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 2006年第1期
编号:10965764
肠淋巴管的微细分布和超微结构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吉林医药医学学报》 2006年第1期
肠淋巴管,1淋巴管研究的发展史,2肠淋巴管的微细分布特点,3肠壁内淋巴管的超微结构,3.2内皮细胞,参考文献:
     Researches progress in intramural lymphtic' s fine distribution and morpho- logic feature

    关 键 词: 肠淋巴管;微细分布;超微结构

    转移是恶性肿瘤最基本的生物学特征,对多数恶性肿瘤来讲,淋巴道转移是最常见的转移途径。通过对淋巴管的分布和形态及结构特点的研究,来探讨癌细胞淋巴道转移的机制,为临床提供形态学依据。

     1 淋巴管研究的发展史

    1622年Aselli首先发现乳糜管,标志着人类对淋巴系统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从此,全身淋巴管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相继展开。1652年Bratholi等研究了全身淋巴管;1692年Nuck使用向淋管内注射水银的方法观察淋巴管,这对淋巴系统的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Hunter(1762年)改进了淋巴管的注射方法;他的学生Gruikshack(1786年)编著了《人体淋巴管解剖学》;Mascagny(1787年)出版了《淋巴管图谱》。这一时期的淋巴解剖学研究也累积了大量的资料,奠定了19世纪淋巴生理学的基础。后来,Pohman(1832年)使用淋巴管间接注射的方法研究淋巴管;Gerote(1896年)又使之进一步完善,至今Gerote的淋巴管注射方法仍是淋巴系统研究的最基本方法[1] 。进入20世纪之后,随着肿瘤病理学和肿瘤外科学的进展,对淋巴系统的研究有了一次新的飞跃。1930年Moterio等对动物进行实验性淋巴管造影获得成功, 1952年Kinmonth将该方法用于临床。之后,由于传统方法的不断完善和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淋巴管解剖学的深层发展。1959年Plalay等率先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毛细淋巴管在超微结构方面的特点,并将之完全区分开来。近年来,随着其他学科的飞速发展,淋巴管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1975年,Ohkuma用组织化学法来区分淋巴管和血管;1976年Kobagashi等用铸型的方法观察淋巴管的特点;1979年森坚志等经动脉注入墨汁硝酸银水溶液,用光镜和电镜研究器官内淋巴管的形态;1987年Werner等首先采用5-核苷酸酶双重染色法研究了大鼠咽的淋巴管,更加明显地区分了血管和淋巴管及毛细淋巴管。至此,淋巴解剖学的迅速发展,为生理学、病理学以及临床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1-2] 。

     2 肠淋巴管的微细分布特点

     王云祥 [3] 等用光镜和电镜观察法研究了小肠和大肠淋巴管微细分布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07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