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pdf
http://www.100md.com
第1页 |
第7页 |
参见附件(273kb)。
鱼腥草种质资源的 !"#$ 分析
吴 卫!!,郑有良!
,陈 黎!
,魏育明"
,颜泽洪"
,杨瑞武#
(四川农业大学 !$ 农学院;#$基础部,四川 雅安 %#&’!(;"$小麦研究所,四川 都江堰 %!!)"’)
摘要:目的 分析鱼腥草种质资源在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方法 应用 *+,-技术对 .# 份鱼腥草种质资
源进行检测。结果 "(个随机引物中有 "# 个引物 (.(/!0) 扩增产物具多态性。"( 个引物共得到 #’’ 条扩增 -1+
片段, 其中 ."/&0的片段具多态性。每个多态性引物平均可扩增出 &/)个多态性片段。峨眉蕺菜和蕺菜种内平均遗
传相似系数 (2343567 8696:;<65=, >?) 分别为 ’/!和 ’/&@#, 二者种间 >? 值为 ’/&!@。峨眉蕺菜与蕺菜中染色体数目为
"%的细胞型间相似程度最高, 其平均 >?值达 ’/&"’。栽培蕺菜类群比其野生类群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聚类分析
表明, 利用 *+,-技术可将全部供试材料区分开, 所有材料共划分为 !(类。其中, 绝大多数 (%#个) 聚为一类, 且根据
*+,-遗传相似系数划分的类群同地理分布有一定关系。结论 (!)鱼腥草种质资源在分子水平上确实存在较大遗
传差异。 (#)*+,-标记可作为构建鱼腥草 -1+指纹图谱的有效工具。 (")鱼腥草药材道地性与环境因素有关, 但
更大程度上由其遗传因素所决定。
关键词:鱼腥草;蕺菜;峨眉蕺菜;*+,-;遗传多样性;-1+指纹图谱;道地性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B ()@’ (#’’#) !# B ’.)% B ’@
中药鱼腥草 (C3
科蕺菜属蕺菜 !"#$$#%&’( )"*+($( GHF4D$。具清热解
毒、 消痈排脓和利尿通淋等功能, 为 “既是药品, 又是
食品” 的极具开发潜力的资源之一。据 《中国植物
志》 和 《四川植物志》等记载, 蕺菜属仅蕺菜 !
种 [!, #] 。祝正银等 ["] (#’’!) 在四川峨眉山发现蕺菜
属一新种峨眉蕺菜 !"#$$#%&’( ,-,’,&.’. IJ IHF 35 ?K
IH;42, 该种在峨眉、 乐山等地俗称白侧耳根, 也作蔬
菜和鱼腥草药用。据作者初步调查, 鱼腥草种质资
源在形态特征、 产量质量及抗病性等方面均有较大
差异, 且染色体数目不尽相同 (另文报道) 。但彼此
间遗传背景、 亲缘关系尚不清楚, 故有必要运用新技
术手段加强鱼腥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标记因其操作简便、 -1+ 用量少、 ,L* 引物无
种属限制等特点,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人参 [(] 、 西洋
参 [&] 、 当归 [%] 、 石斛 [@] 、 厚朴 [)] 、 甘草 [.] 和苍术 [!’] 等
药用植物的 -1+ 指纹图谱构建、 真伪鉴定、 亲缘关
系、 遗传多样性及药材道地性研究。本文利用
*+,-技术对蕺菜和峨眉蕺菜进行遗传多样性分
析, 旨在探讨其种间、 各材料间和不同细胞型蕺菜间
遗传关系, 以及鱼腥
收稿日期:#’’#M’!M!&$
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
目;雅安三九药业科技基金$!通讯作者 G3: N O;P: (’)"&) #))#""%,QM9;6::3RFR36S!%"$ 435
草道地性产生的根本原因, 为鱼腥草资源合理保护
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也为鱼腥草药材
-1+指纹图谱的构建奠定基础。
材 料 与 方 法
材料 试验材料采自四川、 贵州及江苏等地不
同地点或同一地点不同生境, 共.#份。其中峨眉蕺
菜 (QT) # 份, 蕺菜 .’ 份。据细胞学观察, 蕺菜不同
材料的染色体数目不尽相同, 本文按染色体数目将
其划分为!#个细胞型。+, U, L, -, Q, O, >, C, V, W, X
和K 分别代表染色体数目为 "%, &(, @#, )’, )!, )#,)", )(, )%, )), .’和 !#%的不同细胞型。材料来源见
表 !。
$%"的提取 取鲜叶约 " 2在液氮冷冻下研磨
成粉末, 置于 &’ 9K 离心管中, 加入 !& 9K 预热至
%&Y的 # Z LG+U提取缓冲液 (!’’ 99E: ·KB !
G<68MCL:
[C )/’,!’ 99E:·KB !
Q-G+,#0 LG+U, #0 ,\,,’/#0! M巯基乙醇) , %&Y水浴保温 ! ] # H, 其间倒转
离心管数次, 取出离心管冷至室温。加入等体积氯
仿M异戊醇 (#(^ !) , 混匀, " &’’ <·964B !
离心 !# 964。
取上清液加入! N !’体积的!’0的 LG+U, 轻摇混匀,加等体积氯仿M异戊醇 (#( ^ !) 混匀, " &’’ < ·964B !
离
心!# 964, 取上清液加等体积异丙醇, 沉淀 -1+, 用
· % ) . · 药学学报 +75; ,H;<9;73F567; ?6467; #’’#, "@ (!#) : .)% B ..#!"#乙醇冲洗 $%& 沉淀 ’ ( ) 次, 空气中干燥后用 *+溶解备用。!"#$% & !’% ()*+*),%- "./ *’% -+01(%- +2 *’% 3%14,$"-4 1%-+01(%- +2 5%1#" 5+0**).6"%
,-./.-012
(345/6/2/61 786915) &33122:/72 %/; 3=>:.- ?=9:.=.
+@()A) B"CDEA +61:,F:348=7 G/./7- H=5I17,38>.:J=.1I
B"CDC K:8L17M, <124=7, F:348=7 N:J15 5=0:I2,38>.:J=.1I
&()A) B"CDO B8./7MP:=/,<124=7,F:348=7 *4:3Q M5/R.4 /L M5=22 /7 .41 2>/01,38>.:J=.1I
B"CDS T:7MU:,T:=7R1:,F:348=7 N:J15 5=0:I2,38>.:J=.1I
B"CDV W=7MX:=,K:7M-=7,F:348=7 N:IM12 91.R117 L:1>I2,M5/R:7M R:>I
B"CD’’ K:70:7M,W:9:7,F:348=7 *4:3Q M5/R.4 /L M5=22 /7 .41 2>/01,M5/R:7M R:>I
B"CD’) K:7M0:7M,W:9:7,F:348=7 N:IM12 91.R117 L:1>I2,M5/R:7M R:>I
B"CD’O W:9:7,F:348=7 *4:3Q M5/R.4 /L M5=22 /7 .41 2>/01,M5/R:7M R:>I
B"CD’S W:9:7,F:348=7 N:IM12 91.R117 L:1>I2,M5/R:7M R:>I
B"CDOE %1:X:=7M,F:348=7 *4:3Q M5/R.4 /L M5=22 /7 .41 2>/01,M5/R:7M R:>I
B"CDS" %1:X:=7M,F:348=7 *4:3Q M5/R.4 /L M5=22 /7 .41 2>/01,M5/R:7M R:>I
G(SO) B"CD)V ?=7>:7,Y17M248:,,4/7MP:7M *4:3Q M5/R.4 /L M5=22 /7 .41 2>/01 ......
吴 卫!!,郑有良!
,陈 黎!
,魏育明"
,颜泽洪"
,杨瑞武#
(四川农业大学 !$ 农学院;#$基础部,四川 雅安 %#&’!(;"$小麦研究所,四川 都江堰 %!!)"’)
摘要:目的 分析鱼腥草种质资源在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方法 应用 *+,-技术对 .# 份鱼腥草种质资
源进行检测。结果 "(个随机引物中有 "# 个引物 (.(/!0) 扩增产物具多态性。"( 个引物共得到 #’’ 条扩增 -1+
片段, 其中 ."/&0的片段具多态性。每个多态性引物平均可扩增出 &/)个多态性片段。峨眉蕺菜和蕺菜种内平均遗
传相似系数 (2343567 8696:;<65=, >?) 分别为 ’/!和 ’/&@#, 二者种间 >? 值为 ’/&!@。峨眉蕺菜与蕺菜中染色体数目为
"%的细胞型间相似程度最高, 其平均 >?值达 ’/&"’。栽培蕺菜类群比其野生类群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聚类分析
表明, 利用 *+,-技术可将全部供试材料区分开, 所有材料共划分为 !(类。其中, 绝大多数 (%#个) 聚为一类, 且根据
*+,-遗传相似系数划分的类群同地理分布有一定关系。结论 (!)鱼腥草种质资源在分子水平上确实存在较大遗
传差异。 (#)*+,-标记可作为构建鱼腥草 -1+指纹图谱的有效工具。 (")鱼腥草药材道地性与环境因素有关, 但
更大程度上由其遗传因素所决定。
关键词:鱼腥草;蕺菜;峨眉蕺菜;*+,-;遗传多样性;-1+指纹图谱;道地性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B ()@’ (#’’#) !# B ’.)% B ’@
中药鱼腥草 (C3
科蕺菜属蕺菜 !"#$$#%&’( )"*+($( GHF4D$。具清热解
毒、 消痈排脓和利尿通淋等功能, 为 “既是药品, 又是
食品” 的极具开发潜力的资源之一。据 《中国植物
志》 和 《四川植物志》等记载, 蕺菜属仅蕺菜 !
种 [!, #] 。祝正银等 ["] (#’’!) 在四川峨眉山发现蕺菜
属一新种峨眉蕺菜 !"#$$#%&’( ,-,’,&.’. IJ IHF 35 ?K
IH;42, 该种在峨眉、 乐山等地俗称白侧耳根, 也作蔬
菜和鱼腥草药用。据作者初步调查, 鱼腥草种质资
源在形态特征、 产量质量及抗病性等方面均有较大
差异, 且染色体数目不尽相同 (另文报道) 。但彼此
间遗传背景、 亲缘关系尚不清楚, 故有必要运用新技
术手段加强鱼腥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标记因其操作简便、 -1+ 用量少、 ,L* 引物无
种属限制等特点,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人参 [(] 、 西洋
参 [&] 、 当归 [%] 、 石斛 [@] 、 厚朴 [)] 、 甘草 [.] 和苍术 [!’] 等
药用植物的 -1+ 指纹图谱构建、 真伪鉴定、 亲缘关
系、 遗传多样性及药材道地性研究。本文利用
*+,-技术对蕺菜和峨眉蕺菜进行遗传多样性分
析, 旨在探讨其种间、 各材料间和不同细胞型蕺菜间
遗传关系, 以及鱼腥
收稿日期:#’’#M’!M!&$
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
目;雅安三九药业科技基金$!通讯作者 G3: N O;P: (’)"&) #))#""%,QM9;6::3RFR36S!%"$ 435
草道地性产生的根本原因, 为鱼腥草资源合理保护
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也为鱼腥草药材
-1+指纹图谱的构建奠定基础。
材 料 与 方 法
材料 试验材料采自四川、 贵州及江苏等地不
同地点或同一地点不同生境, 共.#份。其中峨眉蕺
菜 (QT) # 份, 蕺菜 .’ 份。据细胞学观察, 蕺菜不同
材料的染色体数目不尽相同, 本文按染色体数目将
其划分为!#个细胞型。+, U, L, -, Q, O, >, C, V, W, X
和K 分别代表染色体数目为 "%, &(, @#, )’, )!, )#,)", )(, )%, )), .’和 !#%的不同细胞型。材料来源见
表 !。
$%"的提取 取鲜叶约 " 2在液氮冷冻下研磨
成粉末, 置于 &’ 9K 离心管中, 加入 !& 9K 预热至
%&Y的 # Z LG+U提取缓冲液 (!’’ 99E: ·KB !
G<68MCL:
[C )/’,!’ 99E:·KB !
Q-G+,#0 LG+U, #0 ,\,,’/#0! M巯基乙醇) , %&Y水浴保温 ! ] # H, 其间倒转
离心管数次, 取出离心管冷至室温。加入等体积氯
仿M异戊醇 (#(^ !) , 混匀, " &’’ <·964B !
离心 !# 964。
取上清液加入! N !’体积的!’0的 LG+U, 轻摇混匀,加等体积氯仿M异戊醇 (#( ^ !) 混匀, " &’’ < ·964B !
离
心!# 964, 取上清液加等体积异丙醇, 沉淀 -1+, 用
· % ) . · 药学学报 +75; ,H;<9;73F567; ?6467; #’’#, "@ (!#) : .)% B ..#!"#乙醇冲洗 $%& 沉淀 ’ ( ) 次, 空气中干燥后用 *+溶解备用。!"#$% & !’% ()*+*),%- "./ *’% -+01(%- +2 *’% 3%14,$"-4 1%-+01(%- +2 5%1#" 5+0**).6"%
,-./.-012
(345/6/2/61 786915) &33122:/72 %/; 3=>:.- ?=9:.=.
+@()A) B"CDEA +61:,F:348=7 G/./7- H=5I17,38>.:J=.1I
B"CDC K:8L17M, <124=7, F:348=7 N:J15 5=0:I2,38>.:J=.1I
&()A) B"CDO B8./7MP:=/,<124=7,F:348=7 *4:3Q M5/R.4 /L M5=22 /7 .41 2>/01,38>.:J=.1I
B"CDS T:7MU:,T:=7R1:,F:348=7 N:J15 5=0:I2,38>.:J=.1I
B"CDV W=7MX:=,K:7M-=7,F:348=7 N:IM12 91.R117 L:1>I2,M5/R:7M R:>I
B"CD’’ K:70:7M,W:9:7,F:348=7 *4:3Q M5/R.4 /L M5=22 /7 .41 2>/01,M5/R:7M R:>I
B"CD’) K:7M0:7M,W:9:7,F:348=7 N:IM12 91.R117 L:1>I2,M5/R:7M R:>I
B"CD’O W:9:7,F:348=7 *4:3Q M5/R.4 /L M5=22 /7 .41 2>/01,M5/R:7M R:>I
B"CD’S W:9:7,F:348=7 N:IM12 91.R117 L:1>I2,M5/R:7M R:>I
B"CDOE %1:X:=7M,F:348=7 *4:3Q M5/R.4 /L M5=22 /7 .41 2>/01,M5/R:7M R:>I
B"CDS" %1:X:=7M,F:348=7 *4:3Q M5/R.4 /L M5=22 /7 .41 2>/01,M5/R:7M R:>I
G(SO) B"CD)V ?=7>:7,Y17M248:,,4/7MP:7M *4:3Q M5/R.4 /L M5=22 /7 .41 2>/0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3KB,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