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各地传统医学 > 民族医药 > 壮族 > 《壮医学史》
编号:10962186
第九章 第二节壮医药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近况(4)
http://www.100md.com 《壮医学史》
第九章 第二节壮医药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近况(4)
     16.壮药成药及药制用品的临床应用

    随着壮药应用的日益广泛,成药不断产生,并应用于临床每获良效。如陈氏等用中国云南金泰得制药总公司生产的三七总甙片或冲剂(滇卫药准字93第1840号)治疗出血性脑血管病1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对比,结果表明用三七总甙配合内科综合治疗出血性脑血管病,可以减轻病人的致残程度,减少病人死亡率,有进一步观察、应用的价值。孔氏报道用壮药"产妇春"浴液对231例妇女产后身痛、腹痛、自汗及盗汗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总有效率分别为97.22%、93.58%和94%。钟鸣等用"舒洁妇女药物腹带"治疗150例急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结果:治愈50例,占33.33%;显效60例,占40%;有效35例,占23.33%;无效5例,占3.33%;总有效率96.67%。结果与抗生素对照组比较疗效接近,且具有使用简便、副作用小的优点。覃俊等报道,用"舒洁药物文胸"(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研制)治疗妇女乳腺小叶增生80例,痊愈20例,显效23例,有效30例,总有效率91.25%。黄景春等用壮药"四黄生精露"(马山天然保健品厂生产)治疗贫血100例(缺铁性贫血86例,地中海贫血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8例)。结果:治愈77例,好转23例,总有效率100%。

    六、对壮医病名及"证"的认识

    (一)对病名的认识

    壮医病证名称达数百种之多,其中不少病证名称具有浓厚的岭南地方民族特色,概括下来主要有痧、瘴、蛊、毒、风、湿六大类。

    痧,又名发痧、痧气、感痧等。以全身胀累、头昏脑胀、胸腹烦闷、恶心、倦怠无力、胸背部透发痧点,甚则昏迷、四肢厥冷,或吐或泻,或寒或热,或胀或痛,或唇甲青紫为临床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多见。本病多由体弱气虚者,感受疬气、霉气、痧雾暑气等外邪,或饮食不洁,内伤肠胃导致气血阻滞而发病。感病治疗不当,每易变生他病,故有"万病从感起"的说法。痧病种类有上百种之多,涉及到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各科疾患。如按发病缓急,可分为急痧、慢痧、变症发痧等;按症状轻重,可分为轻痧和重痧;按其兼症又有哑巴痧、绞肠痧、移痧夹色、标蛇痧等;按其性质又有寒痧、热痧、暑痧、风痧、阴痧、阳痧等。治疗宜解痧毒、调气血。治疗以外治法为主,如刮疗法、熏蒸法、药线点灸疗法等,适当配以药物内服,常用配方有:①南蛇勒、马莲鞍、荆芥、藤黄连、两面针、防风、黄金木、生姜。②辣蓼、鱼腥草、老红薯藤。③棒树果、假芝麻。④山芝麻、草鞋底、两面针、古羊藤、南蛇勒。此外,成药霍香正气水(丸)、十滴水、人丹等亦可随症选用。

    瘴,据史料考证,壮族地区的瘴气症状表现多样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09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