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学理论 > 药剂学(第五版) > 第二篇 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物理药剂学)
编号:10962468
第十章 第四节 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http://www.100md.com 《药剂学(第五版)》
     一、表面活性剂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研究发现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可能增进药物的吸收也可能降低药物的吸收,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药物在胶束中的扩散、生物膜的通透性改变、对胃空速率的影响、粘度等,很难作出预测。

    如果药物系被增溶在胶束内,药物从胶束中扩散的速度和程度及胶束与胃肠生物膜融合的难易程度具有重要影响。如果药物可以顺利从胶束内扩散或胶束本身迅速与胃肠粘膜融合,则增加吸收,例如应用吐温80明显促进螺内酯的口服吸收。 如使用1.25%吐温80时,水杨酰胺的吸收速度为1.3ml/min,而当浓度增加到10%时,吸收速度仅为0.5ml/min。

    表面活性剂溶解生物膜脂质增加上皮细胞的通透性,从而改善吸收,如十二烷基硫酸钠改进头孢菌素钠、四环素、磺胺脒、氨基苯磺酸等药物的吸收。但长期的类脂质的损失可能造成肠粘膜的损害。

    二、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 百拇医药
    蛋白质分子结构中的氨基酸的羧基在碱性条件下发生解离而带有负电荷,在酸性条件下结构中的氨基或胺基发生解离而带有正电荷。因此在两种不同带电情况下,分别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发生电性结合。此外,表面活性剂还可能破坏蛋白质二维结构中的盐键、氢键和疏水键,从而使蛋白质各残基之间的交联作用减弱,螺旋结构变得无序或受到破坏,最终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三、表面活性剂的毒性

    一般而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毒性最大,其次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毒性最小。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毒性小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小鼠口服0.063%氯化烷基二甲铵后显示慢性毒性作用,而口服l%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仅有轻微毒性,而相同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则没有毒性反应。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口服一般认为无毒性,例如成人每天口服4.5~6.0g吐温80,连服28天,有的人服用达4年之久,都未见明显的毒性反应。

    表面活性剂用于静脉给药的毒性大于口服。一些表面活性剂的口服和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见表10-5。其中,仍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毒性较低,供静脉注射的Poloxamer188毒性很低,麻醉小鼠可耐受静脉注射10%该溶液10ml。
, 百拇医药
    表10-5 一些表面活性剂的半数致死量(mg/kg 小鼠)

    品 名 口 服 静脉注射

    苯扎氯铵(洁尔灭) 350 30

    脂肪酸磺酸钠 1600~6500 60~350

    蔗糖单脂肪酸酯 2000 56~78

    吐温20 >25000 3750

    吐温80 >25000 5800

    poloxamer188 15000 7700
, http://www.100md.com
    聚氧乙烯甲基蓖麻油醚 6640

    阴离子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仅毒性较大,而且还有较强的溶血作用。例如 0.001%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就有强烈的溶血作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血作用较轻微,在亲水基为聚氧乙烯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以吐温类的溶血作用最小,其顺序为: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芳基醚>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吐温类;吐温20>吐温60>吐温40>吐温80。目前吐温类表面活性剂仍只用于某些肌内注射液中。

    四、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

    虽然各类表面活性剂都可以用于外用制剂,但长期应用或高浓度使用可能出现皮肤或粘膜损害。例如季铵盐类化合物高于1%即可对皮肤产生损害,十二烷基硫酸钠产生损害的浓度为20%以上,吐温类对皮肤和粘膜的刺激性很低,但同样一些聚氧乙烯醚类表面活性剂在5%以上浓度即产生损害作用。

, 百拇医药     (曹德英)

    参考文献

    1.崔福德. 药剂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2. 毕殿洲. 药剂学. 第四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3. 平其能. 现代药剂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

    4. 殷恭宽. 物理药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5.毕殿洲. 药剂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9

    6. Martin A. Swarbrick J. Commarata A. Physical Pharmacy. 3rd ED, Philadelphia:Lea & Febiger,198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