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各地传统医学 > 民族医药 > 壮族 > 《壮医学史》
编号:10962178
第六章 第六节 治疗方法--独特丰富,简便易行(1)
http://www.100md.com 《壮医学史》
     壮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且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并积累丁大量的单方、复方、秘方、验方。这些壮医方药,一部分是专病专方,一部分是根据壮医的基础理论指导而灵活组方选用。壮医的治法内容丰富,分为外治法、内治法和其他疗法。强调及时治疗,并十分重视预防。

    壮医认为人体的大多数疾病,主要是因正气虚而受到痧、瘴、蛊、毒、风、湿等有形无形之毒的侵犯,致使天地人三气同步失凋,或人体"三道"、"两路"运行不畅,功能失调而致。故在治疗上十分强调祛毒或解毒,既重视内治,更重视外治。用药比较简便,贵在精专,组方一般不超过五味。补虚则多配以血肉有情之品。

    一、内治法

    壮医内治法是根据壮医基础理论,配药组方,煎汤内服以达治疗目的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首先审察病因,确定治法,然后按壮医用药原则选择药物,组成方剂。组方不过数味,甚则单味,而用力较专,取精而用宏。传统方剂有运气、行血、解毒、通结、导滞、摄纳、制约、化生八大类。其中运气、行血、解毒之方最多。运转气机、行血养血,则气血调和,根本自固;解毒,则邪去正安、机体康复;通其郁结,导其淤滞,摄其精华,制约三部,化生精血,皆针对病机适宜施用,以获全功。
, http://www.100md.com
    壮医认为,药物自口直接进入谷道,通过龙路、火路网络输送而达病所,从而起治疗作用。在遣方用药上,以辨病论治和对因治疗为主,也讲究辨证论治,作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如对瘴疾,针对瘴毒,选用青蒿、槟榔、薏苡仁等药物;对痧病,选用救必应、金银花、板蓝根、三叉苦、山芝麻、黄皮果等方药;对淤病,选用田七、桃仁、赤芍、苏木等药物;对疮肿,选用大青叶、蒲公英、地丁、七叶莲、两面针等药物。是为对因治疗。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兼症,结合对症治疗的药物,如外感热毒痧症,咽痛甚者可加毛冬青、鱼腥草、穿心莲、玉叶金花之类;咳甚加瓜蒌根、十大功劳、百部、穿破石之类。

    由于壮医强调辨病为主,因此在治疗上大量使用专病专方。现已收集的数千条壮医药专病专方,广泛应用于壮医临床各科,有的确实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从历史上著名的陈家白药、甘家白药,至现代广泛应用的百年乐、大力神、三金片、鸡骨草丸等成药,都是在验方、秘方的基础上研制而成。其他如胃病用山白虎胆、一枝箭、过江龙、金不换;痨病用不出林、铁包金、石油茶、穿破石、黑骨风;红白痢用凤尾草、地桃花、金银花藤;骨折用天青地红、小叶榕、七叶莲、泽兰、鸡骨草、两面针等,不胜枚举。
, 百拇医药
    对于以虚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壮医治疗以补虚为主,并主张多用动物药。如妇女花肠虚冷无子者,以山羊肉、麻雀肉、鲜嫩益母草、黑豆配合作饮食治疗;气血虚弱,兼有风湿,颈、腰、肢节疼痛,历年不愈,每遇气交之变而加剧者,主张多进食各种蛇肉汤,或穿山甲汤,或乌猿酒;对阴伤干咳者,喜用猪肉、老母鸭、水鸭或鹧鸪煲莲藕。壮族地区动物药十分丰富,因而运用血肉有情之品以补虚,成为壮医用药的特点之一。

    二、外治法

    壮医外治法是通过外部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治疗方法。壮医认为,各种外治方法的治疗作用,归纳起来一是调气,二是祛毒。在内容上包括外病外治和内病外治两个方面。如疮痈疔毒、水火烫伤用壮药外敷,属外病外治;疴呕肚痛、遗尿泄泻用药线点灸,属内病外治。在具体施治上,又分药物外治和非药物外治两大类,或者两者结合使用(如药线点灸、药刮疗法)。壮医外治法内涵十分广泛,方法丰富多彩,疗效奇特显著,在我国传统治疗方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已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重点发掘整理的民族医药科研课题。
, 百拇医药
    壮医外治方法已知的就有数十种之多,兹简介已经进行发掘整理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且行之有效的疗法如下:

    (一)壮医针法

    1.火针疗法

    常用的火针疗法有三种:①用自行车钢线或布伞钢线一截,长lO~15厘米,一端磨尖,一端安装木柄,即成火针。使用时,以棉花加少许硫磺粉卷于针尖上,蘸上茶油或花生油,点燃烧热,待火熄后,迅速点刺在治疗的部位上。此法常用于治疗淋巴结核、胃痛、腰腿痛等病。②用l0号或12号注射针头装上木柄即成火针。此法多用于治疗淋巴结核。方法是先用笔在结核部位划出结核大小,然后常规消毒,用1%普鲁卡因局部麻醉,约过3分钟后,将火针置于酒精灯上烧红,然后迅速刺人结核部位,先刺周围1圈,再在中间刺若干针,每次可连刺20~25针,刺后涂以少许消炎膏。③用3根8号缝衣针分成三等份呈品字形固定在直径约o.8厘米的小圆木或铁质圆管上,露出针尖约o.5厘米即成。使用时,先将针尖蘸上花生油或茶油,然后置于酒精灯上烧红,迅速刺人患者病位上,每病位刺1针,5~6天刺1次,1个月为1个疗程。此法多用于治疗淋巴结核、子宫癌、鼻咽癌、脑血管瘤、骨髓瘤、甲亢等病。
, 百拇医药
    2.针挑疗法

    针挑疗法是用大号缝衣针等针具,根据病症选择体表上某些部位或穴位,运用不同手法挑破其浅层皮肤或挑出皮下纤维而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外治方法。操作方法:先选好针挑点,即根据病症选择穴位或体表上的病理阳性反应点。常规消毒后,用针对准针挑点下针。其手法有:浅挑、深挑、急挑、慢挑、轻挑、重挑、跃挑和摇挑8种。针挑方式有:点挑、行挑、丛挑、环挑、散挑和排挑6种。一般一个针挑点可反复挑几次,挑后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创口。此法常用于治疗痧病、疳积、痔疮、痈症、腰痛等病证。

    3.挑痔疗法

    挑痔疗法是针挑疗法之一,常用于治疗炎性外痔、肛门瘙痒、轻度脱肛等病证。方法是,首先在腰骶部寻找痔点:形似丘疹,稍突起或不突起皮肤,如针头大小,圆形,略带光泽,颜色为灰白色、棕褐色或淡红色不等,压之不褪色,有的痔点上还长有一根毛。其次常规消毒,以缝衣针将挑治部位的表皮纵行挑破o.1~o.2厘米。然后深入表皮下挑,将皮下白色纤维样物均挑断。病人稍疼痛,一般不出血。挑尽后,用碘酒消毒,贴上1平方厘米胶布即可,1次不愈者,隔1~2周再行挑治。
, 百拇医药
    4.挑痧疗法

    挑痧疗法是针挑疗法之一。方法是用左手食指和拇指,将治疗部位皮肤捏起,右手持缝衣钊刺入提起部位皮肤深层,然后将针尖向皮肤外挑出细丝样组织,用刀月将细丝切断,每次挑切5~7条即可,挑毕在挑切部位敷上少许火柴头(研粉)。本法常用于治疗红毛痧、老年性白内障等。

    5.挑疳疗法

    挑疳疗法是针挑疗法之一,专治小儿疳积。操作方法是用消毒过的缝衣针挑刺四缝穴、长强穴、大椎穴、足三里等穴位,挑刺四缝穴以能挤出黄色粘液为宜。每7天1次,2次为1个疗程。

    6.陶针疗法

    陶针疗法是用陶瓷片或磨制成针状的医疗用具在病人体表相应的穴位按压,刺割至皮下出血以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此法是古代壮医传统医疗技术之一。该法按刺激方式方法,分点刺、排刺、行刺、环刺、丛刺、散刺、集中刺及扩散刺等。按刺激的强弱,则分有重刺、轻刺、中刺、放血刺、挑疳刺等类别。凡热证、表证、阳证及上部或气分病,用补虚泻实,重上轻下手法;寒证、里证、阴证及下部或血分病,用泻实补虚,重下轻上手法;寒热交错、虚实相兼、半表半里及偏于中部之病,则用中部平刺、两胁轻刺手法。刺后用碘酒、酒精或生姜片消毒即可。此法常用于治疗小儿夜啼、中风、中暑、急慢性惊风等病证。
, 百拇医药
    7.麝香针法

    麝香针又称麝针,是取麝香、菊艾、菖蒲、辣蓼、草果、独瓣大蒜各适量,阴干或微火烘干后,用一块20厘米见方的棉布将上药包裹扎紧如鸡蛋大,包裹时插上缝衣针作针头,用竹筷或竹竿作针柄,扎紧即成。使用时将麝香针针头置桐油灯或茶油灯上烧,待针头发热微红后,迅速频频扎刺患者疼痛部位皮肤,针头冷却后又继续烧热刺扎,如此反复操作,针刺深度以穿透真皮为度,一般每平方厘米刺5~10针,针好后,用角筒在针刺部位角疗,一般针刺部位需角1~2遍,角的时间以lo分钟左右为宜。此法多用于治疗风湿性疼痛、陈旧性跌打损伤等疾病。

    8.颅针疗法

    颅针疗法是根据壮医"巧坞"网络系统分布,以发旋穴为中心,采取颅外定穴,以治脏腑气血躯肢百节之病的一种特殊疗法。

    9.跖针疗法

, http://www.100md.com     跖剖疗法是根据壮医脉络分布及跖面网络点与脏腑相关理论,针刺足跖66个穴位点而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此法主治五脏六腑、头面、躯干、肢体各种疾病,如针刺跖心的症根、瘕根、积根、块根等穴,对一些奇难杂症的治疗有独到之处。

    10.旋乾转坤针法

    旋乾转坤针法是壮医的一利,传统金针疗法。该法遵循壮医针砭石法"轻刺阳证、重刺阴证、平刺和中"的实践经验,以轻飏、凝重两种基本手法交互运用,组成三度运针节度。基本手法:先审证、选经、取穴。然后用直式或横式执针法进针,得气后再按下述法度运针:①旋乾:旋针用力要轻,旋动较速,运针浑圆。以针柄悬穴无所阻,柄端必能在小幅度内摆动,术者可导之划成虚圆,进退少许,出入矫捷,多用轻旋,功力轻飓而温和。以回旋9次为一度,一个旋乾度用一长画"-"(即乾爻)表示。②转坤:转针用力较重,转动要缓,运针直方,以针柄有一复压支点,柄端抵实不致摇动,但针尖在穴位内反复小幅度摆动,术者可导之指间四隅而划正方,进退少许,升降顿挫,多用重转。以回转6次为一度,一个转坤度用两短画"--"(即坤爻)表示。同时还将这两种手法与八卦爻象配合,组成三度八法。该法主治怔忡、痼痹等疾病。
, http://www.100md.com
    11.神针疗法(微型刀针疗法)

    神针疗法是采用微型刀针,选择压痛最明显点入针,然后行小剥离给予强刺激而达到治病效果的治疗方法。微型刀针选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刀针分为柄、体、尖三部分。刀柄呈扁方形,直径约10毫米;刀体粗1毫米,长度有80毫米和65毫米两种规格。一般颈、胸背、关节选用短刀针,臀、腰等处用长刀针。使用方法:常规消毒压痛区,选择压痛点最明显处入针,针与皮肤呈45度刺入,经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肉或骨膜,当刀针刺入病变区时针感最强(酸胀感),并放射至相应部位,此时即停止进针,将针向上下左右方向摇动作小剥离后即可拔针,拔针后在入针处加压片刻以防渗血。每次l~3处,每处2~5分钟,每4~5天1次。常用于治疗腰腿痛、臀肌筋膜炎、关节痛等病证。

    12.耳针疗法

    耳针疗法是通过刺激耳郭或某耳穴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耳针疗法共有18种,常用的有毫针法、压丸法、放血法、药物注射法等4种。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麦粒肿、牙痛、神经衰弱、痛经、胃痛等疾病。
, 百拇医药
    13.温刮缚扎刺法

    该法为壮族民间治疗痧病的一种常用疗法。其操作方法是:患者正坐或侧卧,暴露胸背部及上肢,术者站在患者的左侧或右侧,两手分别在胸背部由轻而重、山下至上均匀地刮,至皮肤微红润为宜,继而刮至肩肘部,然后以浸过油烘热(适度)的纱布自肩部环绕缚扎至距指端1~3厘米处,用生姜或老蒜消毒指端皮肤,以三棱剖针刺放血少许,松开纱布按摩缚扎处3分钟,接着用烘热的桐油擦胸口(膻中穴)和足心(涌泉穴),最后用艾条温和灸此两穴,令全身微微出汗为宜。每天1次,2次为1个疗程。

    14.刺血疗法

    刺血疗法是用针刺人体表的某些穴位,运用挤压或拔罐等方法使针眼出血而达到治病效果的一种简便疗法。方法是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不同的刺血穴位,如跌打损伤可在淤斑块的中心及其边缘或上下左右取放血点。常规消毒后进针,深度o.3~o.5毫米,快进快出,然后在每个针眼挤血或用

    拔罐法吸血,一般每个针眼出血0.1~o.5毫升为度。该法常用于治疗各种痧病、闭合性跌打损伤、外感发热、腰腿痛等。,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