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临床 > 中医病因病机学 > 第三篇 病机
编号:10962357
第十七章 津液病机
http://www.100md.com 《中医病因病机学》
     津液是包括津和液在内的液态精微物质的总称。津腋来源于水谷,分布于全身。其质有清稠之不同,质清而稀薄者为津,质浊而稠厚者为液。津主要分布于肌肤体表,以荣泽皮毛,润养肌肤,滋润空窍,运行于血脉之中,为血的组成部分。液则主要内渗于脏腑,以濡养内脏,充养骨髓、脑髓和滑利关节,同时也有润养肌肤、空窍的作用。故《灵枢?决气》说:"膀理发泄,汗出凑溱,是谓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曲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津液总的属性为阴,故常称作"阴津"或"阴液",若分而言之,则津又属阳,液则属阴。津液之见于外则为汗、泪、唾、涕、尿等。

    总之,潍液来源于水谷精微,在生理上都具有滋养和润泽作用,是构成人体"正气"的重要成分之一。津相液彼此又可以相互转化与补充,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密切关联,很难截然分开,故常常津液并提。当津液的生成转化,流行敷布及其生理功能,因病邪侵袭或其它因素影响而失常时,即可发生病变,从而影响到人体的健康甚至生命的安危,它主要表现为津液不足和津液停蓄两个方面。因此,津液病变的发生机理和演变规律,就是津液病机。

    《内经》对津液的生成、气化、运行、分布,以及生理作用、病理变化等,曾广有论述。首先关于津液的生成,认为津液来源于水谷,经过胃的受纳、腐熟、化为精微,再经脾的吸收和运化、输布,肺气的通调宣发,肾的摄纳、蒸腾和三焦阳气的温煦流行,从而运行于人体的上下内外。津液在全身发挥濡润滋养作用之后,则下达于肾,经肾气"济泌别汁"和分别清浊,一方面将其中清的部分,经肾阳蒸腾上达于肺,再由肺气宣散敷布于全身;另一方面,又将其中浊的部分下注膀胱,成为尿液,通过小便排出体外。

    《内经》把津液的这一气化过程概括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素问?经脉别论》)。关于津液的化生、敷布、吸收、排泄等调节功能,除了肺、脾?肾三脏外,三焦也起着主要作用。

    《灵枢?决气篇》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灵枢?营卫生会篇》说:"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素间?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这些记载说明,通过三焦把肺、脾、肾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津液化生、吸收、敷布和排泄的系统,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利者,为液"《灵枢?五癃津液别》)。只有三焦气机调和,才能宜通水液,灌溉周身。如果"三焦不泻,津液不化,水谷并于肠胃之中,别于回肠,留于下焦,不得渗膀胱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07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