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临床 > 中医病因病机学 > 第三篇 病机
编号:10962348
第十三章 第六节 两脏同病病机
http://www.100md.com 《中医病因病机学》
     《素问?玉机真脏论》云:"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说明五脏在生理功能上彼此相联相通,在病理演变上互相传变。五脏之问的生克乘侮,就是说明这种相互关系的理论。凡两脏以上同时或先后发病的病理变化,称为两脏同病病机。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一、脾肺气虚

    后天之气的来源有二:肺司呼吸,清气摄于肺;脾主运化,谷气化生于脾。故《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谐气者皆属于肺";《灵枢?营卫生会篇》云:"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肺的清气与脾的谷气注于心脉以行于五脏六腑,成为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故肺脾两脏同为后天之气的源泉,生理上具有互相协同、互相资生的作用,在病理上互相影响。若肺脏有病,不仅清气吸入不足,谷气的输布亦受影响,此为"子病及母",久之导致肺脾俱亏。或因脾的生化功能衰弱,生化之源不足,肺金失其滋养,亦致肺脾气虚,此为"土不生金"。其病理变化主要反映在清气与谷气的不足方面,故表现为面色不华、神疲乏力、食少纳差等证象。

    二、肺雷阴虚

    肺为水之上源,胃为水谷之海,两脏又同属气分,热邪自呼吸感受,或从口咽而入,或从肤表传入,肺胃为必犯之地,故气分邪热炽盛,最易消灼肺泻津液,而成肺胃阴虚。而肺阴受损,可由肺及胃,又因肺津实源于胃,故必导致胃阴亦虚。相反,胃阴被劫,不能输津于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9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