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膜早破后使用抗生素可延长分娩潜伏期
在妊娠期为24~32周的胎膜早破(PROM)患者中,羊水容量少及垂直位羊水指数低均与分娩潜伏期短及新生儿脓毒症危险增加有关。美国凯斯西储大学Mercer医师等的一项研究表明,给这些患者使用抗生素可延长分娩潜伏期并降低新生儿脓毒症发病危险。
Mercer医师等对290例在妊娠24~32周期间发生PROM且为单胎妊娠的患者数据进行了二次分析。研究者在随机分组前评估了患者四象限羊水指数(AFI)和最大垂直羊水池(MVP),并评估了AFI(<5.0 cm)和MVP测量值(<2.0 cm)低对分娩潜伏期、羊膜炎发病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和综合并发症发生率[任何死亡、呼吸窘迫综合征(RDS)、2~3期坏死性小肠炎和(或)3~4级脑室内出血],并用逻辑回归模型对包括随机分组时的胎龄、B族链球菌携带情况和抗生素研究组等混淆因素进行了矫正。
结果表明,分别有62.7%和46.9%的参试妇女AFI和MVP测量值较低。在胎膜早破后48小时、1周和2周分娩的妇女分别占参试妇女的32.4%、63.5%和81.7%。AFI和MVP测量值低均与分娩潜伏期缩短有关(P<0.001),这些妇女在破膜后48小时、1周和2周分娩的比例均较高(每个时间点的P值均为0.02)。但这两项检测对所有PROM患者均没有显著的预测价值。AFI和MVP测量值较低与羊膜炎的发病率升高无关,在对其他因素进行校正后可知,这两项值较低与分娩潜伏期缩短(P≤0.02)及综合患病率(P=0.03)和RDS发病率增加有关,但与新生儿脓毒症(P=0.85)和肺炎(P=0.53)的发病率增高无关。在对羊水量、胎龄和B族链球菌携带情况进行校正后可知,抗生素治疗组患者的分娩潜伏期更长,研究初级转归和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率也更低。[Am J Obstet Gynecol 2006, 194(3)∶ 438]
研究提示:对胎膜早破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可使她们的分娩潜伏期显著延长,抗生素治疗组妇女发生PROM后2~3周仍未分娩的比例是对照组PROM患者的2倍。在对距预产期较远的PROM患者进行初期评价,并确定哪些妇女应接受预期治疗或抗生素治疗时,无需考虑羊水过少的因素。, http://www.100md.com
Mercer医师等对290例在妊娠24~32周期间发生PROM且为单胎妊娠的患者数据进行了二次分析。研究者在随机分组前评估了患者四象限羊水指数(AFI)和最大垂直羊水池(MVP),并评估了AFI(<5.0 cm)和MVP测量值(<2.0 cm)低对分娩潜伏期、羊膜炎发病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和综合并发症发生率[任何死亡、呼吸窘迫综合征(RDS)、2~3期坏死性小肠炎和(或)3~4级脑室内出血],并用逻辑回归模型对包括随机分组时的胎龄、B族链球菌携带情况和抗生素研究组等混淆因素进行了矫正。
结果表明,分别有62.7%和46.9%的参试妇女AFI和MVP测量值较低。在胎膜早破后48小时、1周和2周分娩的妇女分别占参试妇女的32.4%、63.5%和81.7%。AFI和MVP测量值低均与分娩潜伏期缩短有关(P<0.001),这些妇女在破膜后48小时、1周和2周分娩的比例均较高(每个时间点的P值均为0.02)。但这两项检测对所有PROM患者均没有显著的预测价值。AFI和MVP测量值较低与羊膜炎的发病率升高无关,在对其他因素进行校正后可知,这两项值较低与分娩潜伏期缩短(P≤0.02)及综合患病率(P=0.03)和RDS发病率增加有关,但与新生儿脓毒症(P=0.85)和肺炎(P=0.53)的发病率增高无关。在对羊水量、胎龄和B族链球菌携带情况进行校正后可知,抗生素治疗组患者的分娩潜伏期更长,研究初级转归和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率也更低。[Am J Obstet Gynecol 2006, 194(3)∶ 438]
研究提示:对胎膜早破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可使她们的分娩潜伏期显著延长,抗生素治疗组妇女发生PROM后2~3周仍未分娩的比例是对照组PROM患者的2倍。在对距预产期较远的PROM患者进行初期评价,并确定哪些妇女应接受预期治疗或抗生素治疗时,无需考虑羊水过少的因素。,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