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临床 > 中医病因病机学 > 第三篇 病机
编号:10962379
第二十二章 第四节 太阴病病机
http://www.100md.com 《中医病因病机学》
     太阴主脾所生病,其位在里,虚寒初盛于里,始病三阴,故称之为太阴病。而脾胃虚寒,也就是太阴病的基本病机。

    太阴病的传变由来有三:一为"脏有寒",邪气直中太阴;二为太阳病误下,脾阳受戕而成,《伤寒论》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即是;三为阳明攻下太过,损伤脾阳,可转化为太阴。而太阴过用温燥,亦可转属阳明,是太阴脾与阳明胃互为表里之故。《伤寒论》第192条"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至七八日,大便鞭者,为阳明病也。"就是太阴、阳明互相传变的病机。故有虚则太阴,实则阳明之说。如太阴不治,吐利不止,阳亡液脱,则传少阳、厥阴,病势更加危重。

    一、太阴虚寒

    太阴虚寒的病机变化,主要是由于脾阳虚弱,失于温运,致使清阳不升,导致胃中虚冷而浊阴不降,寒湿内盛,运化失司,气机郁滞,升降悖逆,可出现吐、利、满、痛、食不下等症状。此纯属里证寒盛,如理中汤证。

    二、滑脱不禁

    太阴阳虚里寒,严重发展,以致无力升津液,统脂血,致肠道津液脂血滑脱而下,出现下利不止,便脓血,绵绵腹痛等症状。如桃花汤证类便是。

    三、寒湿发黄

    太阴湿多易虚,虚寒在里,水湿郁滞不化而发黄,是为寒湿发黄,也称阴黄。寒湿发黄可以从阳明热化,而转变成湿热发黄,即阳黄;而阳黄也可从太阴寒化,而转变成寒湿发黄。,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