天赋灵机。犹灵性。
《庄子·大宗师》:"其耆(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迅发:迅,敏捷;发,聪明。
妙识玄通:"识妙通玄"的倒文。为避行文落入俗套。["语不惊人誓不休"。]
蒇谋:好的谋略。 "蒇"是"藏"的俗字。这里用作 "臧"。
[郭霭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 "蒇",熊本作"藏",《古今医统大全》 引作"臧"。脉按:查二本实皆作"蒇"。]
字形变化如下:
其中,①见包山楚简。[14]
②见长沙仰天湖二五号楚墓竹简遣策三六简。[15]汉以来易口为臣作③[16] 。
④见马王堆三号墓遣策。 [17]
⑤为③加艸,见《说文新附·卷一下》。[18]
⑥见《唐张思鼎墓志》。[19]
⑦为汉以来俗书常见写法。
⑧在宋代的韵书及字书中已有反映。
《广韵》上声二十八《狝韵》:"蒇,备也。一曰去货。" [20]去、弆古今字。"去货"义的"蒇"即"藏"的俗字。
此用《诗经》典故。
《诗·小雅·小旻》:
[毛传:"小旻,大夫刺幽王也。"]
"旻天疾威,老天爷太暴虐,敷于下土。 降临疾威到人间。
谋猶回遹, 治国之谋略邪僻不正,何日斯沮。 什么时候才会停止。
谋臧不从,好的谋略他不顺从,不臧覆用。不好的谋略他反采用。
我视谋犹,我看治国的谋略,亦孔之邛。也太多弊病。
潝潝訿訿,议论纷纷,群起攻击,亦孔之哀!这也实在太可悲!
谋之其臧,治国的谋略如果很好。
则具是违。他却全部背弃它。
谋之不臧,治国的谋略如果不好。
则具是依。他却全部依照它。
我视谋犹,我看治国的谋略,伊于胡底? 这样下去何时是尽头?
诗刺幽王(一说厉王)谋略邪僻,不任贤者。"谋臧不从,不臧覆用",郑笺云:"臧,善也。谋之善者不从,其不善者反用之。"
"臧谋"一词见于文献的用例如:
《旧唐书》卷一百八《列传第五十八》:"[史臣曰]:且(崔)旰南拒贞节,北败献诚,宜以怀来,未可力制。终致归国,岂非臧谋?向讨之,即为剧贼矣。"
又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一百二十七·杜审权传》:
"盖意有所不平,心有所未悟,辄思上问,愿审臧谋。"
《旧五代史》卷一百四十八《选举志》:"[晋天福]七年五月,敕应诸色进策人等,皆抱材能,方来投献,宜加明试,俾尽臧谋。"
诂训:同训诂。注释。
清·陈澧《东塾读书记·小学》:"诂者,古。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
黄侃:"训者,顺也。......训诂者,以语言解释语言之谓。"[黄侃述,黄焯编《文字音韵训诂笔记》P181]
"蒇谋"二句的言下之意(讲什么重要)?
诂训。
行不由迳:字面义:走路不从道路上走。
迳,径的异体字。
《论语·雍也》:"子游为武成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不以私事至家中请托--人品可知)
径:小路,斜路-->喻邪道。
出不由户:出门不从门户走。
《论语·雍也》:"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谁能出外不从门户呀?为什么没有谁沿着人生的大道走啊!)
言人立身成功必须遵从仁道。
"行不由径、出不由户"二句在文中比喻?
研究、通读《素问》,必须依靠训诂(前人的注释)。
刻意:专心致志。(削去杂念)
精:这里指《素问》的精深内容。
探微索隐:即"探索隐微"。隐、微,这里指《素问》中隐含的精深道理。
识:认识。
真要:指原文的真正旨意。
目牛无全:看牛不再看到完整的牛。原来比喻能洞察牛的内部结构。目,名词活用作动词。看。
这里比喻?
读《素问》不再感到茫然,而是能洞察其深藏的旨意,明白其中深奥的道理。
动则有成: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左传·桓公六年》:"故务其三时(致力于农事),修其五教(五伦之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有成,即有功。古成、功同义。
赞:助。
命[世]:闻名(于)[世]。命,活用作动词。闻名。
杰:指突出的人才。
时时:久不久。
间:间隔。交替。
则[周有秦公]:如。参《古书虚字集释》P602
咸日新其用:都一天天地使《素问》理论的效用创新。
日:名词活用作状语。一天天地。
新: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创新。
蒸人:众人。蒸,通"烝"。
《尔雅·释诂上》:"烝,众也。"
华叶遞荣:鲜花绿叶递相繁荣。华:"花"的古字。遞,递。
声实相副:名声与实际互相符合。副:符合。
盖教之著矣:大概是医学(《素问》)教育的显著成效。
亦天之假也:也是上天的赐予。
假,赐予。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天假之年,而除其害。"
《汉书·龚遂传》:"遂乃开藏廪假贫民。"颜师古注:"假谓给与。"
章旨:论要彻底通晓《素问》一书,必须借助正确的注释,以及前人研究《素问》的成绩。
第 三 段
弱龄:1
道:此指道家学说;道教。
夙:早年。
真经:指《素问》。
式:用。
龟镜:2。这里比喻养生的借鉴。
纰缪:pīmiù。错乱。同义复用。
不伦:没有条理。
悬隔:这里指不相连贯。悬,距离遥远。隔,阻隔不通。
施行:推广实行。
披会:阅读领会。披,翻阅。这里指阅读。
淹:久。
都dū:总合。动词。
脱简:简策脱落。
[--韦编三绝]
阙:缺失。(《大纲》: 通"缺" )
重:重复。
冠:加在上面。名词活用作动词。
鍼:"针"的异体字。
隔:割裂。
节:节录。
退、先:使......居后;使......居前。
胜:尽。音生。
将升岱嶽,非迳奚为:要登泰山,没有道路怎么上?
迳,"径"的异体字。
秦汉时期,帝王多前往泰山求仙。
奚:何。
比较:溪--河。
"{何}"的其他书写形式:害、曷、盍、胡、叚、假、遐、瑕、恶、乌。
《诗经·周南·葛覃》: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洗)我私,薄澣我衣。[澣音缓。洗]
害澣害否,归宁父母。
又《王风·扬之水》: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郑(玄)笺:"何月我得归还见之哉?"
又《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悬)貆(猪獾)兮。"--为什么见道你家满院挂猪獾。
《管子·霸形》"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其有鄉(向)乎?"尹知章注:"何不陈当言,令观(示也)寡人有所归向?"
曾伯*簠铭:"曾白(伯)*叚(怎么)不黄考万年眉寿无疆?"
《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遐不眉寿?"
《诗》:"维天之命,假以溢我。"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作"何以恤我。"(《说文通训定声》P448下)
《礼记·表记》引《诗·小雅·隰桑》:"心乎爱矣,瑕(《毛诗》作"遐")不谓矣!"--心里爱着,为什么不说呀!
《孟子·尽心》:"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
《战国策·秦策》:"秦乌能与齐悬衡"--秦哪里能同齐较量?
欲诣扶桑,无舟莫适:
要去海中的仙岛,没有船便不能前往。
扶桑:东海神树,日出之处。这里指位于东海中的仙岛。秦始皇曾派徐巿(音福)前往求仙。
《淮南子·天文训》:"日出于晹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唐代已称日本为"扶桑国"。
二句的言下之意?
想要得道成仙(登岱岳、诣扶桑),一定要取得真经(好版本)。
其人:指藏有善本的人。
方臻理要:才达到掌握要领。臻,达到。理,唐高宗名李治,避"治"讳,改为"理"字。治,掌握。
询谋:议论。同义复用。《说文》:"询,谋也。"
得失:得。这里指取得的成绩。偏义复词。
深遂夙心:很好地实现了早年的心愿。
时:当初。
斋堂:
《道藏·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卷一P15a-b:
科曰。凡造齋堂。多在東邊別院。大小寛窄。量時所宜。開門啓窗。皆令得所。當門安帳。座著天尊左右。鋪牀席氈褥竝如法。天尊前置香鑪幡華淨巾。安食牀几褥。竝須具足如法。1/15b/ 3
《雲笈七籤》 12/57a/ 3 :
當入齋堂之時。先於戸外。叩齒三通。閉目想 室中有紫雲之氣。鬱鬱來冠兆身。玉童侍左。 玉女侍右。三光寶芝。洞暎内外。呪曰。...... 畢。入戸北向。四拜長跪。叩齒二十四 通。上啓高上天眞玉晨太上道君。......
《無上祕要》 45/15b/ 9 :
道學當念遊志齋堂,講肆聖道,......
这里指道教修道或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注非。
《灵枢?¤禁服》:?°黄帝曰:善乎哉問也!此先師之所禁,坐私傳之也,割臂歃血之盟也。子若欲得之,何不齋乎?雷公再拜而起曰:請聞命于是也。乃齋宿三日而請曰:敢問今日正陽,細子願以受盟。黄帝乃與倶入齋室,割臂歃血。黄帝親祝曰:今日正陽,歃血傳方,有敢背此言者,反受其殃!雷公再拜曰:細子受之。黄帝乃左握其手。右授之書,曰:愼之!愼之!吾爲子言之。?±
环周:严密。
参详:察考。参,比较验证。详,察考。
羣疑冰释:众多的疑难都像冰溶化一样解开了。羣,"群"的异体字。冰,名词活用作状语,像冰溶化一样地
末学:后学之人。
师资:参注。
勒:汇总。
究尾明首:互文。究明首尾。
寻:研究。
会:领会。
童蒙:这里指刚学医的人。
章旨:论当时流传的《素问》版本缺点,以及自己访求并得到好的《素问》版本的经过。
第 四 段
王冰整理的条例有哪些?
坠缺:失落。
意趣:旨意。
昭[其义]:使[其义]明白。昭,形容词使动用法。
阙漏:遗漏。(《大纲》:阙,通"缺"。)
[别]目:[另外]拟定题目。目,名词活用作动词。拟定题目。
冠:加在......(之上)。活用作动词。
乖失:错误。
考校:考察比较。校,比较。音较。
光[其意]:使[其意]清楚明白。光,形容词使动用法。
错简:错乱的简策。错,乱。
碎文:残缺不全的文句。
详[其指趣]:查考[它的旨意]。详,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查考。
辞理秘密:文辞义理深藏不显(的地方)。
《玄珠》:《庄子·天地》:"黄帝遊于赤水之北,登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释文》:"玄珠,司马云:道真也。"后道家用来比喻教义的真谛。
明·孙一奎《赤水玄珠》取义于此。
朱[书]:用朱色书写。朱,名词活用作状语。
庶:也许。
厥:其。那样做。
昭彰[圣旨]:使[圣人的旨意(《素问》的旨意)]显明。昭彰,形容词使动用法。
敷畅[玄言]:阐明疏通深奥的文辞。(《大纲》:使动用法。)
列宿高悬:众星高挂天空。
宿,音秀,星宿。
古人将地球视运动的黄道附近的天空划分成二十八个不等分区域,作为观测日、月、五星运动的坐标。每个区域称一宿,其中分布若干的亮星。
列宿高悬:比喻?
《素问》内容的多而复杂。
奎、张不乱:每一星宿都各居其位,有条不紊。奎张,借代。代所有的星宿。
文中指?
[奎宿十六星,左右两半正如两髀的形状。《步天歌》中则把奎宿描述成:"腰细头尖似破鞋,一十六星绕鞋生。"奎宿一至九属于仙女座,奎宿十至十六属于双鱼座。
张宿六星,其形状像张开的弓矢,均为四、五等小星,其中较亮的是张宿二(长蛇lambda)。]
奎、张不乱:比喻?
经过整理后的《素问》篇章、文字条理分明。
深泉(渊)净滢:
《说文》卷十一《泉部》"泉 ,水原也。象水流出成川形。凡泉之屬皆从泉。"
水源不可见其深浅,泉,当为避讳"渊"所改字。唐高祖名李渊,讳"渊",改用"泉"字。
深泉(渊)净滢:深潭中的水清澈透明。
参233下(六版)/343下(新世纪版)
比喻?
《素问》艰深的文辞变得浅显易明。
避讳参考书:陈垣《史讳举例》,中华书局;王彦坤《历代避讳字汇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
鳞介咸分:水中各种生物都区分清楚。鳞介,借代。代水中所有的生物。
比喻?
深藏在《素问》中的博大精深的理论经过整理之后,变得透彻明白。
俾:使。
工徒:这里指医生。
惟:助词。起强调语气作用。
徽音:美好之音讯。徽,通"媺","长相美"的本字。这里指?
累属:连续不断。同义复用。属:连接。
岁次:
为了说明日月五星的运动和节气的变化,古人把黄道附近的一周天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分为星纪、玄枵等十二等分,叫十二次。
一、用来指示一年四季所在的位置,说明节气的变化。
二、由东向西配以子丑寅
卯等十二支,用来说明岁
星每年运行所在的位置,并据以纪年。
丑
子
亥
戌
酉
申
未
午
巳
辰
卯
寅
岁次壬寅--木星位于"析木"之次("尾箕斗"宿)。
章旨:论整理条例,以及整理自我评价。
小 结
第一段:述《黄帝内经素问》一书源流,称赞其内容博大精深。
第二段:论要彻底通晓《素问》一书,必须借助正确的注释,以及前人研究《素问》的成绩。
第三段:论当时流传的《素问》版本缺点,以及自己访求并得到好的《素问》版本的经过。
第四段:论整理条例,以及整理自我评价。
思考题:
1、王冰整理《素问》时做了什么工作?(据末段归纳,用四个双音词表达。)
2、"列宿高悬,奎张不乱,深泉净滢,鳞介咸分"四句分别比喻什么?
[秦焚书--《书》
记诵
藏于壁中
汉兴:汉承秦制,文帝除秦《挟书令》,收典籍,重觅《书》。
景帝时,知道齐伏生治《书》,为秦博士,年90余。派晁错去受学。记录本。--今文《尚书》。立于学官。28篇。
武帝时,鲁恭王扩宅,推倒孔子墙壁,--古文经典出土。其中有孔子后人孔安国传古文《尚书》。44篇,多16篇。
今古文势力相悬,利禄所系,古文未能于立学官。--私学。
汉末战乱频仍,古文《尚书》失传。
东晋--梅赜献古文《尚书》,自称孔安国本,社会上信以为真。
唐刻经,将今古文《尚书》合而为一,收入《五经正义》。
南宋朱熹提出疑问:为什么古文《尚书》反而比今文《尚书》容易读懂?
直到清初,阎若琚作《古文尚书疏证》,举出100多条证据,证明今传古文《尚书》是一部伪书。
1、--为康有为变法利用--《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提倡今文,托古改制。
2、--对儒家相传的经典证伪--惊天动地的事--崔东壁--近代"辨伪学"--顾颉刚古史辨派。]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9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