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6年第5期
编号:10965960
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近况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6年第5期
瑞芬太尼,1瑞芬太尼的化学结构及药代动力学,2瑞芬太尼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3总结,【参考文献】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合成纯阿片μ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消除快,无蓄积,不依赖肝肾功能,苏醒迅速,可控性强等特点,非常适宜临床输注给药,不论输注时间多长,停药后药效能够很快终止,而且无术后恢复延迟之虑。现今备受人们关注,被称为21世纪真正可预测的阿片药物。

     1 瑞芬太尼的化学结构及药代动力学

    1.1 化学结构 瑞芬太尼(Remifentanil)是哌啶衍生物,化学名为3-[4-甲氧羰基-4(L-氧丙基)苯胺]-1-哌啶,为甲酸甲酯的盐酸盐,分子量为412.91。市售制剂含有甘氨酸,因此不能用于硬膜外麻醉[1~3]。

    1.2 药代动力学 属三室模型,起效半衰期t1/2σ(0.5~1.5)min,分布半衰期t1/2β(5~8)min,消除半衰期t1/2γ(0.7~1.2)h,Vdss(0.2~0.3)L/kg,Vdc(0.06~0.08)L/kg,CI(30~40)ml/(min·kg),血浆蛋白结合率7%~90%,t1/2keo1.3min,负荷量后的药效峰值时间1.6min,持续输注半衰期t1/2cs(3~5)min[1,3]。上述药物参数表明,静脉注射后起效快,分布容积小,能够快速再分布和消除,消除率是肝血流量的数倍,以肝外代谢为主,主要被红细胞和组织中的非特异性酯酶代谢降解。主要代谢途径是脱酯,形成羧酸代谢物GL90291即瑞芬太尼酸,其可结合于阿片受体,但结合力弱,镇痛强度约为瑞芬太尼的1/300~1/1000,另一代谢途径为N-端去烷基也形成GI 94219,这仅占很小部分,代谢物90%经肾脏排泄。动物实验表明,代谢物是全无生物活性。肝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药代动力学与正常人一致,但需注意的是肝功能衰竭的患者对阿片类药物更敏感,但其镇痛作用与苏醒不受影响。在学龄儿童,瑞芬太尼的药代动力学与成人一致。老年人中,瑞芬太尼起效慢,敏感性增加,分布容积和消除均减少,因此用药时剂量应酌减。容易通过胎盘,但对早产儿或新生儿均无严重影响,血浆胆碱酯酶的功能及新斯的明等抗胆碱酯酶药物,和非去极化肌松药均不会影响其分解。同理,它也不干扰其他酯酶代谢药物(如艾司洛尔、琥珀胆碱)的代谢。

    1.3 药效动力学 所有的μ受体激动剂均具有相似的镇痛、镇静、呼吸抑制等作用,可被纳洛酮拮抗,在镇痛作用方面呈剂量依赖型,同时也有封顶效应。双盲实验表明,单次给药时,瑞芬太尼使患者的意识丧失剂量的ED50为12μg/kg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30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