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药基础 > 中医基础理论 > ... > 正文
编号:10961488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pharm44).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613kb)。

    学习目标

    1.掌握六淫疠气的概念和共同致病特点,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2.掌握七情的概念,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3.掌握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的致病规律和特点.

    4.掌握痰饮,瘀血,结石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致病特点。

    病因(致病因素):导致人体疾病的原因。

    病因范围:

    * 原发病因: 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先天因素

    * 继发病因(病理产物):痰饮、瘀血、 结石。

    病因学说:研究各种致病因素的概念、 形成、性质 、致病特点及其所致临床表现的理论。

    中医病因学说的特点

    * 依据

    1.贯穿整体观念

    2.应用类比方法

    * 方法

    1.询问病史

    2.审证求因

    * 《内经》:将病因分为阴阳两类。

    * 张仲景:将病因与发病途径结合分三类(《金匮要略》)

    * 陶弘景:一为内疾,二为外发,三为它犯 。原则上提出了"三因学说"。 (《肘后百一方·三因论》)

    * 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具体阐明了"三因学说"。

    * 1.六淫:外感病因

    * 2.疠气:外感病因

    * 3.七情内伤

    * 4.饮食失宜

    * 5.劳逸失度

    * 6.病理产物:痰饮、瘀血、 结石。

    * 7.其他病因:外伤、胎传等。

    * 概述:

    六淫为外感病因之一,气候变化或抵抗力低下时引起外感病发生。

    * 外感病:发病急骤,从口鼻、肌表侵入、先见表证。

    六淫:风、寒、暑、湿、燥、热(火)六种病邪的统称。

    正常情况:风、寒、暑、湿、燥、热(火)六气不致病。

    异常情况:

    * 六气发生太过

    * 非其时有其气 人体正气不足 发病

    * 气候变化急骤

    1.外感性:六淫致病都是人体从外感受而发病。

    2.季节性:六淫之邪的形成与季节气候密切相关。

    3.地域性:六淫之邪的形成与居处环境密切相关。

    4.相兼性:六淫之邪可单一或兼夹而致病。

    5.转化性:六淫之邪侵入人体后,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

    应用类比和演绎的思维方法,总结风、寒、暑、湿、燥、热(火)六种病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 风邪的基本概念:具有风之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特性的外邪。

    1.风为春季主气,但四季皆有风。

    2.风邪为外感病中极为重要的致病因素。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善动不居,具外越上浮、轻扬升发的特性。

    ?°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素问.太阴阳明论>)

    2.风性善行而数变:具有来去迅速、变化多端的特性。如风痹、风疹等。

    3.风性主动: 风属阳邪,其性动摇不定。如眩晕、抽搐。

    4.风为百病之长:其他五邪每多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如外感风寒,风湿,风热等。

    * 概念: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

    1.寒邪与冬季主气寒相似,致病多见于冬季,但也

    可见于其它季节。

    2. 伤寒:寒客肌表,郁遏卫阳。

    3. 中寒: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邪袭表?a卫阳被遏?a恶寒

    2.寒性凝滞: 寒属阴邪,具有凝结、停

    滞的特性(气血运行阻滞、易致疼痛)。

    3.寒性收引: 寒属阴邪,具有收缩牵引拘急等特点(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筋脉拘挛)。

    * 概念:与长夏主气湿相似、具有水湿之重浊、粘滞、趋下特性的外邪。

    为外感病中重要的致病因素。

    1. 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滞气机:阳气损伤、滞留脏腑。

    2. 湿性重浊:沉重、秽浊(痹证、淋证)。

    3. 湿性粘滞:粘着、停滞(病程缠绵、反复发作)。

    4.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邪下注。

    * 概念:与秋季主气燥相似、具有干燥、收敛、清肃特性的外邪。

    * 有温燥(初秋)与凉燥(深秋)之分。

    1.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干燥涩滞:燥为阳邪、易伤阴津。

    诸涩枯涸,皆属于燥。

    燥胜则干:燥邪伤阴、易损津液。

    2. 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

    概念:与夏季主气火相似、具有火之炎热(温热)特 性的外邪。

    为外感病中极为重要的致病因素。

    1.热为阳邪,其性趋上:燔灼上炎、发病急速、传变较快。

    2.热邪易扰心神:热性躁动、心神不宁。

    3.火热易伤津耗气:热为阳邪,热迫津泄,气随津脱。

    4.火热易生风动血:肝风内动、血热妄行。

    5.火邪易致疮疡:热盛肉腐。

    * 概念:与夏季主气火相似、具有火热特性的外邪。

    暑邪致病季节明显(夏至后至立秋前)。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热象明显

    2.暑性升散,最易伤津耗气:易犯头目、内扰心神。

    3.暑多挟湿:湿热郁阻(暑必兼湿)。

    一. 基本概念:

    疫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感病邪,是引起疫疠病的致病因素。

    疫疠:指温病中具有流行性特征的一类疾病,其中也包含一些严重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在内。

    种类:大头瘟、霍乱、天花、鼠疫等。

    1.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2.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3.一气一病,病状相似: 病位与病种的特异性。

    1. 气候反常。

    2. 环境污染和饮食不洁。

    3. 预防隔离工作不当。

    4. 社会因素。

    * 概述:

    七情内伤:引起脏腑精气功能紊乱而诱发或引起疾病的一种致病因素.

    * 特点:

    内伤病因与外感病因相对而言,其直接损伤内脏精气,可引起多种情志病和身心疾病。

    概念: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

    七情的生理:正常的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七种不同的情志反应。

    * 喜:喜乐、喜悦。心在志为喜,喜伤心。

    * 怒:恼怒、愤怒。肝在志为怒,怒伤肝。

    * 忧:忧愁、忧虑。 肺在志为忧,忧伤肺。

    * 思:思虑、思考。 脾在志为思,思伤脾。

    * 悲:悲哀、悲伤, 悲伤肺。

    * 恐:恐惧、畏惧。 肾在志为恐,恐伤肾。

    * 惊:惊吓、惊骇。 大惊主要伤心。

    (惊与恐区别:惊不自知而恐为自知,惊出于暂而恐积于渐,惊易复而恐难解。)

    * 物质基础:五脏的精、气、血

    *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 发病条件:突然、强烈、长久情志刺激,超出人体生理调节范围。

    * 发病机制:直接损伤内脏,气血阴阳失常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61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