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临床 > 中医病因病机学 > 第三篇 病机
编号:10962367
第二十一章 六气病机
http://www.100md.com 《中医病因病机学》
     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在一年四时中六种不同气候的表现。在正常情况下,这六种气候是万物生长发育、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一般并不致病。只有当这些气候的变化出现太过或不及,以及非其时而有其气的时候,才会伤害万物,引起疾病。当然,也有由于正气衰弱,即使对正常的六气变化,也难以适应而发生疾病的。因此,所谓"六淫",其含义除了反常的六气变化外,还应包括引起虚人发病的正常变化在内。这就是本章以六气而不是以"六淫"名病机的理由。凡以六气为病因引起的病理变化及其传变、转归的机理,即称之谓六气病机。

    关于六气为病的机理,在《内经》中已有丰富的论述,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说明六气侵袭人体,可以引起复杂的病理变化,导致多种疾病发生。同篇所总结的著名的"病机十九条",对六气为病分门别类地作了简要归纳,并以之与五脏病理结合起来讨论,为深入认识六气病机奠定了基础。汉?张仲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对风.寒、湿、暑(中喝),火热之气为病,均有不同程度的论述,而于寒气为病尤其深刻地作了总结。金?刘元素以《内经》理论为本,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着《素问玄机原病式》一书,对"病机十九条"大加阐发,其中,关于六气病机方面,提出"六气皆以火化"的见解,阐述了风寒湿燥与火气之间在病理上的联系和演变规律,并首倡"诸涩枯涸,干劲缴揭,皆属于燥"之说,弥补了《内经》燥气病机的不足。清?叶天土综合历代医家关于温热病学的成就,对温热病卫、气、营、血的演变机理作了系统地总结和论述。与此同时,薛生白在其名著《湿热病篇》中,对湿热为病的机理作了深入的阐发。总之,自《内经》以下诸家,各对阐发六气病机的某一部分作出了贡献,充实了六气病机学说的内容,使之日臻完善,成为中医病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 http://www.100md.com
    六气病机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体在不同的时令条件下,分别感受六淫之气侵袭所致。而六气变化,分属于一年四季,各有所主,故六气为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例如:春季多风气为病,夏季多暑(火)气为病,长夏多湿气为病,秋季多燥气为病,冬季多寒气为病等。六气为病除与季节气候变化有关外,与居处环境的联系也很明显。如长期生活在南方,气候炎热,雨水充盛,则多湿热为病;久居北方,气候严寒,雨水极少,则多病燥、病寒;若地处阴暗、卑湿,或以水为业,则易为湿气所伤而发病。

    六气既可单独使人致病,又可两种以上相兼而为病。如春为风令,但春气已温,故常风中夹温而为风温、风热之证;夏为暑令,但长夏之时,湿气已盛,此时天暑下逼,地湿上蒸,人在气交之中,而成暑湿、湿温之病。又如秋季,为燥气主令之时,若为初秋,则为夏季炎暑之未,余热未尽,与燥相合伤人,则为温燥:而在深秋,时已近冬,其气已凉,与燥相合伤人,则为凉燥。冬季寒气独盛,但风气可行于四时,又可风寒搏结伤人,为风寒感冒之类。六气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可以相兼为病,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如风寒湿燥皆从火化;热极可以生风,热甚可以伤耗阴津而从燥化等,都是六气为病的特点。
, 百拇医药
    就六气感受的途径而言,有从肌表侵入,或从口鼻感受,或两者同时感邪。如"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温邪上受",寒伤太阳,"夏暑发自阳明","燥伤于上","湿伤于下"(《外感温热篇》)等。

    六气的感受,与体质状态也有一定的关系。由于人体之虚有气血阴阳之分,五脏六腑之别,而六气性质又各有不同,因此,不同的体质对六气的感受及其为病后的发展演变,亦有差异。如元气素虚、肌表腾理疏松者,易病于风气。素体阳虚或阴盛之体,易病于寒气,或感受其它邪气也易从寒化。素禀阴虚或阳旺之躯,易病于火(温热)之气,或感受其它邪气也易从火化。若心气亏虚、心血不足者,至夏每伤于暑气;肺中阴津亏涸者,入秋易病于燥气,且于感受它邪为患时,亦有燥化之可能。脾虚湿盛者,每易为湿气所伤,而致外湿引动内湿为患。这就是体质状态对六气的易感性。不仅如此,六气为病损伤五脏的倾向性亦各不同。如《素问.咳论》说:"五脏各以其时受病","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说明燥易犯肺,风易伤肝,暑易乘心,湿易犯脾,寒易伤肾。
, 百拇医药
    由于人体正气有强弱,脏腑有虚实,因而受邪的病位不同,而六气又各有不同的性质,所以,六气病机的传变、转归,有不同于其它病机演变的特点。一般六气感受之初,多经皮毛或口鼻侵入人体,若正虚不甚,抗邪有力,不仅能使病变局限在肌表或经络,且可迅速驱邪外出,其病很快痊愈;反之,若邪气强盛、正气虚衰,不能将邪气战而胜之,邪气遂乘隙由表入里,渐次深入,病势日即趋深重。总的说来,六气病机的传变和转归形式,具有如下特点:其一,由表入里、由浅入深。传变呈渐进性,病变由轻而重;其二,直中。病邪不从阴经或卫分传入,发病就出现阴经或营血的病理变化;其三,理证传表。即里邪出表,如阴经病转变成为阳经病,或邪由血分、营分而转出气分、卫分,这是正气渐复、抗邪外出的结果,是疾病向愈的佳兆。此外,六气病机的传变与转归,尚与治疗措施之得当与否密切相关。若治疗及时得当,其病多不内传而易外解,或虽已入里,仍能向外透解而趋于痊愈。若治疗失时,或治不如法,则每每导致病情加重。

    此外,关于"内六气"之说,一方面是指在时令反常情况下,人体自外界感受六气后导致疾病发生的一系列内在病理变化,另一方面,是指人体自身阴阳失调,气血障碍,以及脏腑功能紊乱所形成的类似风、寒、湿、燥、火等内在的病理因素。为了与感受于外界的六气相区别,特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火、内燥,而总名之曰"内六气",但因无"内暑",所以,实际上是"内五气"。因为"内五气"与外感六气,在发病过程中常相互影响;如外风引动内风、内湿招致外湿等,而且二者在病因性质、致病特点上又颇多相似,故一并讨论。

    第一节 风 气 病 机200

    第二节 寒 气 病 机202

    第三节 暑 气 病 机203

    第四节 湿 气 病 机205

    第五节 燥 气 病 机208

    第六节 火 气 病 机210

    第七节 六气相兼与从化病机21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