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护理天地 > 信息
编号:10985881
人生站谁能给我们最后的安慰
http://www.100md.com 2006年4月18日 健康报
     “人生最后一站,谁会陪我们走完?”这个念头是记者在采访一家老年公寓时,突然蹦到脑中的。在衰老和死亡面前,任何一个人都没有豁免权。看着那些垂垂老矣的身影,让人很自然地想到自己:当我们告别人世的时候,将是怎样的情景?会痛苦吗?会害怕吗?谁能给我们最后的安慰?

    临终关怀:去者善终 留者善留

    如果要对临终关怀下一个定义,似乎可以这样来说:临终关怀是对临终病人和其家属进行的护理程式,它涵盖了所有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的需要。临终关怀包含的观念主要是尊重生命,注重生命质量,以护理为主,协助病人安静地、有尊严地死去,不仅使去者能善终,而且使留者能善留,让生者尽快摆脱丧失亲人的痛苦。

    临终关怀是个新兴的概念。在世界范围内,临终关怀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存在只有二、三十年的时间。临终关怀医院在发达国家已经相当普及,但专门的临终关怀医院在我国还寥寥无几。
, 百拇医药
    据记者了解,目前,烟台还没有一家综合性医院设立临终关怀病房,也没有把临终关怀作为一项特色服务专门提出来。但许多医护人员却自觉不自觉地把临终关怀的服务理念融合在临床实践中,各自积累着经验。

    据烟台山医院护理部主任闫小萍介绍,医院虽然没有专门设立临终关怀病房,但对那些时日不多的病人,医护人员会给予特别关照,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这其实就体现了临终关怀的目的。比如,患者要求住得舒适一点、让亲人多陪陪自己,院方就尽可能给安排单间、放宽亲属陪护的时间。癌症晚期的患者往往出现剧烈疼痛,医生会及时使用止疼针药,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护士经常同患者聊天,开导患者放宽心胸。有时,患者会特别信任某个护士,连这个护士送来的药,他都觉得吃了特别有效。医院就满足他的要求,指派这名护士专门照顾他。

    握住我的手,别怕

    紧紧攥着护士的手,90岁高龄的迟老先生长长吐出了最后一口气,平静地走了。迟老先生患肝癌,已是晚期。临终前,他陷入了轻度昏迷,不认识家人,但当护士轻声呼唤“迟爷爷”时,他却稍稍有反应。
, 百拇医药
    “人到濒死时,很少有意识清醒的。在意识逐渐丧失的过程中,很多人都试图抓住点什么。”烟台山医院呼吸内科的陈护士长说,病人大都会紧紧攥住家人或护士的手,久久不愿松开。这最后的一握能给病人极大的安慰。此时,护士还会不时在病人耳边说:“不要怕!你的家人都在这儿,还有医生和护士,我们都在。不要怕!”

    这一幕,每年不知要在医院重现多少回。见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和护士,并没有因为职业化而变得麻木冷血,他们还是常常会被病人临终时所表现出的种种情状所打动,为生命的脆弱掉泪。

    烟台山医院心血管内科的丁护士长至今仍记得,几年前,那个肝癌晚期患者临终前的情景。那个患者生前是个船员,去世时只有50多岁。由于病情突然恶化,患者肝脏破裂,引起大出血,呕吐出大量鲜血。抢救间隙,患者数次从昏迷中醒来,眼睛直直地盯着医生和护士,只有一句话:“救救我!”患者强烈的求生欲望令在场的医护人员深受震撼,很多人悄悄背过脸去擦眼泪。丁护士长感慨道,当医院的救治手段已经回天无力时,我们真的感到很悲哀。护士们能做的,只有一遍一遍地把患者呕出的血迹和秽物擦干,尽量让他看上去整洁一些。同时,“我们不停地安慰他:‘医院最好的大夫全都在这儿了,一定会尽全力抢救’———这些话能让他的情绪平静下来。”患者的爱人经受不住这样的刺激,嚎啕大哭,精神几近崩溃。护士把她搀出房间,一直守在身边劝慰。
, 百拇医药
    经常目睹生命逝去的过程,使医护人员对人生有了更深刻地理解。丁护士长说:“当我看到有的人对现实不满,觉得生活亏待了自己,心理不平衡时,我真想劝劝他们: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生太短暂了!不论多么尊贵的人,无一例外都要两手空空地离开这个世界。与其满腹牢骚,不如知足常乐———好好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明天谁来当护理员

    随着社会化养老事业的兴起,许多老人住进了老年公寓,并终老于此。人生的最后时光,他们可能已经不认得自己的亲人,但对与自己朝夕相处的护理员,他们却念念不忘。有的老人在弥留之际,甚至还呼唤着护理员的名字。

    73岁的王淑芳大娘生前住在烟台市康乐老年公寓。护理员房秋兰告诉记者,王大娘生前患小脑萎缩,全身瘫痪,大小便不能自理,24小时不能离人。碰到老人大小便困难时,护理员便用手抠或轻轻挤压老人的小腹,帮她排便。给老人喂一餐饭,护理员连哄带劝,往往要花费上1小时。渐渐的,王大娘的脸上有了红润。一天,她忽然对房秋兰说:想认她做干女儿。王大娘安然去世后,她的老伴特意带着全家来到老年公寓,当面向护理员房秋兰说声谢谢。
, 百拇医药
    98岁的陈老太被儿女送到老年公寓时,水米不进,神智不清。老人不肯张嘴吃饭,护理员便给老人喂流食,从牙缝里一滴一滴地往里喂牛奶,一直坚持了近3个月,直到老人安详辞世。老人的儿子感慨地说:“就是亲生儿女也没有这样的耐心啊。”

    公寓里的老人去世后,护理员负责为老人擦洗身体、理发、刮胡子,穿上送老的衣服,送老人干净、体面地离世。这一切,即使是亲人也难免打怵,可护理员们做得很自然。这就难怪有的老人去世后,做儿女的对护理员感激不尽。

    “实际上,护理员所做的这些工作,正是临终关怀服务的一部分内容———尽管她们自己对‘临终关怀’这个词儿可能并不熟悉。”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说,临终关怀服务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很高,要做好这个工作,除了有爱心和责任心之外,还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有的老年公寓试图招用本市下岗职工来充当护工,结果,很少有人能留下长干的。多数人干个三天两日的就不辞而别了,有些人甚至来看了一眼,就直摇头,说干不了。
, 百拇医药
    目前,市区老年公寓的护理人员多来自周边农村地区,以女性为主,年龄多在45—50岁之间。她们的优点和长处显而易见:富有爱心,责任心强,吃苦耐劳,照顾老人无微不至,又很细心体贴,很受老年人的欢迎。但这些护理员普遍缺乏专业训练,文化水平不高,对临终关怀这样综合要求较高的护理服务,她们难以胜任。而由于老年公寓护理员的工作时间长、工资待遇较低,护校毕业的年轻人宁肯改行,也不愿从事这一职业。因此,社会性养老机构普遍面临护工短缺、后继乏人的问题。

    死亡:难以面对的话题

    当死亡的阴影迫近时,人们会抱以怎样的心态?采访中,记者试图与老年公寓里的老人、住院的病人聊聊这个话题。但医护人员忠告记者:最好不要碰,他们忌讳着呢。

    “人老了,更怕死。”烟台市康乐老年公寓的护理人员说,别看老人们有时会拿身后事开开玩笑,但没有哪个人愿意正儿八经地说这件事。老人们好像有一种默契,小心翼翼地躲避着这个话题。
, 百拇医药
    烟台山医院护理部主任闫小萍说,得了绝症的病人,几乎没有人能够坦然面对病情的,绝大多数人对死亡充满恐惧,不相信自己终将不治。有些患者一旦得知病情,便陷入消极绝望中,怨天尤人,有的还把怨恨发泄到医护人员身上。所以,考虑到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医护人员一般会事先和患者亲属沟通好,对患者隐瞒病情。

    “在这些患者的床头卡上,‘病情’一栏是空白。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向患者隐瞒病情。”闫小萍主任说,其实,有的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早有预感,但无论是患者亲属还是患者本人,谁都不愿意捅破这层窗户纸。尽管有人认为,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知情权,向患者隐瞒病情的做法目前尚有争议,但在现实中,大多数医院和患者亲属只能煞费苦心地编织谎言。多数绝症患者至死都生活在这种“善意的谎言”中。

    后记

    邰风是我市一家股份制医院的院长。早在几年前,他就尝试开展临终关怀服务,但他不得不承认,当前开展这项工作很艰难。首先是人们对临终关怀的认知程度还比较低,特别是一些老年人的子女,忽视老人的心理和精神需要。老人临终时,特别渴望亲情,渴望身体抚摸,拥抱、握握手、贴贴脸颊,都能给老人莫大的安慰。可是很多家属忽视了这一点。其次是缺少专业的护理人员。临终关怀的护理重点,不再是生理上的,而转移到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学习和掌握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于临终病人的全身心护理上。同时,当护士面对悲痛欲绝的家属时,仅仅有同情心是不够的,丧亲抚慰同样需要专业技巧。此外,收费偏低、无利可图也影响了医院开展临终关怀服务的积极性。

    烟台山医院护理部主任闫小萍认为,临终关怀在国外已经相当普及,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在从事这项事业。“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迟早也会有这方面的需求。临终关怀事业在中国肯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她认为,开展临终关怀服务,不是哪家医院能独自承担的事情,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