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发表园地
编号:10968020
情绪与健康
http://www.100md.com 2006年4月19日
     南京中医药大学04硕 牛腊红 指导老师 刘涛

    关键词:情绪 健康

    现代社会,生活及生产节奏加快、生存竞争加剧人际关系复杂,心理压力加重,由此引起的身心疾病已成为当代社会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如何避免或减少这些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影响,是预防疾病发生和养生保健的重要前提。本文作者就情绪与健康的关系以及调节情绪的作用及方法做了论述,希望能对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们有一些帮助。

    1.健康与情绪的内涵

    WHO给健康下了明确的定义:健康不应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在躯体、心理和社交上的和谐状态。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要求不应仅是无心理障碍,而是心理上的最佳状态。而在心理健康中又以情绪对健康的影响最为重要。情绪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人对客体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在我国古代,情绪通常被称为“情志”,《白虎通·情性》一书中有“六情”之说,《黄帝内经》提出“五情学说”,即“喜、怒、悲、忧、恐”,“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忧,并于脾则思,并于肾则恐”[1]。宋代医家陈无择综合了《内经》中的各种说法,提出了“七情”说,“七情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也。”七情过度均可引起疾病。如愤怒、悲伤、忧虑、思念、恐惧等情绪过度或长期压抑心中,可导致各种功能紊乱,引起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经前期紧张症、神经官能症、精神分裂症、癌症等,因而中医把“七情”作为内伤杂病主要病因之一。
, http://www.100md.com
    2.古文献关于情绪对健康影响的论述

    早在中国古代就已意识到情绪对健康的重要性,如佛教宣扬“四大皆空”、“六根清净”,道家主张“虚静”、“去欲”、“无为”,儒家又提出“中庸之道”。《管子·内业》:“凡人之生也,必以其欢。”提出保持乐观情绪来达到保健、养生,延年益寿的目的。“保精、固气、调神”是中医药养生保健的核心内容。神是人体生命力的标志,也是健康状态的标尺,包含了各种情志表现、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可以对人体的脏腑器官组织及功能发生重大影响。如何充分发挥这种影响中的有益部分而减少或避免有害部分是养生保健的重要任务。《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就提出“清静则生化治,动则苛疾起。”强调养生保健应注意清静养神,以保持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突如其来的情志刺激可使人体气血逆乱而发病,《淮南子·精神训》“人大怒破阴,大喜坠阳,大忧内崩,大怖生狂”。长期、持续性精神刺激伤人精气,扰乱心神,《素问·汤液醪醴论》:“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神弛坏,荣泣卫除,则神去而病不愈也。”
, 百拇医药
    中医学把七情与人体五脏联系起来阐述各种病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心在志为喜,喜伤心……肝在志为怒,怒伤肝……肺在志为忧,忧伤肺……脾在志为思,思伤脾……肾在志为恐,恐伤肾。”说明如果人的情志活动太过,就能引起体内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紊乱而致病。《内经》也曰:“百病气中生,怒则气裂,忧则气凝,喜则气通”。气则是精神和情绪。气在体内有规律地运行是保持机体健康的关键所在。若自然之气平和正常,人体之气又能与之相应,则百病不生。如果自然之气失常,而人体之气又不能适应,则必致体内之气失调或运行受阻,从而发生各种疾病。《淮南子·本经》上讲:“人之性,有侵犯则怒,怒则血充,血充则气激,气激则发怒,发怒则有所释憾矣!”这里所说的释憾,也就是损性亏本的征兆。《内经》也明言告诫:“怒伤肝”。长期情绪消极,可导致肝气郁结,肝失疏泄、肝气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脾失健运,则食少、腹胀、肠鸣、恶心、暖气。现代研究证明:肝不仅能分泌胆汁,调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而且有解毒造血和凝血的作用。从这里可以看出,生气对健康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正如《素问·举痛论》说:“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不同的情志变化对脏腑有不同的影响,导致脏腑气血机能失调。《灵枢·口问》篇说:“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因此,一个人是否健康,应该以身体和精神两方面来衡量。
, http://www.100md.com
    同时,古代医家还极重视病人思想意识与治疗成败的关系,体现了“病人为本”的思想。《素问·五脏别论》“岐伯曰: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灵枢·师传》“人之性,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告诉病人与医生配合的好处及不遵医嘱的后果,诱导病人创造治病所需条件,解除消极心理状态,有利于疾病治愈。这些都体现了情绪在治疗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3.情绪对健康影响的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2]证实:情绪状态与A型免疫球蛋白(S-IgA)的分泌有直接关系,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增强S-IgA的分泌并提高免疫反应水平, 预防疾病传染,而消极的情绪状态则减弱S-IgA的分泌并降低免疫反应水平[升降幅度在(1~4)×104IU/L]。洛杉矶南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生理学教授亨利认为:人的两种不同的情绪会引起两种不同的反应。失望、悲伤之类的消极情绪,作用于大脑海马状突起部分,能刺激人体内的垂体-肾上腺-皮质网络。像皮质醇这种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功能所必须的激素,会由于肾上腺的刺激而超量分泌。如果这种超量分泌过于频繁或持续时间过长,免疫机制便会失常,抵御疾病的能力便会降低,这样,类风湿性关节炎和严重的肌肉无力症之类的自身免疫疾病就有可能乘机发作。另一种比较激烈的情绪,如愤怒、急躁,或者由于经济和职位感受威胁而产生的不安情绪,作用于大脑,能刺激肾上腺-髓质体系。肾上腺内部的髓质会释放出一种名叫儿茶酚胺的化学物质,这类化学物质会加速心搏速度,使血压和血液中游离脂肪酸的水平升高。这种刺激超过了正常的速度,而且时间过长和次数过多,就会引起偏头疼、高血压、甚至冠心病和中风。良好的心理状态能促使人体分泌更多有益的激素、酶类和乙酰胆碱等有益于健康的物质。这些物质可把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增加抗病力,促进健康长寿。因此一个人的情绪状况和其心理、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 百拇医药
    国外有个研究机构曾调查过百位超过百岁老寿星的食谱,发现这些老寿星们日常摄入的食物并不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不论在什么样的境遇里都能保持快乐的心态。美、俄科研人员研究表明,孕妇的情绪波动,尤其是紧张惊恐等情绪,能引起体内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活动加剧,释放化学物质,使孕妇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糖素等激素分泌增多,不但可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还可通过血液输送给胎儿,影响孩子的智商与心理。美国维兰特博士对200多人进行了近40年随访调查得出结论:“精神痛苦者健康会受到至少五年的损害。”研究人员对800多人进行了为期30年的跟踪研究,发现情绪乐观者生存率远远高于预期值,而情绪悲观的人实际寿命与预期寿命相比,提前死亡的可能性提高了19%。正如我国现代心理学家潘菽所说:“不仅有害物质能造成各种各样的身体疾病和精神疾病,有害的心理因素也有同样的作用;不仅药物能治病,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精神状态,对于身体和精神的疾病也常常能起到治疗或有助于健康的作用。”

    4.如何调节情绪
, 百拇医药
    李鹏飞在《三元延寿参赞书·地元之寿起居有常者得之》中提出“人之七情内起,正性颠倒,以致大疾缠身,诚非药石所能治疗。盖药能治五行生克之色身,不能治无形之七情,能治七情所伤之气血,不通能治七情忽起忽灭,动静无端之变幻。”指出了情志引起的疾病还要情绪疗法来治疗。《礼记·内则》有“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安其寝处,以其饮食患养之。”这是在老人养生延年抗衰老方面提出的重视调摄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的具体方法。华陀在《太上老君养生诀·养生真诀第三》中也指出“所以保其真者,当须少思、少念、少笑、少言、少喜、少怒、少乐、少愁、少好、少恶、少事、少机。”金元《养老奉亲方》主张老年人保持情绪稳定,并从心理疏导来防治因情志引起的疾病,所谓“心病还将心自医”。《寿世保元》认为老人应“薄滋味、省思虑、节嗜欲、戒喜怒、惜元气、简言语、轻得失、破忧沮、除妄想、收视听”。由此可以看出调节情绪对老年人养生防病保持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通过各种方法,减轻因太过而失常的情绪,或从某种失常情绪中解脱出来,可达治愈身心疾病的目的。吴鞠通说:“吾谓凡治内侍者,必先祝由,详告以病之所由来,使病人知之,而有敢再犯,又必细体变风变雅,由察劳人思妇之隐情,婉言以开导之,重言以振惊之,危言以悚惧之,必使之心悦诚服,而后可以奏效如神。”祝由事实上成为临床上一种心理治疗的手段或一种必要的治疗过程,强调了药物治疗与情绪疗法配合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张艳莉[3]等人将56例神经官能症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26例。两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调节神经功能,镇静、营养神经药物按常规剂量口服。静脉应用刺五加、复方丹参、胞二磷胆碱。治疗组除常规用药外,和患者谈心,了解诱发因素,讲解人体生理、病理生理过程和药物作用原理等。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无效10%,观察组有效率69. 3%,无效率30.7%。可以看出心理疗法对神经官能症病人有明显疗效。
, http://www.100md.com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其“形神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实际上是与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一脉相传的。而情志治疗、以情胜情在中医心理治疗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早在古代文献《吕氏春秋·至忠》里就载有名医文挚“以怒胜思”治愈齐王的著名医案,但此时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到战国时期,《黄帝内经》按照五行生克规律提出了五志相胜疗法。即“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这就是情志相胜的心理疗法。它利用情志之间以及情志与五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有意识的采用一种正常情志活动来战胜、控制或消除另一种过激情志刺激引起的疾病,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心理治疗方法。

    此外,调节情绪对精神因素引起的失眠,如神经衰弱、癔病、心因性抑郁症和焦虑状态等,有很好的效果。国外有“一个小丑进城,胜过十个名医”的谚语。大科学家法拉第通过经常看喜剧,使自己处于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在不太长的时间里,治好了他的神经衰弱。正如巴甫洛夫所说“乐观是养生的惟一秘诀。”
, http://www.100md.com
    目前社会、家庭、个人问题的增多使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疾病越来越多,而重要的治疗方法是调节好情绪。正如孙思貌在《千金要方》中所说:“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悉,莫大惧……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涓涓怀忿恨……若能不犯者,则得长生也。”吴昆《医方考》“情志过极,非药可治,顺以情胜,《内经》一言,百代宗之,是无形之药也。”情绪对健康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参考文献

    [1]赵传栋.中国古代心理健康思想概论[M].北京:学菀出版社,2004:74~92

    [2]乔建中,王云强.情绪状态与身体健康研究的新进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0:7042

    [3]张艳莉,牛兴荣,杨婕. 心理疗法治疗神经官能症.医药论坛杂志. 2005,26(8):60,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抑郁症 > 情绪与健康