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各地传统医学 > 民族医药 > 壮族 > 《壮医学史》
编号:10962177
第六章 第六节 治疗方法--独特丰富,简便易行(2)
http://www.100md.com 《壮医学史》
     (二)壮医灸法

    1.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本疗法原流传于壮族聚居的柳州地区,其主要传人为著名女壮医龙覃氏及其嫡孙龙玉乾壮医副主任医师。1986年经黄瑾明、黄汉儒、黄鼎坚加以发掘整理和规范,撰成《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一书。该疗法现已在全国300多家医疗单位推广使用,并传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1992年通过专家技术鉴定并荣获广西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治疗机理是:通过以壮医秘方浸泡过的苎麻线,点燃后直接灼灸在患者体表的一定穴位或部位,疏调龙路、火路气机,而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临床实践证明,本法具有通痹、止痛、止痒、祛风、消炎、活血化淤、消肿散结等作用。其应用范围广泛,适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临床病证。如感冒发热、痔疮发炎、急性结膜炎、麦粒肿、荨麻疹及其他皮肤瘙痒、痛经、软组织损伤、乳腺小叶增生、小儿厌食、遗尿、泄泻、风寒湿痹、多发性脂肪瘤等等,对于畏寒、发热、肿块、疼痛、瘙痒、麻木不仁、身痒诸证,疗效尤佳。
, 百拇医药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所需设备仅一根线、一盏灯。点灸时略有蚁咬样灼热感,迅即消失,病人无痛苦,不留疤痕,安全可靠;药线点燃后无烟雾形成,无环境污染;疗效确切,费用低廉,容易学习及掌握使用,因而特别适合在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推广使用。

    药线的制备:用苎麻搓成线,经特定壮药水(已获国家专利)浸泡加工而成,每条长约30厘米。分①、②、③号线,①号线直径l毫米,适用于灸治皮肤较厚处的穴位和癣疾以及冬天用;②号线直径o.7毫米,适用一般病症,使用范围广;③号线直径o.25毫米,适用于治疗皮肤较薄处(如面部)的穴位及小儿灸治用。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常用的穴位有几种:一是壮医特有的经验穴位;二是龙路、火路的某些浅表反应点;三是引用部分中医针灸穴位。这里简要介绍一些较有特色的点穴位。

    梅花穴:按照局部皮肤肿块的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和中部选取一组穴位,组成梅花形。适用于壮医外科病证及内科肿块。
, 百拇医药
    莲花穴:按照局部皮肤病损的形状和大小,沿其部位选取一组穴位,组成莲花形。适用于治疗一般癣病和皮疹类疾病。

    葵花穴:按照局部皮肤病损的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和病损部位取穴,组成葵花形状。适用于治疗比较顽固的癣类及皮疹类疾病。

    结顶穴:淋巴结核(壮语为"勒努")附近或周围发生炎症,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取肿大的淋巴结顶部为穴。

    痔顶穴:取外痔顶部为穴。

    长子穴:皮疹类疾病,取首先出现的疹子或最大的疹子为穴。

    脐周穴:以肚脐为中心,旁开1.5寸(即食指第二指节一指半的宽度),上下左右各取一穴,配合使用,主治谷道即肠胃病变。

    下关元穴:于脐下3.5寸(即食指、中指、无名指中部宽度再加半指宽度)处取穴,主治腹痛、阴痒、遗精、妇人带下及胞宫疾患。
, http://www.100md.com
    关常穴:以各关节周围作为常用穴位,主治痹证、关节肿痛。

    下迎香穴:位于迎香与巨茆连线中点,用于治疗感冒、鼻炎等病。

    启闭穴:于鼻孔外缘直下与唇边的连线,鼻孔外缘与口角的连线及唇连线组成的三角形中处取穴,适用于治疗单纯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病。

    鼻通穴:于鼻梁两侧突出的高骨处取穴,适用于感冒鼻塞、鼻炎等病。

    牙痛穴:位于手掌侧面,当手第三掌、第四掌指关节之中点处,主治牙痛、颞颌关节痛。

    耳尖穴:位于耳尖上,用于目赤肿痛、偏正头痛、鼻炎等。

    素茆穴:位于鼻尖正中,用于昏迷、低血压、过敏性鼻炎。

    止呕穴:于鸠尾和膻中连线的中点取穴,用于恶心呕吐。
, 百拇医药
    膀胱穴:位于水道尿闭而隆起的膀胱(壮语为"咪小肚")上缘左、中、右三点,主治尿潴留症。

    壮医药线点灸的取穴有一定规律性。根据龙玉乾壮医副主任医师及其祖母龙覃氏的经验,可概括为"寒手热背肿在梅,痿肌痛沿麻络央,唯有痒疾抓长子,各疾施治不离乡"。即:"寒手",指畏寒发冷症状重者,取手部穴位为主;"热背",指全身发热,体温升高者,以背部穴位为主;"肿在梅",即对肿块或皮损类疾病,沿肿块、皮损边缘及中心取一组穴位,五穴组成梅花形;"痿肌",指凡是肌肉萎缩者,在萎缩肌肉上选取主要穴位;"麻络央",指凡是麻木不仁者,选取该部位龙路、火路网络的中央点为主要穴位;"抓长子",指凡是皮疹类疾病引起瘙痒者,选取最先出现的疹子或最大的疹子作为主要穴位。仅此数条还不够,每一种疾病还需根据实际需要,循龙路、火路取穴,

    以提高治疗效果。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操作规范如下:
, 百拇医药
    持线:以右拇指、食指挟持药线的一端,并露出线头l~2厘米。

    点火:将露出的线端在煤油灯或其他灯火上点燃,然后吹灭明火,只留线头珠火即可。

    施灸:将线端珠火对准穴位,顺应手腕和拇指屈曲动作,拇指指腹稳健而敏捷地将带有珠火的线头直接点按在预先选好的穴位上,一按火灭即起为一壮。一般一个穴位只灸一壮(梅花、莲花、葵花穴等除外)。

    操作时必须掌握火候,以线头呈"珠火"时效果最佳,切忌明火点灸。手法一般是"以快对轻"、"以慢对重"。灸时有蚁咬感或灼热感,不要用手挠,以防感染。施灸时点1次火灸1壮,再点再灸。一般每天点灸1次,依据病情确定疗程长短。

    1.火功疗法

    是采用经过加工炮制的药枝,点燃熄灭明火后,用两层牛皮纸包裹熨灸患者身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疗法。火功药用材料取追骨风、牛耳风、过山风、五风藤、吹风散等药枝条各一截,长15-20厘米,晒干后,用生姜、大葱、两面针、黄柏、防己等加人白酒浸泡,7天后取出晒干备用。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腹痛、久泄、胃下垂、瘰疬等证,每天施灸1次。
, http://www.100md.com
    3.四方木灸法

    是火灸疗法之一。其法是取四方木皮(为豆科植物无忧花的干燥树皮)500克(锯成长20~30厘米,宽3~4厘米若干段),占固500克,红花100克,加入60%~75%乙醇300毫升中,浸泡15天,取出四方木皮晒干备用。过滤去渣的药液即为"治骨酊"。使用时,根据不同的发病部位,选用大小适中的纱布2-3层,以治骨酊浸湿后,平敷于病位,外加能盖过纱布的厚皮纸一张,然后将备好的四方木皮在酒精灯上燃成炭状,仅烧木皮的外层,每次烧长1~3厘米,烧至木皮全层二分之一着火,要求着火深度足而叩打时不溅炭块为好,将着火端在厚皮纸上叩打,打至局部发热,要注意叩打有节奏而用力均匀,并不断移动叩打部位,防止局部烫伤起泡,叩打至纱布药液干为合适。每天1次,每10天为1个疗程。此法常用于治疗骨质增生。

    4.水火吹灸疗法

    是流传于壮族民间的专治疖肿的一种疗法。方法是,先用清水喷淋于疖肿面上,然后用艾条对着疖肿熏灸,距离以患者能忍受为度。一边灸一边用嘴对着肿面吹风,待肿面水分将干时再行喷淋吹灸,如此反复施行,每个疖肿吹灸15分钟,每天2次。
, http://www.100md.com
    5.灯花灸疗法

    又名灯火灸、灯草灸。是用灯芯草蘸植物油,点燃后直接或间接灸灼病变部位或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其法分明灯灸、阴灯灸、余热灸三种。明灯灸方法:将点燃的灯芯草慢慢地向穴位移动,并稍停瞬间,待火焰略变大,则立即垂直点触于穴位上,随之发出清脆的"啪"声,火亦随之熄灭,一般1次1~15壮。此法多用于治疗急性病和急救用。阴灯灸方法:施术者左手持点燃的灯芯草,左手拇指压一下点燃的灯芯草,利用拇指温度压在病人的穴位上,每穴施灸2~3次。此法多用于治疗小儿科疾病和慢性疾病。余热灸方法:用灯芯草1~3根浸油后点燃,待灯芯草烧燃后即把火吹灭,利用灯芯草的余热点在病人穴位上。此法常用于治疗腹泻等疾病。

    6.鲜花叶透穴疗法

    是将鲜花或叶子置于所治病症穴位上,用燃线香或药根枝点燃,隔花叶灸灼,通过鲜花芳香之气,绿叶浓厚之味而达到调节脏腑,祛秽辟邪,通窍宁神,除病康复的一种疗法。该法根据病症选择治疗用穴,结合壮医天地人与花木生机同步运行的认识,按岁气物候季节采用鲜艳春花、绮丽夏花、金碧秋花、献瑞冬花。凡当节令鲜花如含苞、初展、开放、盛开、敛容等花瓣及嫩叶、玉叶、绿叶、碧叶、红叶、金叶等叶片,均可选用。该法材料丰富,易学易用,施治安全,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的疾病救治。
, http://www.100md.com
    7.麻黄花穗灸疗法

    是将浸泡过药水的麻黄花穗点燃后以拇指直接按压在某些穴位上而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制作方法:取硫磺15克、乳香6克、没药6克、丁香3克、松香3克、桂枝6克、雄黄15克、白芷6克、川芎6克、杜仲12克、枳壳6克、独活6克、细辛3克、炮甲6克、两面针6克、通城虎6克、金不换6克,加95%酒精500毫升浸泡3周,取过滤液加入冰片3克、麝香1克,再加入适量的3厘米长的麻黄花穗浸泡,密封备用。此法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头痛、头晕、体癣、手脚麻木、痧病等。

    8.竹筒灸疗法

    竹筒制法:取一根长约8厘米,直径4厘米左右之竹筒,一端留住竹节,另一端锯掉竹节,然后在距开口端2埂米处分别开两条长方形气槽,宽约2厘米,长达另一端之竹节。施灸时,先用野芋头切成厚度约2毫米之薄片,粘贴于竹筒的开口端,然后植入艾绒,平气槽(2厘米处)为度,点燃艾绒,以粘贴野芋片的一端轻压在痛处或选取的穴位上,待到局部感觉热甚(能忍受为度),再重压竹筒,使热感消失,约过10分钟即可。此法常用于治疗各种痹证、腹痛、腰痛等病证。
, 百拇医药
    9.艾灸疗法

    是壮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分艾炷灸、艾卷灸两种。艾炷灸是用艾绒制成大小不同的艾炷备用。使用时将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灸或隔药(姜、蒜、盐、蛤蟆皮等)灸。艾卷灸又称艾条灸。其法可分4种:①温和灸:将艾条点燃·端,靠近穴位熏烤,至病人感觉温热舒适,就固定不动。灸至皮肤稍起红晕即可,一般灸10~30分钟。②回旋灸:将点燃的艾接近灸的部位平行往复回旋熏灸(距皮肤约3厘米),每次灸10~30分钟。③雀啄灸:将艾条点燃一端后对准穴位,如小雀啄米一样的一起一落、忽近忽远的施灸,每次灸5分钟。④实按灸:将药艾条点燃后裹上10层油纱纸或3~5层棉布,乘热按到穴位上,使热气透达深部而发挥治疗作用。艾灸具有通经活络,理气祛寒,回阳救逆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虚寒性疾病,如腹痛、风湿骨痛、泄泻等。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