笫九章 第一节 化脓性骨髓炎
http://www.100md.com
《中医骨伤学》
骨髓、骨皮质和骨膜由于化脓性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炎症称化脓性骨髓炎。好发于四肢长骨的干骺端,尤以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最多,脊柱也偶有发生。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溶血性链球菌。
因化脓性骨髓炎主要表现是附着于骨的深部脓疡,所以祖国医学称之为附骨疽。隋代《诸病源候论》把本病分为附骨痈和附骨疽两种类型。化脓性骨髓炎按病情发展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慢性者常反复发作,多年不愈,慢性骨髓炎也可有急性发作的临床表现。
一、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认为邪热之毒是骨髓炎的致病因素,正气虚弱是其发病的基础,损伤是其常见的诱因。
1.邪毒注骨:由于患疔毒疮疖、麻疹、伤寒等病后,余毒未尽,久而不解,深蕴于内,热毒内盛;或六淫人侵,化热成毒,蕴热酿脓,发为本病。
2.外伤感染:凡开放性损伤,邪毒直窜入骨,阻塞经络,久而化热,热盛腐骨,附骨成痈;或跌打闪挫,气血凝滞,邪毒乘虚而人,积瘀成痈,借伤发病。
, http://www.100md.com
3.正气虚弱:由于正气内虚,毒邪侵袭,正不胜邪,毒邪不能外散反而深窜入骨,繁衍为害,蕴郁成脓;这是本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化脓性骨髓炎的感染途径是:细菌从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灶经血液循环传播至骨骼,称血源性骨髓炎;由开放性骨折、损伤后外界致病菌直接感染而引起;邻近软组织感染直接蔓延到骨骼。血源性骨髓炎有典型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其他两类基本与之相似。
现代医学认为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最常发生于小儿长管骨的干骺端。小儿长管骨生长活跃,干骺端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血流缓慢,血中细菌容易在此沉积。或因外伤使干骺端毛细血管网破裂出血,局部抵抗力降低,易受感染。或因全身性疾病、营养不良等,使全身抵抗力下降。或因身体其他部位有活动性感染病灶,如扁桃体炎、疖、痈、咽喉炎、中耳炎等,这些部位的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菌血症并传播至骨内,在于骺端生长繁殖,形成感染灶。
小儿骺板是一道屏障,脓肿不易穿过骺板进入关节腔。但当干骺端位于关节囊内(如股骨颈位于髋关节囊内),则脓肿可穿破干骺端骨皮质而进入关节。成人骺板融合,屏障消失,脓肿可直接穿人关节,形成化脓性关节炎。
, 百拇医药
血源性骨髓炎的病理特点是骨质破坏、坏死和新骨形成互相并行。早期以破坏、坏死为主,后期以新骨形成为主。 ·
当骨内感染病灶已形成后,其发展后果取决于病人的抗病能力、细菌的毒力和治疗措施。身体抵抗力强、细菌毒力低、治疗及时,病变可能痊愈或形成局限性脓肿。身体抵抗力弱,细菌毒力强,治疗不及时,则病灶迅速扩大而成弥漫性骨髓炎。此时病灶内的脓液首先在骨髓腔内蔓延,再经骨小管(哈佛管和福尔克曼管)达骨膜下,形成骨膜下脓肿。也可先穿破干骺端的骨皮质,达骨膜下,形成骨膜下脓肿,再经骨小管进入骨干骨髓腔。骨膜下脓肿继续增大可穿破骨膜,进入软组织,形成蜂窝织炎或软组织脓肿,然后穿破皮肤,流出体外,形成窦道。此后急性炎症的症状渐消退,临床上转入慢性骨髓炎阶段。
当脓肿将骨膜掀起时,骨皮质表层失去血液供给而坏死。脓液进入骨髓腔、哈佛管和福尔克曼管后,骨内的供血被阻塞,整个骨干或其一部分因缺血而坏死,在死骨周围形成炎性肉芽组织,逐渐将死骨的边缘吸收,死骨与主骨逐渐分开,而影响骨的坚固性,此时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
, 百拇医药
在死骨形成的同时,病灶周围的骨膜因炎性充血和脓液的刺激而产生新骨,包围于原骨干之外,称为"包壳"。包壳上常有多个小孔与皮肤窦道相通,脓液经此窦道流出。包壳将死骨和感染的肉芽组织包围于其中,形成感染的骨性死腔。小块死骨虽可被吸收或经窦道排出,或经过"爬行替代"作用而被新骨形成所替代,但大块死骨则长期留于其内。死腔不能闭合,感染不能消灭,成为慢性骨髓炎的病理基础。临床上一般将化脓性骨髓炎病程分为两期,发病后4周左右,死骨未形成前为急性期,以后逐渐转为慢性期。
当急性骨髓炎炎症消退后,若有死骨、窦道、死腔,即为慢性骨髓炎。由于急性骨髓炎未能及时控制,产生大块死骨,虽然脓液穿破皮肤后得以引流,急性炎症逐渐消退,但死骨未能排出,其周围有包壳形成,形成死腔,经常有分泌物自窍道流出。死腔内含炎性肉芽组织、脓液、死骨、瘢痕组织和残留细菌。
有时窦道虽能暂时愈合,但因脓液得不到引流,或当病人抵抗力降低时,急性炎症即可反复发作。待脓液重新穿破皮肤流出后,炎症又逐渐消退。如此反复发作,使骨质增生硬化,周围软组织大量瘢痕增生,皮肤色素沉着。窦道附近皮肤长期受炎性分泌物刺激,久之可发生鳞状上皮癌。全身内脏器官可因长期慢性消耗而发生淀粉样变。
, 百拇医药
多数慢性骨髓炎是由于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引起的。但若致病菌毒力较低,或病人抵抗力较强,或由皮肤创口感染的骨髓炎,也可能从一开始即为亚急性或慢性骨体炎,而无明显急性期症状。
二、辨证论治
(一)辨证依据
1.常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发病部位以胫骨、股骨最常见,其次是肱骨等,亦可发生于四肢其他骨和脊椎。
2.常有感染灶病史或外伤史。 ·
3.起病急骤,有明显中毒症状: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烦躁不安、头痛、发高热伴寒战,体温在39℃以上,口干,脉数,或有呕吐、惊厥。
4.局部红、肿、热、剧痛,有压痛,慢性者窦道长期不愈合,有脓液、小死骨排出。起病1-2周后容易并发病理性骨折。3-4周后脓液穿破皮肤,形成窦道,体温渐下;降,疼痛缓解,转入慢性骨髓炎阶段。 、 ;
, 百拇医药
5.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有时可高达(20-30)X10'几以上,中性粒细胞升高。血培养多为阳性。穿刺得骨膜下脓液更易培养出致病菌。
6.X线摄片和Cr检查:在起病10一土4天内X线片常无明显异常,不能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发病两周后可见骨皮质有虫蛀样破坏,骨膜增生。进入慢性期X线检查可见死骨、空腔及新生骨的包壳。常有透亮带与皮肤窦道开口相通。有时可有病理性骨折的存在。
Cr检查较X线摄片可明显提早发现病灶,精确显示病变范围。
(二)辨证鉴别
1;化脓性关节炎:鉴别肢体化脓性病变在关节内或外。急性化脓性关节炎早期即有关节内液体积聚,关节穿刺可抽出炎性渗出液;红肿热痛在整个关节而不在于骺端;疼痛和压痛局限于受累关节,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周围肌肉痉挛;后期关节穿刺可抽出脓性关节液。早期X线表现为关节间隙增宽,随着病变发展,关节间隙变窄甚至消失。
, 百拇医药
2,蜂窝组织炎:虽有化脓性感染局部及全身体征,但肿痛常局限在患区一侧,红肿热痛表浅。 ·
3.急性风湿热:虽有发热和关节疼痛,但多呈关节游走性肿痛,局部症状主要在关节而非干骺端。炎症消退后,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4.尤因(EWinG)肉瘤:尤因肉瘤和化脓性骨髓炎均可引起体温上升、白细胞升高和X线片呈葱皮样改变。但是,尤因肉瘤病变靠近骨干,破坏区广泛,早期产生放射状骨膜反应;全身及局部症状不如急性骨髓炎严重;活检可找到肿瘤细胞;血清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常可增高。
6.骨结核:患者多有结核感染或接触病史,并有结核中毒的全身表现。多数发病隐渐,初起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均不明显,关节穿刺有助于鉴别,溃后脓液夹有干酪样物质,X线表现以骨质破坏为主。
(三)辨证
, 百拇医药
1.邪毒蕴盛:患肢红、肿、热、痛,高热寒战,食欲不振,头痛,身重,舌红苔黄腻,脉数。
2.气阴两虚:全身常表现形体瘦弱,面色不华,神疲乏力,盗汗,食欲减退,舌质淡红或嫩红,苔白,脉细弱等。
(四)论治
1.外治
(1)制动:可采用皮肤牵引或石膏固定,以减少炎症扩散,减轻肌肉痉挛,减少疼痛,又可防止病理性骨折。
(2)外敷:早期未成脓者局部红肿疼痛剧烈,压痛显著,可用金黄膏、芙蓉膏外敷。
(3)引流:脓肿已形成者,有波动感,可切开引流,并用八二丹或九一丹等药线引流,脓净后再用生肌散,促进创口愈合。对经久不愈瘘管窦道,可搔刮其管壁以促进愈合。
, http://www.100md.com
(4)手术治疗:全身中毒症状不减轻,用药疗效不明显反而加剧者应予手术骨开窗减压引流。慢性骨髓炎必需等待死骨包壳充分形成,能代替原骨干的作用后,方能进行手术。
(5)庆大霉素珠链置人:慢性化脓性骨髓炎长期不能愈合者,在病灶清除后,用庆大霉素珠链埋人病灶内,逐日拔除,短期可置放7-10日,长期放1-3个月。
2.内治
(1)邪毒蕴盛:早期脓未成者,应以消法为主,宜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用仙方活命饮合黄连解毒汤或五味消毒饮加减;若脓已成而未溃者,应以托法为主,宜托里透脓,用托里消毒饮。毒热深窜,神昏谵语加用安宫牛黄丸。
(2)气阴两虚:脓已溃或已转入慢性期者,应以补法为主,宜气血双补,用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但治疗时应酌加凉血解毒的犀角、丹皮、玄参之类药物。
高热时降温、补液、纠正酸中毒、补充营养,必要时少量多次输血,以增强病人的抵抗力。早期根据细菌药物敏感试验,调整不同药物,联合使用有效抗生素,有可能使病变痊愈。体温下降后须继续使用抗生素2-3周左右。
由于早期治疗,能及时控制症情发展,因此早期诊断十分重要。治疗时,必须积极采用中西医结合,以防炎症扩散,危及生命。感染造成骨质破坏可致骨折或脱位,必须预防和对症治疗。因炎性刺激骨骺,或骺板破坏,可导致过度生长或生长障碍,患肢增长或缩短,关节内、外翻畸形;软组织疤痕挛缩可致屈曲畸形;窦道口皮肤长期不愈,反复的炎性刺激可致恶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百拇医药
因化脓性骨髓炎主要表现是附着于骨的深部脓疡,所以祖国医学称之为附骨疽。隋代《诸病源候论》把本病分为附骨痈和附骨疽两种类型。化脓性骨髓炎按病情发展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慢性者常反复发作,多年不愈,慢性骨髓炎也可有急性发作的临床表现。
一、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认为邪热之毒是骨髓炎的致病因素,正气虚弱是其发病的基础,损伤是其常见的诱因。
1.邪毒注骨:由于患疔毒疮疖、麻疹、伤寒等病后,余毒未尽,久而不解,深蕴于内,热毒内盛;或六淫人侵,化热成毒,蕴热酿脓,发为本病。
2.外伤感染:凡开放性损伤,邪毒直窜入骨,阻塞经络,久而化热,热盛腐骨,附骨成痈;或跌打闪挫,气血凝滞,邪毒乘虚而人,积瘀成痈,借伤发病。
, http://www.100md.com
3.正气虚弱:由于正气内虚,毒邪侵袭,正不胜邪,毒邪不能外散反而深窜入骨,繁衍为害,蕴郁成脓;这是本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化脓性骨髓炎的感染途径是:细菌从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灶经血液循环传播至骨骼,称血源性骨髓炎;由开放性骨折、损伤后外界致病菌直接感染而引起;邻近软组织感染直接蔓延到骨骼。血源性骨髓炎有典型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其他两类基本与之相似。
现代医学认为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最常发生于小儿长管骨的干骺端。小儿长管骨生长活跃,干骺端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血流缓慢,血中细菌容易在此沉积。或因外伤使干骺端毛细血管网破裂出血,局部抵抗力降低,易受感染。或因全身性疾病、营养不良等,使全身抵抗力下降。或因身体其他部位有活动性感染病灶,如扁桃体炎、疖、痈、咽喉炎、中耳炎等,这些部位的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菌血症并传播至骨内,在于骺端生长繁殖,形成感染灶。
小儿骺板是一道屏障,脓肿不易穿过骺板进入关节腔。但当干骺端位于关节囊内(如股骨颈位于髋关节囊内),则脓肿可穿破干骺端骨皮质而进入关节。成人骺板融合,屏障消失,脓肿可直接穿人关节,形成化脓性关节炎。
, 百拇医药
血源性骨髓炎的病理特点是骨质破坏、坏死和新骨形成互相并行。早期以破坏、坏死为主,后期以新骨形成为主。 ·
当骨内感染病灶已形成后,其发展后果取决于病人的抗病能力、细菌的毒力和治疗措施。身体抵抗力强、细菌毒力低、治疗及时,病变可能痊愈或形成局限性脓肿。身体抵抗力弱,细菌毒力强,治疗不及时,则病灶迅速扩大而成弥漫性骨髓炎。此时病灶内的脓液首先在骨髓腔内蔓延,再经骨小管(哈佛管和福尔克曼管)达骨膜下,形成骨膜下脓肿。也可先穿破干骺端的骨皮质,达骨膜下,形成骨膜下脓肿,再经骨小管进入骨干骨髓腔。骨膜下脓肿继续增大可穿破骨膜,进入软组织,形成蜂窝织炎或软组织脓肿,然后穿破皮肤,流出体外,形成窦道。此后急性炎症的症状渐消退,临床上转入慢性骨髓炎阶段。
当脓肿将骨膜掀起时,骨皮质表层失去血液供给而坏死。脓液进入骨髓腔、哈佛管和福尔克曼管后,骨内的供血被阻塞,整个骨干或其一部分因缺血而坏死,在死骨周围形成炎性肉芽组织,逐渐将死骨的边缘吸收,死骨与主骨逐渐分开,而影响骨的坚固性,此时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
, 百拇医药
在死骨形成的同时,病灶周围的骨膜因炎性充血和脓液的刺激而产生新骨,包围于原骨干之外,称为"包壳"。包壳上常有多个小孔与皮肤窦道相通,脓液经此窦道流出。包壳将死骨和感染的肉芽组织包围于其中,形成感染的骨性死腔。小块死骨虽可被吸收或经窦道排出,或经过"爬行替代"作用而被新骨形成所替代,但大块死骨则长期留于其内。死腔不能闭合,感染不能消灭,成为慢性骨髓炎的病理基础。临床上一般将化脓性骨髓炎病程分为两期,发病后4周左右,死骨未形成前为急性期,以后逐渐转为慢性期。
当急性骨髓炎炎症消退后,若有死骨、窦道、死腔,即为慢性骨髓炎。由于急性骨髓炎未能及时控制,产生大块死骨,虽然脓液穿破皮肤后得以引流,急性炎症逐渐消退,但死骨未能排出,其周围有包壳形成,形成死腔,经常有分泌物自窍道流出。死腔内含炎性肉芽组织、脓液、死骨、瘢痕组织和残留细菌。
有时窦道虽能暂时愈合,但因脓液得不到引流,或当病人抵抗力降低时,急性炎症即可反复发作。待脓液重新穿破皮肤流出后,炎症又逐渐消退。如此反复发作,使骨质增生硬化,周围软组织大量瘢痕增生,皮肤色素沉着。窦道附近皮肤长期受炎性分泌物刺激,久之可发生鳞状上皮癌。全身内脏器官可因长期慢性消耗而发生淀粉样变。
, 百拇医药
多数慢性骨髓炎是由于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引起的。但若致病菌毒力较低,或病人抵抗力较强,或由皮肤创口感染的骨髓炎,也可能从一开始即为亚急性或慢性骨体炎,而无明显急性期症状。
二、辨证论治
(一)辨证依据
1.常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发病部位以胫骨、股骨最常见,其次是肱骨等,亦可发生于四肢其他骨和脊椎。
2.常有感染灶病史或外伤史。 ·
3.起病急骤,有明显中毒症状: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烦躁不安、头痛、发高热伴寒战,体温在39℃以上,口干,脉数,或有呕吐、惊厥。
4.局部红、肿、热、剧痛,有压痛,慢性者窦道长期不愈合,有脓液、小死骨排出。起病1-2周后容易并发病理性骨折。3-4周后脓液穿破皮肤,形成窦道,体温渐下;降,疼痛缓解,转入慢性骨髓炎阶段。 、 ;
, 百拇医药
5.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有时可高达(20-30)X10'几以上,中性粒细胞升高。血培养多为阳性。穿刺得骨膜下脓液更易培养出致病菌。
6.X线摄片和Cr检查:在起病10一土4天内X线片常无明显异常,不能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发病两周后可见骨皮质有虫蛀样破坏,骨膜增生。进入慢性期X线检查可见死骨、空腔及新生骨的包壳。常有透亮带与皮肤窦道开口相通。有时可有病理性骨折的存在。
Cr检查较X线摄片可明显提早发现病灶,精确显示病变范围。
(二)辨证鉴别
1;化脓性关节炎:鉴别肢体化脓性病变在关节内或外。急性化脓性关节炎早期即有关节内液体积聚,关节穿刺可抽出炎性渗出液;红肿热痛在整个关节而不在于骺端;疼痛和压痛局限于受累关节,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周围肌肉痉挛;后期关节穿刺可抽出脓性关节液。早期X线表现为关节间隙增宽,随着病变发展,关节间隙变窄甚至消失。
, 百拇医药
2,蜂窝组织炎:虽有化脓性感染局部及全身体征,但肿痛常局限在患区一侧,红肿热痛表浅。 ·
3.急性风湿热:虽有发热和关节疼痛,但多呈关节游走性肿痛,局部症状主要在关节而非干骺端。炎症消退后,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4.尤因(EWinG)肉瘤:尤因肉瘤和化脓性骨髓炎均可引起体温上升、白细胞升高和X线片呈葱皮样改变。但是,尤因肉瘤病变靠近骨干,破坏区广泛,早期产生放射状骨膜反应;全身及局部症状不如急性骨髓炎严重;活检可找到肿瘤细胞;血清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常可增高。
6.骨结核:患者多有结核感染或接触病史,并有结核中毒的全身表现。多数发病隐渐,初起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均不明显,关节穿刺有助于鉴别,溃后脓液夹有干酪样物质,X线表现以骨质破坏为主。
(三)辨证
, 百拇医药
1.邪毒蕴盛:患肢红、肿、热、痛,高热寒战,食欲不振,头痛,身重,舌红苔黄腻,脉数。
2.气阴两虚:全身常表现形体瘦弱,面色不华,神疲乏力,盗汗,食欲减退,舌质淡红或嫩红,苔白,脉细弱等。
(四)论治
1.外治
(1)制动:可采用皮肤牵引或石膏固定,以减少炎症扩散,减轻肌肉痉挛,减少疼痛,又可防止病理性骨折。
(2)外敷:早期未成脓者局部红肿疼痛剧烈,压痛显著,可用金黄膏、芙蓉膏外敷。
(3)引流:脓肿已形成者,有波动感,可切开引流,并用八二丹或九一丹等药线引流,脓净后再用生肌散,促进创口愈合。对经久不愈瘘管窦道,可搔刮其管壁以促进愈合。
, http://www.100md.com
(4)手术治疗:全身中毒症状不减轻,用药疗效不明显反而加剧者应予手术骨开窗减压引流。慢性骨髓炎必需等待死骨包壳充分形成,能代替原骨干的作用后,方能进行手术。
(5)庆大霉素珠链置人:慢性化脓性骨髓炎长期不能愈合者,在病灶清除后,用庆大霉素珠链埋人病灶内,逐日拔除,短期可置放7-10日,长期放1-3个月。
2.内治
(1)邪毒蕴盛:早期脓未成者,应以消法为主,宜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用仙方活命饮合黄连解毒汤或五味消毒饮加减;若脓已成而未溃者,应以托法为主,宜托里透脓,用托里消毒饮。毒热深窜,神昏谵语加用安宫牛黄丸。
(2)气阴两虚:脓已溃或已转入慢性期者,应以补法为主,宜气血双补,用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但治疗时应酌加凉血解毒的犀角、丹皮、玄参之类药物。
高热时降温、补液、纠正酸中毒、补充营养,必要时少量多次输血,以增强病人的抵抗力。早期根据细菌药物敏感试验,调整不同药物,联合使用有效抗生素,有可能使病变痊愈。体温下降后须继续使用抗生素2-3周左右。
由于早期治疗,能及时控制症情发展,因此早期诊断十分重要。治疗时,必须积极采用中西医结合,以防炎症扩散,危及生命。感染造成骨质破坏可致骨折或脱位,必须预防和对症治疗。因炎性刺激骨骺,或骺板破坏,可导致过度生长或生长障碍,患肢增长或缩短,关节内、外翻畸形;软组织疤痕挛缩可致屈曲畸形;窦道口皮肤长期不愈,反复的炎性刺激可致恶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