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 2005年第12期
编号:10965729
儿童心理卫生及临床身心相关问题概述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2005年第12期
心理卫生,1各年龄段的儿童心理卫生[1],2若干儿科疾病的临床心身问题及防治措施[2]
     儿童的健康包括身心两个方面,即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者均需依赖于有较健全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心理卫生是指:按照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和不同阶段的年龄特征,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通过不同的教育和训练,以及医疗和预防措施,来培植他们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性格和品德,以促进身心健康,有助于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1 各年龄段的儿童心理卫生[1]

    1.1 胎儿期的孕妇心理卫生 胎儿期是指从受孕成胚至出生这一时期。胎儿除了受孕妇的营养、疾病和所服药物的影响外,孕妇的心理变化引起的神经内分泌改变也影响着胎儿的生长发育。如:孕妇情绪状态、对妊娠的态度、有否不良行为习惯(吸烟、酗酒、饮食、生活无规律等)、夫妻关系是否和谐等。国内外大量的临床观察表明:孕妇经历夫妻或人际关系紧张、生活动荡、亲人亡故等事件引起的情绪波动,会引起胎儿相应的身心发育问题及缺陷,如腭裂、智力低下、情绪不稳、反应迟钝等。为此,家庭、特别是丈夫应帮助她们解除各种心理、社会紧张等因素,保持情绪平稳和愉快。并积极实施胎教,自怀孕第5个月开始,胎儿就已具备了听觉条件。明朗轻快的音乐、与胎儿进行情感的通话(取乳名、唱歌)能将良好的情绪感受传递给胎儿,以促进胎儿感官功能的发育。

    1.2 婴儿期的心理卫生 从出生到满1岁的时期称婴儿期,包括新生儿期(出生到满28天)。婴儿期是小儿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应从满足其生理需求来进行心理卫生保健:(1)充足的营养:提倡母乳喂养,尤其是生后前6个月内的小婴儿;(2)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大脑发育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新生儿平均每日需睡21~22h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7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